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 导入初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名篇《湖心亭看雪》。这节课要做三件事。
【投影展示】
赏奇景
话奇人
悟奇情
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自由地大声读一遍,了解一下内容。
(生自由读。老师巡视,强调一定要大声。)
师:我们再听一个很精彩的朗诵录音,初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请特别注意投影上的读音和字词。
【投影展示】
一、牢记以下词语的读音
毳(cuì )衣 雾凇(sōng )沆(hàng )砀(dàng ) 更(gēng) 定 铺毡(zhān)
二、一词多义分辨
1、棹一小舟 上下一白
2、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3、上下一白 强饮三大白而别
4、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生听。听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读投影上的重点字词,解释难词。提醒学生做笔记。)
师:真好!基本字词没有问题了。请现在自己讲湖心亭看雪的故事给自己听,大声地讲。有问题的请提出来。
(生看书大声讲故事。有三位学生提出了关于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理解的问题,老师都请另外的同学帮助解决了。老师提醒学生“更定”不同版本的书上有不同的解释,建议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探究。略。)
第二部分 赏奇景
师:《湖心亭看雪》中有一幅名画,历代的名人对它的评价非常高。比如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的评价——
【投影展示】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组织生读。)
师:这幅画是什么样子的呢?是这样的——
【投影展示】
湖上冰花弥漫
天云山水
浑然一体茫茫一片
湖上影子,只有
一道长堤的淡淡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朦朦轮廓
和我的如芥小舟
与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组织生读。)
师:这是现代文。文言的表达更精彩——
【投影展示】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师:多么漂亮的句子啊!来,先读熟,马上背诵下来再说。
(学生大声读背。老师马上抽背。)
师:背得够快!可是读得不太好。不过这不怪大家,我们还没有欣赏呢。欣赏之后你再读,效果就不一样了。怎么欣赏呢?老师帮助你——
【投影展示】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话题说景之“奇”
色彩之奇
构图之奇
三“与”之奇
量词之奇
视角之奇
情怀之奇
……
师:同学们,再读,再想,说起来吧!
(生思考,准备。)
生:我来说量词之奇。这幅画里的量词都非常神奇。“痕”、“点”、“芥”、“粒”,显得非常非常小。
师:对,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这样说。我们说长堤一——
生:条。
师:湖心亭一——
生:座。
师:余船一——
生:艘。
师:舟中人两三——
生:个。
师:你能体会张岱的神奇情怀吗?他为啥要这样写?
生:他好像是故意要这么写,越把自己和与人有关的写得小,他自己,自己……
师:就和天地自然——
生:融合在一起了。
师:悟得好!悟得好!请大家继续发言。
生:我来说颜色的神奇。整幅画面就只有白色。
师:只有白色?
生:哦,大部分都是白色,还应该有些黑色或者灰色。
师:颜色很单调啊?
生:不。很洁净,有一种苍苍茫茫的感觉。像中国的水墨画。
师:明白了。是素雅,非常雄壮的素雅,让人安静,让人把自己全部放空的中国画的颜色。
生:我觉得三个“与”字也很神奇,有一种排比的气势在里边。
师:可是有人说这三个“与”重复且多余,删掉之后意思不会受到影响。你怎么看?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好像确实没有问题。
生:不太好。删掉了就好像“天云山水”是分开的,有了界限了。
师:有了这么多的“与”呢?你读读,把你想表达的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
(生读。很有气势。)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还感觉到了一种动感——
生:对,天云山水不是静止的,它们在涌动,成为了茫茫一片。
师:写出了景物之间的交流。太神奇了!连词起到了动词的作用。
生:这幅画的视角也很奇特。作者好像一会儿是在船上看天上,一会儿又好像是跳起来在天上看人间。
生:我觉得是作者的一种想象。他始终在船上的,可是,他的心飞扬起来了,“舟中人两三粒”是他的一种想象。
师:心中之景便是眼前之景啊!同学们说得很好了。我们再来看一个专业的评论——
【投影展示】
作者先绘大背景:将天长水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瘦江寒的清冷一笔泼来,这是最有中国古典意境的山水泼墨。继而以极其凝炼的笔法,将一个个小镜头特写推出。“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言人间景物之小,让人感慨天地之悠悠,人生之渺渺,颇有佛家禅意。短短几句,便实现了大与小,远与近,虚与实,物与人的融合。游动的视角与静默的山水在瞬间成为一种永恒,一种不忍惊动,不容打扰的永恒。(组织生读。)
师:好了,现在你来朗诵,肯定比刚才朗诵得好得多。读起来吧,孩子们!请你来设计朗读。请看老师给你们的帮助——
【投影展示】
设计朗读的方法:
“轻”读还是“重”读
“缓”读还是“疾”读
声“ 抑”还是声“扬”
声“断”还是声“连”
师:你琢磨着这些问题,就能读好了。
(一生读。有激情,但基本没有轻重缓急的处理。)
师:你读的是前三句。我们来设计一下啊。你觉得哪一句应该最快?
