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印第安人是美洲原住民,是美洲的主人。然而,在今天的美国, 印第安人大多聚居在一些偏僻的保留区内。这一切与什么事件有直接关联,今天的印第安人的状况有所改变吗?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目录
01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03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02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第一章节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族群: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汉族族群)、维吾尔族群、藏族族群、蒙古族群、回族族群等。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是美洲的主人。然而,在今天的美国,印第安人大多聚居在一些偏僻的保留区内。这一切与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扩张直接相关。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一)美洲族群变化的时间: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
(二)美洲族群的变化:
(1)原因:屠杀、奴役以及欧洲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2)影响:造成美洲劳动力不足。
1.印第安人的锐减
材料:在新航路开辟后的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在安第斯山地区的印第安人,印加帝国末期至少有900万人,殖民者入侵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二)美洲族群的变化:
2.非洲黑人的激增
(1)原因:
①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②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2)影响:
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西班牙殖民者血冼墨西哥城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原因: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美洲,使美洲的白人数量增加。
3.白人数量大量增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移民路线
《第一个感恩节》
(图源: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五月花(May Flower)"号是英国3桅盖轮船,1620年,该船载欧洲102名躲避政治迫害的人由英国的普利茅斯出发,前往今天的马萨诸塞。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4.混血人种的出现:
(1)原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不断通婚杂居。
(2)影响:混血人种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材料 :巴西很少有欧洲女性,葡萄牙男性非常乐意尽享齐人之福,娶一个美洲女人,同时再娶一个女奴……事实上,在殖民时期的巴西,跨民族、跨种族的婚姻是很常见的,由此代代相传下来,比墨西哥的梅斯蒂索人的混血情况要彻底得多、复杂得多。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三)美洲族群变化的影响:
①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②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各个族群各具特色的文化,使美洲文化更加多元化。
③形成了新的美洲文化: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
④打断了美洲文化的发展进程,土著文化受到破坏。
阿兹特克文化遗址
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
现代化的建筑
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材料: 巴西很少有欧洲女性,葡萄牙男性非常乐意尽享齐人之福,娶一个美洲女人,同时再娶一个女奴……事实上,在殖民时期的巴西,跨民族、跨种族的婚姻是很常见的,由此代代相传下来,比墨西哥的梅斯蒂索人的混血情况要彻底得多、复杂得多。
——[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拉丁美洲人种构成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四)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现状
2.西印度群岛:
1.北美:
3.南美洲:
原因
北美主要为英国的殖民地,
经济发达,大量欧洲人移民北美。
中美洲气候炎热经济落后。
南美洲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
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
原因
原因
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美国建立了印第安人保留地。
黑人占人口多数。
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
4.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较多,但很少过半
第二章节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一)英国的殖民活动
材料: 澳大利亚原为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地。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抵此。1770年4月,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发现”了澳大利亚,宣布这一“无主”大陆为英国所有。经过长期考虑和选择,1786年,英国内务大臣悉尼勋爵宣布,将把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亚。1788年1月26日,首批英国罪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这一天后来被称为“澳大利亚日”。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战犯的场所
19世纪,英国殖民者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金矿的开发让澳大利亚吸引大批淘金者
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1851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1.流放罪犯:
2.建立牧场:
3.开采金矿: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二)大洋洲族群的改变
1.原因:
殖民扩张的加剧与欧洲移民的涌入。
2.表现:
(1)大洋洲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3.影响:
(1)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2)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材料: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并且西方文明在大洋洲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在大洋洲的
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探究】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
①持续时间长 ②规模不断扩大 ③种族灭绝
④经济掠夺 ⑤移植本国生产方式 ⑥文化殖民
第三章节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华工也被称为 “猪仔”,泛指于晚晴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以至苦力,通常是来自穷乡僻壤的破产平民、无业贫民或渔民。他们前往的海外地包括: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更遥远的拉丁美洲地区,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殖民者往往强迫由于这些出国的劳工签署契约,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巨额利润,这些劳工称为契约华工。
华工出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动移居):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
第二阶段(被动移居):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19世纪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至少在七百万人以上﹐人数估计十倍于前一阶段。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一)华工出国的原因:
材料1:1807年和1838年,英国先后宣布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但是美洲各殖民地的劳动力供应却因此更加紧张了。美洲白人殖民者从东南亚热带种植园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契约华工是他们最理想的对象。所以不惜跑到遥远的东方,争相掠贩,用以接替得到解放的黑奴。……太平天国失败前后,闽、粤劳动人民在清统治者疯狂镇压下,大批逃往香港、澳门,出洋避祸。
——摘编自《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材料2:外国商人在各通商口岸设立代理机构和移民公司,由自称的雇主或者投机商经营,提供所需的劳工,他们在此中间抽取佣金。……不计其数的中国人被拐骗至世界各地充当苦力。待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华工出国被列强政府条约式的“合法化”后,这些人贩子对华工的掳掠则更加猖狂了。
——王富盛《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兴起之原因》
材料3:“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北京条约》
