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20 小题,每题1 分,共20 分)(共20题;共20分)
1.(1分)当地时间2019年9月7日,印度探月工程“月船2号”失联,后确认坠毁。印度在通往强国之路上的每次努力,都让人想起古印度时期种姓制度的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该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种姓制度下人人平等,可以相互通婚,没有职业的区分
B.种姓制度主要是维护刹帝利的利益
C.早期的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D.该制度的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吠舍、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
2.(1分)西方谚语:“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下列属于希腊“辉煌”的建筑是( )
A.狮身人面像 B.万神庙
C.帕特农神庙 D.罗马大竞技场
3.(1分)“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古代两河流域 B.古代恒河流域
C.古代日本社会 D.中世纪的欧洲
4.(1分)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内容主要是对中国唐朝典章制度的模仿。这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重新掌握政治实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政局
C.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D.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1分)观察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其中属于达 伽马船队开辟的航行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1分)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 )
A.英国资产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C.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7.(1分)下侧柱状图中,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和产量增加的原因是( )
苏(俄)联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D.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8.(1分)下图是1930年的苏联宣传画《开足马力,全速前进:五年计划,四年完成!》,该宣传画( )
A.表达了争取国内战争胜利的迫切需求
B.体现了斯大林时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C.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彰显执政者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精神
9.(1分)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 B.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
C.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10.(1分)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苏联。美国。中国和德国,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C.中国东北三省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D.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
11.(1分)明治维新期间,相当多的日本青年热衷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际舞。这反映了日本推行( )
A.“殖产兴业” B.创办实业
C.“文明开化” D.闭关锁国
12.(1分)牛顿力学使人们发现,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这表明( )
A.精密的机械装置不断出现 B.传统的宗教信仰日趋动摇
C.先进的进化理论得到推广 D.全新的自然法则应运而生
13.(1分)1914年从西线开始流行起来的流感,迅速席卷了法国、西班牙,但实际上那是一场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战祸的大瘟疫。据此可知,瘟疫( )
A.改变人口结构 B.影响了战争进程
C.导致同盟矛盾 D.加剧战争残酷性
14.(1分)下列关于列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反对使用暴力
B.主张在俄国进行民主改革,实现资产阶级民主
C.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
D.成立苏联后,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5.(1分)“总督可以随时宣布戒严;殖民政府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并可以不加审讯就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等”此材料可以用来分析( )
A.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 B.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
C.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局 D.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
16.(1分)2012年5月30日,希腊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民众希望希腊留在欧元区,将“欧元”作为单一货币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
17.(1分)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表现的主题是( )
A.世界各大洲联系紧密 B.非洲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18.(1分)“目前中国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已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这段材料说明
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发展趋势 B.地区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D.世界格局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
19.(1分)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部分文学艺术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文学艺术作品
《西线无战事》:刘画战争残酷的细节《A Farewell To Arms》:反映战争对人的精神毁灭《基督重临》:描绘了战后一代人的焦虑不安 《崩溃感觉》:刻画了战争带给人的精神创伤《德语课》:反映了战后德国对战争的反思《Give Peace a Chance》:20世纪60年代歌曲
A.均是非正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B.均导致了战后人民生活水平的落差
C.均激起战后民众心理的叛逆
D.均引起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20.(1分)人们对动力的利用,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水力——电力——蒸汽动力 B.水力——蒸汽动力——电力
C.蒸汽动力—— 水 力——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动力
二、非选题(21 题8分,22题6 分,23 题6分,24 题4分,25 题6分,共 30 分(共5题;共38分)
21.(8分)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节选)
时间 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70年代 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9世纪80年代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国际大事件(节选)
时间 事件
19世纪50年代 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 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8年 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1870年以后 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世纪后半期 英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0世纪初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20世纪初 英国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三国协约
(1)(4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列举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
(2)(4分)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视角,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述。
视角:(Ⅰ)政治制度。 视角:(Ⅱ)社会生活。 视角:(Ⅲ)国际关系。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17世纪后期)整个欧洲都在加强君主的权力,而英国人却在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美国)1781年《邦联条例》开始实施,按照它组织起来的中央政府过于软弱,无力阻止人民运动的发展,无力保护私有财产……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这样,强化中央权力、制定新宪法的运动在18世纪80年代勃然兴起。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障碍。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从推翻君主到雅各宾派专政,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不仅击败了外国干涉军,而且扫除并破坏了封建社会的一切桎梏。
——摘编自《新编世界近代史》
(1)(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限制国王的权力”的重要法律文件,并指出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
(2)(2分)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美国《联邦条例》实施后,中央政府太过软弱。( )
B.美国《联邦条例》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
C.美国《联邦条例》实施后,国内贸易畅通无阻。( )
(3)(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背景并作简单评价。
(4)(4分) 《人权宣言》通过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原因。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的中国,有着与非洲共同的历史遭遇。周恩来说:非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它的落后不是自己造成的。
材料二: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非、索马里、贝宁、尼日尔、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加蓬、塞内加尔、刚果(布)……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1)(2分)材料一中“共同的历史遭遇”主要指什么?请你用一个史实证明,“非洲……的落后不是自己造成的”。
(2)(2分)材料二中的“这一年”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众多非洲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3)(2分)根据材料三,亚非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召开的国际会议是什么?同一时期,新独立的国家又发起了一个什么运动?
(4)(4分)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24.(4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 共同维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盟国的团结万岁!”
二战时期宣传画
材料三
截止于2023年10月24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自 本轮巴以冲突发生以来,加 沙地带有2360名儿童死亡 “9·11”事件中纽 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被撞 被北约导弹炸毁的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抱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两种选择代表着两个 方向,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 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 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
——2023年11月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1)(1分)材料一呈现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指出数字①④分别对应的世界格局。
(2)(1分)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4)(1分)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当前世界大变局中应如何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举例说明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贡献。
25.(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1689年,议会通过法案,威廉夫妇接受了法案和议会的要求。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材料二: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三:1933年3月,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1)(2分)材料一中,“政变”史称什么?“法案”的名称是什么?
(2)(2分)材料二叙述的是俄国的哪一历史事件?
(3)(2分)材料三中,宣布“实施新政”的是美国的哪位总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1)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或者蒸汽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或者飞机。
(2)示例1:
观点: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拓展。
视角:政治制度
阐述: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1868年,日本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此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结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拓展。
观点示例2:
观点: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观点示例3:
观点:技术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面貌
22.【答案】(1)《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正确 | 未涉及 | 错误
(3)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4)1789年;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23.【答案】(1)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都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2)非洲年;二战加速西方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亚洲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等。
(3)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
(4)各国应加强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等。
24.【答案】(1)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④: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2)变化:从反法西斯同盟转变为冷战对峙关系。
主要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
(3)因素: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霸权主义。
(4)如何应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
举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贡献中国智慧;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5.【答案】(1)革命:光荣革命;法案:《权利法案》。
(2)事件: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或(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3)总统:罗斯福(全名也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