生:天与云与山与水。读快,它们才能动起来。
师:“上下一白”快还是慢?
生:稍慢。
师:对。只有慢读,才显得大。读完“上下”后,要——
生:稍微停顿。
师:对,这叫诵读中的声断气不短,慢慢把“一白”送出来,气势就有了。我再问你,读第一句时要轻还是重?
生:轻些好,能衬出后面的重。
师:好!起得要平,起得轻,慢慢达到一个小高潮。你再来试试。
(生读,韵味一下就出来了。再请其他的学生来设计,分别给予个性化的辅导。)
师:你读最后几句很有深情,但越读越高亢,可以有更符合画意的处理吗?
生:是不是要越读越小声才对?
师:你琢磨琢磨。
生:恩,景物是越来越小,声音也该配合才是。最后一个“而已”,就好像没有了。越读越小声比较合适。
师:来,试试。声音要压一压,不可以太吵。和前三句恰恰相反。前三句是由抑到扬,后几句是由扬到抑。
(老师举手挥拍指挥多个学生尝试读,全班读,非常精彩。在诵读中结束了这个片段的学习。)
第三部分 话奇人
师:奇景后面必有奇人。景赏够了,我们去研究一下张岱这个奇人。来,读——
【投影展示】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师: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张岱也不是什么神人,他对寒冷的感觉跟我们是一样的。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拥毳衣炉火。说明他也很冷。
生:非常冷。有个“拥”字呢。
师:对,如果换成“穿着毳衣提着炉火”效果就差多了。“拥”字很有表现力。请大家圈出来。
(生圈。)
师:其实看雪不算奇,大雪三日之后才去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就有点儿奇,大白天不去看雪,非要晚上八点钟才去看雪就更奇,而且明明带了人去,却偏偏说是“独往”就更奇了。
(师板书大字“独”)
师:但没有想到的是,湖心亭上居然有一样奇的人——
【投影展示】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生读。)
师:同学们啊,大凡文学作品中人物一旦说了话,你的朗诵就有了抓手。来,一定要读好——
【投影展示】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师:读,读出惊喜!
(生读。)
师:读,读出赞叹!
(生读。)
师:读,读出欢乐!
(生读。)
师:读,用白话文读出得意洋洋!
【投影展示】
“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生读。)
师:再难一点儿,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潜台词。
【投影展示】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吾等均乃 之人!”
生:吾等均乃热爱自然之人!
生:吾等均乃不凡之人!
生:吾等均乃爱好静思之人!
生:吾等均乃超凡脱俗之人!
生:吾等均乃雅致之人!
生:吾等均乃痴人!
……
师:说得不错不错!再读读老师感受到的,读!读出热情和欢乐——
【投影展示】
“吾等均乃 超凡脱俗 之人!”
“吾等均乃 情趣高雅 之人!”
“吾等均乃 特立独行 之人!”
“吾等均乃 逍遥自由 之人!”
“吾等均乃 乐享生命 之人!”
