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冀少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秋冀少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19 17:23: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秋季学期八年级生物单元综合测试卷(四)
考察范围: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勤洗手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在适宜的环境里,细菌每30分钟分裂一次。那么100个细菌1个小时后将变成多少个(  )
A.300 B.600 C.400 D.200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沸后室温放置(如图)。数日后,甲烧瓶中的肉汤变质,乙中的没有变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是对照实验
B.该实验的变量是玻璃管的长度
C.肉汤等量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D.该实验证明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3.下列都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一组是( )
A.鞭毛、荚膜、芽孢 B.细胞壁、鞭毛、芽孢
C.荚膜、细胞膜、鞭毛 D.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4.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分布及其广泛。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单细胞生物
B.绝大多数细菌有叶绿体
C.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D.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5.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病毒的利用的是( )
A.利用无毒或减毒的病毒生产疫苗
B.利用噬菌体将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
C.给高烧病人注射抗生素
D.烧伤病人在患处涂抹绿脓杆菌噬苗体可防止伤口发炎
6.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是(  )
A.珊瑚虫 B.柳树 C.大肠杆菌 D.病毒
7.学习了细菌、真菌和病毒后,小轩整理了下列相关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真菌都营腐生生活
B.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
C.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细胞壁
D.有的病毒可以帮助人类杀灭细菌
8.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流感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可以独立生活 B.病毒非常微小,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病毒结构简单,只有细胞核 D.患了流感可以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9.细菌和真菌一般“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下列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细菌没有细胞壁
B.真菌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
C.细菌进行分裂生殖
D.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10.下列关于酵母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B.酵母菌可以腐生生活
C.酵母菌的生殖方式,环境适宜时孢子生殖,环境不适宜时出芽生殖
D.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生活
11.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
A.酵母菌 B.木耳 C.乳酸菌 D.树菇
12.下列有关细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细菌和真菌都既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
C.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的真菌
D.青霉、曲霉、香菇、木耳属于多细胞的真菌
13.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培养液制成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酵母菌长出了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复制生殖 D.孢子生殖
14.生物社团的同学利用周末参观了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场,参观后,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激烈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B.蘑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蘑菇都可以食用 D.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15.制作下列发酵食品时,利用微生物错误的是
A.利用酵母菌制作醪糟 B.利用霉菌制作豆瓣酱
C.利用大肠杆菌制作陈醋 D.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16.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有( )
①酸奶 ②面包 ③豆腐 ④葡萄干 ⑤米醋 ⑥火腿肠 ⑦黄豆酱 ⑧啤酒
A.①②⑤⑦⑧ B.③④⑥⑦ C.②⑤⑧ D.②③④⑤⑦⑧
17.下列食品与保存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水果——低温保存法 B.袋装牛奶——巴氏消毒法
C.午餐肉——晒制烟熏法 D.咸鸭蛋——腌制法
18.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新冠病毒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 D.眼虫
19.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物质循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引起动植物和人的疾病
C.与动植物共生,形成地衣、根瘤等
D.所有细菌和真菌都能独立生活,不需要其他生物
20.下面是“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中的部分操作及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用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有的酵母菌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C.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可以看到一条条白色的气生菌丝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孢子
D.用显微镜观察曲霉临时装片,可以看到气生菌丝顶端有呈扫帚状的结构
二、综合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细菌、大多数真菌和病毒一样,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才能观察其形态结构。如图中,图甲表示病毒,图乙表示细菌,图丙表示霉菌,图丁表示酵母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问题。
(1)病毒个体十分微小,结构简单,由图甲中所示的① 外壳和②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
(2)与图丙相比,图乙生物最主要的不同是结构上没有 ,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的生殖方式也不同,图丙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图丙表示的生物有些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
(3)与植物细胞相比,图丁细胞内都没有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22.中国自古就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米酒,酿造过程有如下工序:(所有容器、蒸布、毛巾等均经过消毒)
①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
②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
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的30℃
④将酒曲粉末,撒在糯米饭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
⑤将糯米饭压实,在间挖个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
⑥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加盖密封,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
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酒曲的目的是接种霉菌和 。
(2)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加盖密封,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说明此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需要的条件是 和 。
(3)酿好的米酒表面会有一层泡沫,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
(4)在米饭中间挖一个凹坑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霉菌等在开始生长时有 ,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繁殖。
(5)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23.阅读“小猫种鱼”的故事,结合下图,用生物学原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猫看到农民伯伯种玉米的时候把鱼种在地里,过了一段时间,小猫翻开泥土,却惊奇地发现鱼肉与内脏都不见了,只剩下鱼骨。
