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7.4 跨学科实践活动: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第1课时 海洋资源 从海水中获取粗盐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知识后,知道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溶解的最大量是一定的。如果条件改变,溶液中的溶质质量超过溶解限度,就会有晶体析出。教材先介绍了海水中的资源、重点讲解了海水晒盐的原理,为接下来学习粗盐提纯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时内容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的同时,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念,然后以海水晒盐为范例开展探究,启发学生掌握其基本原理,体现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认识海洋资源。 2.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 3.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并掌握海水制盐的过程。
教学重点: 1.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并掌握海水制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
教学用具: 玻璃棒、酒精灯、陶土网、烧杯、塑料瓶,NaCl溶液、白糖、水、海水等。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 出示一幅海洋图片。 【问题】 从图片中,你知道海洋中都含有哪些资源 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全。 观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项目活动1 认识海洋资源 【活动1】 调查与交流: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1.海洋中有哪些资源 如何应用 2.我国海水制盐的方法及食用盐的国家标准是什么 3.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保护海洋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总结】 海洋资源 海水制盐的方法:海水晒盐 海洋资源的保护: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制定相关法律;等等。 根据生活经验和课前调查,思考、讨论、交流。 整理笔记。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明确本节课题,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
项目活动2 从海水中获取粗盐 【活动2】 观看演示实验,掌握结晶方法 【演示实验】 实验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NaCl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2:在一只盛有20 mL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白糖,制成白糖浓溶液。将烧杯降温,观察现象。 【讲解】 结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叫作结晶。晶体: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结晶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法(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 ②冷却结晶法(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 【过渡】 结晶法在分离混合物或提纯物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下面我们以海水制盐为例体会应用。 观察并记录现象:析出白色固体。 观察并记录现象:析出白色固体。 倾听,记忆。 通过复习和演示实验引出新知。 根据实验和已有知识总结新知识。
【活动3】 动手实验从海水中获取粗盐 (1)引导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海水晒盐的流程: (2)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步骤如下: ①获得海水:向1.5 L塑料瓶中注入海水。 ②浓缩海水:将获得的海水倒入敞口容器,通过日晒浓缩至500 mL,获得浓缩海水。 ③获得粗盐:将装有浓缩海水的敞口容器放在灶台上加热,记录不同时刻的结晶现象,获得粗盐。 ④收集粗盐:将粗盐转移至洁净的容器中保存。 【讨论交流】 1.海水晒盐时,工人们不会等到盐田中海水全部晒干才收集盐,而是在有盐析出,盐田内还有部分水时就开始收集盐,为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溶解度差异设计方案,从海水中获取粗盐,并除去粗盐中的杂质得到氯化钠呢 倾听,思考。 动手操作并记录现象:静置后瓶内海水澄清,底部有少量 。 浓缩后的海水有少量 析出。 随着加热时间增加,不断有粗盐晶体析出。 思考,讨论。 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学会完成实验报告。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讨论并归纳总结。 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构建模型。
【课堂练习】 完成学案课堂练习。 思考,解答。 及时练习、反馈。
教学反思:
1.学生能否判断物质的结晶方法
2.学生对从海水中获取粗盐的各步操作都熟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