……
(生读。)
师:这两人如此热情,挺可爱的,是吧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见到张岱,以为遇到知音,问题是,张岱是怎么想的呢?如果张岱也说了话,他会如何说呢?老师设计了两种情景,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
【投影展示】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 ( http: / / www.21cnjy.com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亦大喜曰:“知音也!知音也!”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心曰:“憾也!憾也!”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师:来,读第一种设计。
(生读。)
师:再来,读第二种设计。
(生读。)
师:联系前后文,咬文嚼字,判断。不要想象,而要在字里行间中找出理由出来。
生:我觉得是第一种,张岱都喝了三大杯酒,说明他跟两个金陵人玩得挺开心。
生:可是有一个疑点啊,要喝就喝个高兴啊,怎么喝完就走了呢?
师:确实,酒逢知己千杯少嘛。你读书很仔细。
生:我也同意第二种,我觉得好像张岱不是特别高兴。他是“强饮”,似乎喝酒喝得很吃力。
师:你理解这里的“强”是“勉强”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这里是“畅快”的意思。有过争论。咱们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去寻找佐证。
生:我觉得张岱不高兴,第一段他就说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见到岛上有人,他恐怕有点儿失望。
师:你很聪慧,能够联系前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方法。你是在做推断。这样的分析也还需要更有力的文字的支撑。
生:我发现他们谈话不和谐。你看,“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他们交谈不是很流畅。
师:如何不流畅?
生:嗯……嗯……
师:哦,你是凭直觉。不明白的时候,就继续读书啊,咬文嚼字地读书啊。读书最能解决问题。来,女同学是金陵人,男同学是张岱。读——
男生:问其姓氏——
女生:是金陵人,客此。
师:发现问题了吗?
生:答非所问,答非所问!
生:看来,那两个金陵人也觉得张岱跟自己不是一伙的,不愿意多交流了。
师:这就叫读书解决难题!大家关注后面关注得多,关注这段开头不够。来,也读书,一字一句地读,你就读出味道出来了。
(师指着投影,一字一句指挥让学生读。)
生: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师:有发现吗?
(生沉默。)
师:不明白的时候,怎么办?再读!
(师指着投影,一字一句指挥让学生再读。强调读得要慢。)
生: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师:有发现了吗?
(许多学生大悟。)
生:拉余同饮!我不是主动同饮的,是被动入局的。
生:两个金陵人虽然也到湖心亭上看雪,但他们的性情和张岱是不一样的。
师:不是“志同道合”?
生:不完全是。他们是两个人来,还带着仆人,烧着酒,搞得很热烈。
生:对。他们是来玩的,来聚会的,张岱不是。
生:我觉得张岱肯定挺失落的。这两个金陵人在岛上那么热闹,好像湖心亭就是他们的地盘了。张岱挺失落的。所以,他赶忙应酬一下就跑了。
师:这就对了。同学们,这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读书,咬文嚼字地读书,你才能发现矛盾。发现了矛盾,你就可能读出更多的东西。真的很奇怪啊,按理说这两个金陵人也不是俗人,挺可爱的,又那么热情,连舟子都感叹呢,读——
【投影展示】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生读。)
师:舟子认为,谁更痴?
生:金陵人更痴。
师:看来舟子是不太懂张岱的。你懂吗?
第四部分 悟奇情
【投影展示】
张岱干嘛热闹不享,却偏偏要去寻孤独?
生:我预习的时候好像看到当时是明朝亡国了,张岱思念故国,他隐居了,挺苦闷的。所以他就孤独。
师:你是个读书多的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不起啊!不能说没有这个原因。但是,这篇文章是50多岁的张岱回忆35岁时候的事。他那时候正在壮年呢,明亡还没有到来。我觉得,不一定都是政治原因。是不是张岱本身就是个孤僻的人呢?张岱有一篇文章很有名,叫《自为墓志铭》,他这样评价年轻时候的自己——
【投影展示】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张岱《自为墓志铭》
(生读。)
师:如何?