(1)图中[④]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 ,它们能把埋在地里的鱼分解为[ ] 和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这种现象说明④作为 ,对自然界的 有着重要作用。
(2)在家养的猫身上,常常会出现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沙门氏菌通过获取猫细胞内的营养生活,因此沙门氏菌生活方式属于 。
(3)细菌、真菌中的有些类群可以和其他生物共生在一起,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共同形成根瘤,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 。
24.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微生物会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为避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 。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 。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并在第 _______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变化趋势可知食醋能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当食醋浓度为 时抑制作用最强。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内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 。
25.在夏季潮湿的环境下,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 小琪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她的实验过程如下,回答问题:
组别 A B C
处理 设置干燥环境 设置潮湿环境 设置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潮湿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潮湿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①环境中
结果 一段时间后,不发霉 一段时间后,发霉 一段时间后,不发霉
(1)小琪同学设置A与B这组对照试验,是想探究什么问题? ,该组对照试验的变量是 。
(2)根据A与B组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琪同学设计的C组实验与 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条件①是 。
(4)通过这个实验你能想到的两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分别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秋季学期八年级生物单元综合测试卷(四)
考察范围: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勤洗手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在适宜的环境里,细菌每30分钟分裂一次。那么100个细菌1个小时后将变成多少个(  )
A.300 B.600 C.400 D.200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营养和生殖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的过程,细菌是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进行生殖,一个细菌分裂N次的个数是2N。
【详解】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一个细菌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菌,即21;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细菌,即22;3次分裂后形成8个细菌,即23。因此1个细菌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1×2N。在适宜的环境里,细菌每30分钟分裂一次,1个小时后细菌分裂了2次,因此,100个细菌1个小时后将变成:100×22=400个,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沸后室温放置(如图)。数日后,甲烧瓶中的肉汤变质,乙中的没有变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是对照实验
B.该实验的变量是玻璃管的长度
C.肉汤等量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D.该实验证明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发现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
【详解】A.在这个实验中,甲烧瓶和乙烧瓶除了一个关键的区别(有无细菌进入)外,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这种设计正是对照实验的典型特征,即通过一个或多个变量的改变来研究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错误。
B.在这个实验中,真正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而不是玻璃管的长度。玻璃管的长度只是用来控制细菌能否进入烧瓶的一个手段,B错误。
C.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准确研究某一变量的影响,需要保持其他所有条件不变,这就是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在这个实验中,肉汤的等量就是为了确保除了细菌这一变量外,其他条件(如营养物质的量)在两个烧瓶中都是相同的,C正确。
D.该实验的结果表明,只有在细菌存在的情况下,肉汤才会变质。但这并不能证明细菌是自然发生的,而只能说明细菌是导致食品腐败的原因之一。细菌的来源可能是空气中的细菌通过某种途径进入了甲烧瓶,而不是自然在肉汤中产生的,D错误。
故选C。
3.下列都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一组是( )
A.鞭毛、荚膜、芽孢 B.细胞壁、鞭毛、芽孢
C.荚膜、细胞膜、鞭毛 D.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分析】细菌的特征: ①单细胞,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为异养(少数为自养)。④细菌的种类是根据细菌的形态来进行分类的,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外形呈球状的细菌为球菌,外形为杆状的细菌为杆菌,外形为螺旋状的细菌为螺旋菌。
【详解】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都是细菌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 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有的细菌外面有荚膜,较厚,有保护作用;有的细菌还有鞭毛,可以摆动,使细菌可以运动。因此细菌的特殊结构是鞭毛、荚膜、芽孢,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分布及其广泛。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单细胞生物
B.绝大多数细菌有叶绿体
C.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D.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营养和生殖、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细菌个体小,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详解】A.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A不符合题意。
B.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B符合题意。
C.细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该特点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病毒的利用的是( )
A.利用无毒或减毒的病毒生产疫苗
B.利用噬菌体将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
C.给高烧病人注射抗生素
D.烧伤病人在患处涂抹绿脓杆菌噬苗体可防止伤口发炎
【答案】C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抗生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物质。制成杀虫剂和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都是利用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特性,消耗细菌的营养物质的原理。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
【详解】A.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A正确。
B.利用噬菌体(病毒的一种)作为载体,将用于合成人类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从而实现批量生产胰岛素,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B正确。
C.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病毒无效,因此其不属于人类对病毒的利用,C错误。
D.利用噬菌体治疗感染,其通过专门攻击某些细菌(如绿脓杆菌)而帮助清除感染,作为抗生素替代品使用以防止或者治疗细菌感染,D正确。
故选C。
6.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是(  )
A.珊瑚虫 B.柳树 C.大肠杆菌 D.病毒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特征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柳树是多细胞植物,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细菌,它们都具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A.珊瑚虫是刺胞动物,有细胞结构,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故A错误。
B.柳树是多细胞植物,有细胞结构,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故B错误。
C.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细菌,有细胞结构,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故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故D正确。
故选D。