①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③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1860年,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②殖民者的诱骗和绑架。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二)华工开发美洲
1.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2.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带着脚镣在秘鲁甘蔗园劳作的华工
通车盛典的照片: 照片中没有华工身影,主持人只字不提华工的贡献。但“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的尸体”, 他们后来因此被称为“沉默的道钉”。
太平洋铁路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三)华工开发大洋洲
1、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2、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澳大利亚的华工在金矿合影
材料:从混乱贫瘠的晚清走出的中国人,面对澳洲大地下蕴藏的巨量财富,爆发出惊人的能量。19世纪,淘金并不是一项技术工种,所凭不过吃苦耐劳。而华人总能从废矿中再淘出金沙,一句“谚语”渐渐在澳洲流传:你不会在中国人淘过的地方,再找到一粒金沙!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四)华工出国的影响
材料1: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利兰·斯坦福亦写道:“没有华工,这条重要的国家交通干线的西段,就不能在国会法案所要求的时限以内完工。……事实上,他们是筑路工头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人。” ---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七辑,第296页
华人在悉尼和墨尔本从事种菜业
①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材料2 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为“中国城”,可能更恰当一定。 ——李欧梵《美国的“中国城”》
②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3 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各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中国人在当地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农业或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四)华工出国的影响
①各地都形成了“唐人街”,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②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纽约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
【小结】16-19世纪世界人口迁徙的原因、特点、影响。
①迁徙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②人口迁徙的范围不断扩大;
③由人口密集地区迁徙到人口稀疏地区;
④由发达国家主导;
⑤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
⑥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原因:
①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原住居民的减少;黑奴贸易,补充劳动力不足。
②工业化时代,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③西方列强侵华,获取化工输出特权。
④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为国际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特点:
①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
②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
③客观上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人文交流,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交融。
影响: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的人口结构的改变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
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
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构成
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
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表现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
华工在美国的开发
华工在大洋洲的开发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
1.华工在古巴遭受虐待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1879年,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的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这些举措体现出清政府( )
A.致力于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
B.放弃闭关自守政策主动融入世界
C.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
D.内部统治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2.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B
3.华工在古巴遭受虐待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1879年,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的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这些举措体现出清政府( )
A.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
B.侧重于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
C.致力于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
D.内部统治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A
4.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增多。15~16世纪,世界上移民最为集中、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是( )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C
5.1901年,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1956年,自由党政府修改移民法,其中规定:凡有杰出技术者,或对澳大利亚有用人才,不论人种肤色,都可移民来此发展,还可有资格成为澳洲公民。1958年,《移民限制法》被正式废止。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 )
A.意在摆脱对宗主国的技术依赖 B.着眼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C.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旨在增强国民的自由平等意识
B
6.1870年,华工在建造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薪资的三角洲地区的开垦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逐渐被开发。材料反映了美国( )
A.移民文化初步形成 B.华人社会影响力的增强
C.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D.苦力贸易形式趋于多样
C
7.1650年,一位来自西班牙的殖民者在新世界建立了一个种植园。他使用了从非洲运来的奴隶劳动力,并与当地的原住民社区进行了交流。这种情况最能反映( )
A.欧洲对亚洲的文化影响 B.美洲原住民的迁移
C.不同洲之间的族群混合 D.亚洲殖民地的发展
C
8.近代民歌中往往带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晚清时期有歌谣唱道:“咸丰二年(1852年)造金山(今美国旧金山),担起遥仙万分难;竹篙船,撑过海,离妇别姐去求财;唔(方言:不要)挂房中人女,唔挂二高堂。”这首歌谣反映了( )
A.清政府对公使的派遣 B.中国商人遭受列强的打压
C.华工漂洋过海的艰辛 D.洋务派选拔留学生的随意
C
9.1869年5月10日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开创性时刻,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通车。曾经要耗时数月的危险旅程现在可以在一周内完成,这给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的经济带来革命性变化。该铁路( )
A.见证了英国的殖民扩张 B.使美国南北部终于连成一体
C.体现了华工的巨大贡献 D.由美国总统华盛顿批准修建
C
10.中国人去南洋区域(东南亚地区)活动(官事.经商.打工.迁徙),历史上称之为“下南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下南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以华人劳工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这一时期的“下南洋”( )
A.开启了中华文明对南洋的影响
B.开始改变了东南亚的人口结构
C.根源于国内民不聊生的社会局面
D.顺应了世界市场发展的历史潮流
D
感谢观看
第七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