生:不孤僻,挺热爱生活,挺爱热闹。
师:那原因何在呢?你有过一个人要去看雪的冲动吗?
生:没有。
师:类似的呢?
(生沉默。)
师:其实很多古人都有这样的冲动。比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
生:独钓寒江雪。
师:还有李白,一个挺爱热闹的人,但有时候也爱孤独——
【投影展示】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师:要一个人看雪的,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你们老师讲过吗?王子猷雪夜访戴?
生:没有。
师:那看看这个故事——
【投影展示】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生读。)
师:现代文是这样的——
【投影展示】
王子猷住在山阴时,一天夜里大雪纷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他环顾四周,看到四周一片洁白,于是漫步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他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而去的,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师:王子猷要去敲戴安道的门,如果他敲下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历史上永恒的一瞬就没有了。关键就是王子猷举起的手又放下了。戴安道不是金陵客,那是他真正的知音啊。他连知音也不要了,干脆还是选择了一个人看雪。同学们,你们理解这种情怀吗?人为什么可以不孤独,却要选择孤独呢?
生:那肯定是他们很享受这种孤独。
生:是不是在这样的孤独中他们反而觉得幸福。
师:孩子们,你们还太小,可能大部分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都还是在害怕孤独的年龄。但王老师理解。王老师也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人群的人,但同时,我最喜欢的体育锻炼是长跑,一个人的长跑。因为——来,慢慢地读一读这些话。
【投影展示】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阿桑《叶子》)
孤独和寂寞是不一样的。寂寞会发慌,孤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则是饱满的……孤独往往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孤独往往是自豪的。(蒋勋《孤独六讲》)
当你静下来,处于孤独的状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心的语言就会浮现。你不是在跟别人沟通,而是与自己沟通。所以不管禅宗或者西方教派,都有闭关的仪式…… (蒋勋《孤独六讲》)
(生读。)
师:我在想,大雪三日之后的寒夜,张岱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湖心亭看雪。他是孤独的。但他也许要的就是这孤独。他一点儿都不寂寞。他是在跟自己沟通,跟天地万物沟通。他跟自己对话,跟宇宙对话。他充实极了,宁静极乐,幸福极了,快乐极了。因为,他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繁华之后灵魂深处的向往,他在用行动诠释庄子的话——
(师完成板书: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师:同学们,请抄下来。马上背诵下来。
(当场朗读抽背。)
师:同学们,慢慢地去领悟吧。最后,让我们回到那奇景之中,带着我们浅浅的领悟,再去领略它的美,去感悟它的情。
【投影展示】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配乐,再深情朗诵。)
【投影展示】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说:一个人活着,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要学会和自己相处,要留出时间让自己安静地与天地精神对话。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自我,从而走向生命的圆满……
【投影展示】
推荐阅读
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蒋勋《孤独六讲》
(在背诵中下课。)
空明之月与空明之人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第一部分 赏奇景
【注:本堂课不要学生预习。课文如此之短小,文字也浅,无需预习。】
师:先看一个句子。请自由读几遍。
【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生自由读,教师板书“藻荇”的读音,讲解意思。)
师:猜猜,写的是什么?
生:水草?
生:竹柏?
生:不是。文中有一个“如”字,好像。
师:你很仔细。赞一个!再猜。
【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生:天空?
生:镜子?
生:哦哦,月光!月光!(一生激动。)
师:确实是月光。
【投影展示】
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再读,马上背诵下来。
(生背。现场抽背。)
师:背熟了,谁来试着讲讲?
(两生尝试翻译,基本正确,但是没有讲出“盖”字的意思。)
师:“盖”没有讲出来。你们会的。比如“一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生:哦哦,我明白了,应该讲成“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
师:好。你喜欢这幅画儿吗?