7.学习了细菌、真菌和病毒后,小轩整理了下列相关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真菌都营腐生生活
B.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
C.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细胞壁
D.有的病毒可以帮助人类杀灭细菌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营养和生殖、病毒的形态和种类、病毒的结构特征
【分析】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等;细菌的结构并非都有荚膜和鞭毛;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细胞壁。
【详解】A.真菌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有的营寄生生活,从活的生物体获取营养物质,有的营腐生生活,从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获取营养物质,故A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和鞭毛只是部分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故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壁,故C错误。
D.噬菌体是一种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能够使细菌死亡,所以有的病毒可以帮助人类杀灭细菌,故D正确。
故选D。
8.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流感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可以独立生活 B.病毒非常微小,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病毒结构简单,只有细胞核 D.患了流感可以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特征、病毒的繁殖和生活
【分析】病毒是一类结构非常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ABC.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内;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十万倍才能观察到其结构,故AC错误,B正确。
D.抗生素对细菌有效,但对病毒感染(如流感)无效,因为抗生素不能杀死病毒,故D错误。
故选B。
9.细菌和真菌一般“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下列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细菌没有细胞壁
B.真菌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
C.细菌进行分裂生殖
D.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营养和生殖、真菌的种类和结构
【分析】(1)细菌是一类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2)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见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细菌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A错误。
B.真菌有的单细胞,如酵母菌,有的多细胞,如霉菌、蘑菇等,B正确。
C.细菌是单细胞生物,靠分裂进行生殖,C正确。
D.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A。
10.下列关于酵母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B.酵母菌可以腐生生活
C.酵母菌的生殖方式,环境适宜时孢子生殖,环境不适宜时出芽生殖
D.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生活
【答案】C
【知识点】真菌的营养及生殖、真菌的种类和结构
【分析】酵母菌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详解】A.酵母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被核膜所包围,因此属于真核生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腐生是生物体获得营养的一种方式,凡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有机物维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大多数霉菌、细菌、酵母菌及少数高等植物都属“腐生生物”,故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然而,这两种生殖方式的发生条件与题目中所述相反。在环境适宜时,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即细胞表面突出一个小芽体,芽体长大后与母体分离成为新的个体。而在环境不适宜时,如缺乏营养或条件恶劣,酵母菌会进行孢子生殖,形成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孢子,故C符合题意。
D.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这意味着它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如发酵作用)。这种适应性使得酵母菌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
A.酵母菌 B.木耳 C.乳酸菌 D.树菇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真菌的种类和结构
【分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真菌一般可以分为多细胞和单细胞两大类。
【详解】A.酵母菌是典型的单细胞真菌,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A正确。
BD.木耳、树菇都是多细胞真菌,BD错误。
C.乳酸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属于细菌类,而不是真菌,C错误。
故选A。
12.下列有关细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细菌和真菌都既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
C.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的真菌
D.青霉、曲霉、香菇、木耳属于多细胞的真菌
【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营养及生殖、真菌的种类和结构、细菌的营养和生殖
【分析】真菌和细菌都有独立生活能力,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A.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如光合细菌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错误。
B.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细菌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个体如霉菌、真菌等,B错误。
C.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酵母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菌,C错误。
D.青霉、曲霉、香菇、木耳属于多细胞真菌,其中香菇、木耳属于大型真菌,D正确。
故选D。
13.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培养液制成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酵母菌长出了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复制生殖 D.孢子生殖
【答案】B
【知识点】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分析】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其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酵母菌是真菌,能够进行孢子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出芽生殖。
【详解】酵母菌常见的繁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出芽生殖是指在母体细胞上长出一个小的芽体,这个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并与母体分离形成新的个体。因此,酵母菌长出的大小不一的突起就是其在进行出芽生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生物社团的同学利用周末参观了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场,参观后,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激烈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B.蘑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蘑菇都可以食用 D.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答案】C
【知识点】真菌的种类和结构、真菌的营养及生殖
【分析】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详解】A.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属于真菌界,这是蘑菇的基本生物分类,A正确。
B.蘑菇没有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细胞器,由于蘑菇体内没有叶绿体,所以它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B正确。
C.虽然很多蘑菇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并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并非所有的蘑菇都可以食用。有些蘑菇含有有毒物质,如果误食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C错误。
D.蘑菇是通过产生孢子来进行繁殖的,孢子是一种微小的生殖细胞,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丝体,进而形成新的蘑菇个体,D正确。
故选C。
15.制作下列发酵食品时,利用微生物错误的是
A.利用酵母菌制作醪糟 B.利用霉菌制作豆瓣酱
C.利用大肠杆菌制作陈醋 D.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答案】C
【知识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酒酿也叫醪糟、甜酒酿,是江南地区传统小吃,是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A正确。