生:挺神奇的。把月光比喻成空明的积水,特别干净明亮,还特别宁静。
生:很像中国古典的水墨画啊。
师:是!是!比喻月光如水,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新奇,新奇的是“空明之水”。这个句子,描绘的可是一幅“名画”,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大大的有名。作者苏轼,出自他的名篇《记承天寺夜游》。请翻书,这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投影展示】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请学生批注和大声朗读。)
第二部分 论奇人
师:千百年来,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月亮不同,事实上是因为看月亮的这个人不同。学习这个名篇啊,今天我们讨论一个话题——
【投影展示】
月是空明之月
人是 之人
师:请大家先朗读全文,弄清楚《记承天寺夜游》写了件什么事儿。
(组织学生朗读。群体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个人读。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读得要慢,音调要稍低,读出宁静和安详。)
师:请一个同学来讲故事。
(生讲。其他学生补充。老师联系“当户理红妆”,突破对“户”的理解有。强调“遂”和“但”的意思。)
师:请再照着大屏幕上的翻译再自己讲给自己听。你觉得比较难的句子,可以做笔记。
【投影展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生读。做笔记。)
师:好了,现在准备工作做好了。可以自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言了。聊聊咱们的话题:月是空明之月,人是什么之人呢?你可以用一个词语,短语也可以。要咬文嚼字地发表观点才好。
生:人是得意之人。他在自我表扬。我从最后一句中读出来的。
师:你再读读,把这种“得意”表达得充分一些。可能有些同学感受不如你。你教大家一下。
(生读,稍微夸张,挺有感染力。全班学读,很热烈。)
师:你很厉害。有人说这句有点儿自嘲,你同意吗?
生:没有。我觉得苏轼可得意了。特别强调“如吾两人者也”,他夸自己呢,不谦虚。
师:你的发言很让我共鸣。我也觉得这个时刻苏轼真是得意,很可爱的得意。
生:人是自由之人。你看这个苏轼,挺晚了,还起来看月亮,跟朋友散步,一点儿都不拘束,这日子,多么自由啊。
师:我真喜欢你用的这个词语“自由”。如水月光下,两个自由的人。自由,实在是人生的最美好境界之一。
生:我觉得,人是悠闲之人。这是作者对自己的评价。两个朋友,深夜在庭下散步,感觉他们一点儿包袱都没有,非常放松啊。
师:你是这样理解“闲”的,嗯,有道理!如果能够扣紧原文中的字词,咬文嚼字地分析,就更妙了!
生:人是随心所欲之人。大家看故事的时间,都10月份了——
师:农历的10月份,大概是现在的11月了。
生:对,应该挺冷了。苏轼“解衣欲睡”,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要睡觉了。想睡就睡。突然看到月色入户,他又起来了,他想起就起。然后又想没有人一起看月亮,于是马上去找朋友,想找就找。然后两人就散步。这么晚,这么冷了还散步,我觉得这个人很率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其实你是对“自由”的另外一种更生动的阐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的这个句式“想什么就什么”我很欣赏,很有表现力。承天寺的那个晚上,苏轼确实是随心所欲无所挂碍啊。一个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很惬意的。
生:我觉得人是欢欣之人。
师:哪个地方你觉得苏轼最欢欣了?
生:欣然起行。欣然。就是开心的样子。
师:直接写,直接表达。还有其他直接表达的吗?
生:“为乐”。他不是失眠,他是做乐,找快乐。
师:很敏锐!还有其他不是直接表达的吗?
生:怀民亦未寝。
师:你重读了“亦未寝”。处理得非常好。你觉得此刻,苏轼在想什么?能否尝试用有点儿文言味儿的句子来表达。
生:怀民者,知音也!
生:果然不出我所料也!
生:最解怀民者,我也!
师:吾也!是这个味儿!是这个味儿!你读出文字背后的潜台词了,真好!还有也写得比较含蓄,但也同样表现出苏轼的欢欣的句子吗?
生:盖竹柏影也!
师:味儿没有读出来。再读!
(生再读。反复指导他读全句,读出三个分句声调的起伏变化,要先轻后重,读出重音,读出抑扬,读出停顿,读出表情。再指导全班学生读。)
师:其实作者也可以这样写——
【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似水中藻荇交横。
月光如水,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好吗?
生:不好,没有了“盖”,那种惊喜就没有了。
生:直接把“月光”点出来,就一览无余了,句子的情趣就没有了。
师:大家很善于用词,月是空明之月,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惊喜之人;月是空明之月,人是富有情趣之人。谢谢大家帮助老师理解了。老师也很感慨。我们也是北方人,请问,谁还会在11月份的冬季晚上去看月亮啊,而且发出连声惊叹啊!
(大家都笑,摇头。)
师:是,我们哪有时间看月亮啊,我们天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在赶,赶着上班,赶着考试,赶着补觉,赶着过日子。看月亮?太奢侈了啊,太浪漫了啊!现代社会的生活不需要浪漫,只需要坚硬的心。是不是?(问一个不太说话的女孩儿)
师:小姑娘,你一直不说话,你怎么看?
生:我,我,我觉得苏轼是一个奇怪的人。
师:因为他半夜三更地起来看月亮?
生:不完全是。就是,课文注释中说,他被贬官了,他还这么高兴,还有心情和朋友们一起看月亮。真奇怪。
师:她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她关注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对,要是是我们,碰到这么大的坎坷,恐怕都愁死了,这个苏轼,真的很奇怪。
生:我觉得,这恰恰就是苏轼的可爱。月是空明之月,人也是空明之人。越赋闲他就越要悠闲。我感觉他就是要用这样的悠闲来和现实对抗。
师:哦,这个发言有点儿深刻了。空明之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很欣赏这个概括。这个同学提到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我们看看——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苏轼差一点儿就被杀头了——
第三部分 悟奇情
【投影展示】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
苏东坡蓬头垢面、跌跌爬爬地带罪从湖州向黄州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到了荒凉的小镇黄州。
在黄州,他无薪俸,生活困难,便租5 ( http: / / www.21cnjy.com )0亩荒地(城东坡之地)经营,故称苏东坡。在黄州,他完成了千古流芳的佳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苏东坡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了海南。历典八州,行程万里 ,却能够随遇而安,一路走来一路歌,越贬越豁达——
(生读。)
师:你还觉得他奇怪吗?(问刚才说“奇怪”的女孩儿)
生:奇怪,他这么惨,还能这么豁达,奇怪。(众笑)
师:那我们再看——后来苏轼被贬官到海南岛。当时的海南岛不像现在是旅游胜地,那是蛮荒之地。这个惩罚,就只比诛杀九族好一点点。
【投影展示】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在黄州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组织生读)
师:还奇怪吗?
生:看来这个苏轼不管遇到什么苦难,他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他看什么都惊喜,看什么都喜欢。他太乐观了!
师:是啊!苏轼说过很多话,几千年来影响了很多中国人。
【投影展示】
苏轼说: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选择你喜欢的,马上读,马上背诵,马上琢磨琢磨。
(请学生现场背诵或者朗诵。)
师:还奇怪吗?(继续追问女生)
生:我懂了,不奇怪不奇怪,苏轼跟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一样,不管对人还是对事,他都很明白,他很想得开,在任何时候,他都可以过得幸福。他的幸福是不受外界干扰的。他的心很大很大,什么都装得下。
生:他不是奇怪的人,他是奇人!
师:说得漂亮!他是奇人,这个“奇”,就叫“通透”,这就叫“空明”,就是内心世界没有尘埃,明镜一般。
(师板书)
因为人是空明之人
所以月才成为空明之月
师:月光的空明,指月色的澄澈透明。这其实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折射。
(师板书)
空:了无尘埃
明:明心见性
师:一个空明的人,他就能够摒除杂念,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魂安宁,他就能认识自我,通达自我,于是在任何时刻他都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苏轼是这样的人,他的朋友张怀民也是这样的人。要想更多地了解,推荐大家读——
【投影展示】
《苏东坡传》
——林语堂
(叮嘱生做笔记。)
师:来吧,孩子们,让我们把今天领悟再一次读出来,背诵出来吧。
(在配乐诵读和背诵中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