B.豆瓣酱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是使用了霉菌的发酵技术,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C错误。
D.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D正确。
故选C。
16.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有( )
①酸奶 ②面包 ③豆腐 ④葡萄干 ⑤米醋 ⑥火腿肠 ⑦黄豆酱 ⑧啤酒
A.①②⑤⑦⑧ B.③④⑥⑦ C.②⑤⑧ D.②③④⑤⑦⑧
【答案】A
【知识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①制作酸奶需要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正确;②面包需要加入酵母菌发酵制成,正确;③豆腐不需经过发酵制正,错误;④制作葡萄干不需要经过发酵技术,错误;⑤制作米醋需要加入醋酸杆菌经过发酵制成,正确;⑥火腿肠,不需要经过发酵技术制成,错误; ⑦黄豆酱需要经过曲霉发酵酿造而成,使用了发酵技术,正确;⑧酿造啤酒要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A。
17.下列食品与保存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水果——低温保存法 B.袋装牛奶——巴氏消毒法
C.午餐肉——晒制烟熏法 D.咸鸭蛋——腌制法
【答案】C
【知识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A.低温能够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因此,可用低温保存法来保存新鲜水果,延长其保质期,A正确。
B.袋装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也叫巴氏消毒法,B正确。
C.午餐肉是一种罐装压缩肉糜,通常原料是猪肉或牛肉等。可见,午餐肉罐头食品所采取的主要保存方法是罐藏法,C错误。
D.咸鸭蛋是腌制法,用较多的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D正确。
故选C。
18.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新冠病毒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 D.眼虫
【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特征、真菌的种类和结构、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可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等。
【详解】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生物,A符合题意。
B.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单细胞生物,B不符合题意。
C.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C不符合题意。
D.眼虫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物质循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引起动植物和人的疾病
C.与动植物共生,形成地衣、根瘤等
D.所有细菌和真菌都能独立生活,不需要其他生物
【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在自然界中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自然环境被植物利用,所以细菌、真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细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如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使人患足癣;有的细菌、真菌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如根瘤菌能和豆科植物共生在一起,二者互惠互利。
【详解】A.大部分细菌、真菌可以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能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故A正确。
B.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细菌和真菌多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如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使人患足癣,故B正确。
C.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的是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信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如地衣、根瘤等,故C正确。
D.并非所有细菌和真菌都能独立生活,其中一些需要与其他生物共生或寄生,否则无法独立生活,故D错误。
故选D。
20.下面是“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中的部分操作及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用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有的酵母菌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C.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可以看到一条条白色的气生菌丝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孢子
D.用显微镜观察曲霉临时装片,可以看到气生菌丝顶端有呈扫帚状的结构
【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种类和结构、真菌的营养及生殖、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分析】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条件适宜时一般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足时一般进行孢子生殖;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A.用碘液染色酵母菌后,酵母菌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和淀粉粒,A正确。
B.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条件适宜时一般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足时一般进行孢子生殖,视野中有的酵母菌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B正确。
C.青霉属于多细胞大型真菌,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大部分生长时呈蓝绿色,所以放大镜下可以看到直立菌丝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孢子,C正确。
D.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生有成串的孢子;曲毒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放射状的结构。所以用显微镜观察青霉临时装片,可以看到直立菌丝项端有呈扫帚状的结构而没有放射状的结构,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细菌、大多数真菌和病毒一样,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才能观察其形态结构。如图中,图甲表示病毒,图乙表示细菌,图丙表示霉菌,图丁表示酵母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问题。
(1)病毒个体十分微小,结构简单,由图甲中所示的① 外壳和②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
(2)与图丙相比,图乙生物最主要的不同是结构上没有 ,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的生殖方式也不同,图丙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图丙表示的生物有些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
(3)与植物细胞相比,图丁细胞内都没有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答案】(1)蛋白质
(2) 成形的细胞核/细胞核 孢子 青霉素/抗生素
(3) 叶绿体 分解者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特征、真菌的种类和结构、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分析】图甲是病毒,①是蛋白质外壳,②是遗传物质。图乙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图丙表示青霉,属于真菌;图丁是酵母菌,属于真菌。
【详解】(1)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图甲中①是蛋白质外壳,②是遗传物质。
(2)图乙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图丙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因此是青霉,属于真菌,其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青霉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
(3)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因此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2.中国自古就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米酒,酿造过程有如下工序:(所有容器、蒸布、毛巾等均经过消毒)
①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
②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
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的30℃
④将酒曲粉末,撒在糯米饭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
⑤将糯米饭压实,在间挖个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
⑥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加盖密封,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
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酒曲的目的是接种霉菌和 。
(2)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加盖密封,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说明此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需要的条件是 和 。
(3)酿好的米酒表面会有一层泡沫,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
(4)在米饭中间挖一个凹坑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霉菌等在开始生长时有 ,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繁殖。
(5)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酵母菌
(2) 适宜的温度/无氧 适宜的温度/无氧
(3)二氧化碳
(4)充足的氧气
(5)杂菌感染
【知识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分析】酿酒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粮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1)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谷物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可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加入酒曲的目的是接种霉菌和酵母菌。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会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加盖密封,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说明此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无氧。
(3)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会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酿好的米酒表面会有一层泡沫,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4)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时候,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更多,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更快。所以,在米饭中间挖一个凹坑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霉菌等在开始生长时有充足的氧气,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繁殖。
(5)制酒的过程中要保证无其它杂菌的进入,发霉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等霉菌。所以,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杂菌感染。
23.阅读“小猫种鱼”的故事,结合下图,用生物学原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猫看到农民伯伯种玉米的时候把鱼种在地里,过了一段时间,小猫翻开泥土,却惊奇地发现鱼肉与内脏都不见了,只剩下鱼骨。
(1)图中[④]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 ,它们能把埋在地里的鱼分解为[ ] 和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这种现象说明④作为 ,对自然界的 有着重要作用。
(2)在家养的猫身上,常常会出现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沙门氏菌通过获取猫细胞内的营养生活,因此沙门氏菌生活方式属于 。
(3)细菌、真菌中的有些类群可以和其他生物共生在一起,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共同形成根瘤,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 。
【答案】(1) 异养 ③二氧化碳 分解者 物质循环
(2)寄生
(3)含氮物质
【知识点】真菌的营养及生殖、细菌的营养和生殖、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 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图中①为水和无机盐,②为动物呼吸作用,③为二氧化碳,④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 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详解】(1)细菌和真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④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③二氧化碳、①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 这种现象说明细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
(2)在家养的猫身上,常常会出现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沙门氏菌通过获取猫细胞内的营养生活,因此沙门氏菌生活方式属于寄生。
(3)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植物能够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有机物。
24.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微生物会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为避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 。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 。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并在第 _______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变化趋势可知食醋能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当食醋浓度为 时抑制作用最强。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内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 。
【答案】 乳酸杆菌(乳酸菌) 设置对照 控制无关变量 3 0.6% 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解答即可。
【详解】(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主要作用,如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
(2)该实验的变量是醋酸溶液的浓度,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单一变量,因此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并在第3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的食醋对泡白菜时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食醋能抑制泡白时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自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制作泡菜的原理,同时也要注意其它的发酵产品的知识。
25.在夏季潮湿的环境下,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 小琪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她的实验过程如下,回答问题:
组别 A B C
处理 设置干燥环境 设置潮湿环境 设置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潮湿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潮湿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①环境中
结果 一段时间后,不发霉 一段时间后,发霉 一段时间后,不发霉
(1)小琪同学设置A与B这组对照试验,是想探究什么问题? ,该组对照试验的变量是 。
(2)根据A与B组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琪同学设计的C组实验与 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条件①是 。
(4)通过这个实验你能想到的两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分别是 。
【答案】(1) 湿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湿度(或水分)
(2)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湿度(或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3) B 寒冷
(4)干燥法、低温法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分析】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生长、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详解】(1)A与B的对照实验中不同的唯一变量是水分(烤干的馒头片与潮湿的馒头片),因此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可以探究的问题是湿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该组对照试验的变量是湿度。
(2)分析A与B组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干燥环境烤干的馒头片不发霉,得出的结论应该是: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湿度(或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3)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温度。因此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C组的条件应该是潮湿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放在寒冷环境里。
(4)通过小琪的实验,结合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和温度,因此,要防止食品发霉,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干燥法和低温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