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科学
速度专项——五种题型
知识点一 速度的概念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
知识点二 速度的公式
4、公式:通常用 表示 , 表示 ,用 表示 ,即
5、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或m s-1(米每秒)。 常用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知识点三 速度公式的运用
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变形公式: →
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计算出第三个量
注意事项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知识点四 速度的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3、s-t(路程—时间)图
(1)倾斜向上(直线):代表匀速运动说明距离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并且倾斜程度越大,代表速度越快。
水平:代表静止,距离随着时间的增加没有发生变化。
v-t(速度-时间)图
倾斜向上(直线):代表加速运动,说明随着时间增加,速度越来越快。
倾斜向下(直线):代表减速运动,说明随着时间增加,速度越来越快。
(3)水平:代表匀速运动,说明随着时间增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注意:在v-t图中,面积就代表这段时间运动的路程
题型一 速度的概念题
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1 B.1:3 C.4:3 D.3:4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故选B。
2. 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运动员起跑阶段,运动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百米赛跑实质是比较运动员在 100m的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
D.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
【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B.根据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判断;
C.根据百米赛跑的成绩判断方法分析;
D.根据分析判断。
【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运动员起跑阶段,运动速度一不断变大,故B错误;
C.百米赛跑实质是比较运动员在 100m的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即时间越短,则成绩越好,故C正确;
D.根据可知,百米赛跑时,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短,故D错误。
故选C。
3. 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开始的 7 s 内通过的路程是70 m,那么该物体在第 2 s时的运动速度是 ( )
A.10 m/s B.50 m/s
C.5m /s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物体在开始7s内运动的速度,然后根据匀速直线的特点确定第2s时的速度。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开始7s内的速度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大小相同,那么第2s时运动速度还是10m/s,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运动速度 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大
B.物体的运动速度 v 越大,所用的时间 t就越短
C.物体的运动速度 v可由计算,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上述说法都有道理
【答案】C
【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在相同时间时,速度越大,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大。若时间不同,无法比较路程大小,故A错误;
B.在相同路程时,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若路程不同,无法比较时间长短,故B错误;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可由计算,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
D.综上所述,故D错误。
故选C。
5.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当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该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D
【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根据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分析答题。
【解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它取决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及时间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D。
6.甲、乙、丙三人的步行速度分别为3.5千米/时、64米/分、1米/秒,则三人的速度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将三人的速度都换算成m/s,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甲的速度v甲=3.5km/h≈0.97m/s;
乙的速度:64m/min≈1.07m/s;
丙的速度:v丙=1m/s;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三人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乙>v丙>v甲。
故选C。
7.一短跑运动员在10秒内跑完了100米,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千米/时,羚羊奔跑的速度是15米/秒,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答案】B
【解析】【分析】 先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然后统一运动员、汽车、羚羊的速度单位,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三者的速度。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运动员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v汽车=72km/h=20m/s;
羚羊的速度:v羚羊=15m/s;
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汽车、羚羊、运动员。
故选B。
8.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可知,速度大小由路程和时间决定,结合速度的意义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公式可知,在时间相同时,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时间相同这个条件,无法判定速度大小,故A错误;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B正确;
C.根据公式可知,在路程相同时,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路程相同这个条件,无法判定速度大小,故C错误;
D.根据公式可知,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9.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v的大小不变,与通过的路程s所用的时间t的大小无关
【答案】D
【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据此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不变,即速度是个定值,那么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当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分析】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当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大小无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题型二 速度公式的运用
11.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鸣号声,持续时间为t.若列车的速度为v1,空气中的声速为v2,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 )
A. B. C. D.t
【答案】A
【解析】【分析】 设鸣号时列车与站台上人的距离为s,则鸣号开始发出的声音传到站台上人在的位置用的时间,从鸣号开始到人听到声音结束用的总时间等于持续鸣号时间t、鸣号结束声音传播剩余距离用的时间,则人听到声音的时间等于总时间减去开始声音传播的时间t0。
【解答】 设鸣号时列车与站台上人的距离为s,鸣号期间车走的路程为s1,
则鸣号结束时车到人的距离为:s2=s-s1=s-v1t,
从鸣号开始到人听到声音结束用的总时间:;
开始声音传播的时间:,
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
故选A。
12.雷达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若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 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走的距离是雷达到目标距离的双倍,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尖形波间隔为四个小格,即全程的时间就是4×10-4s,单程的时间为2×10-4s,乘以光速,那么就是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 。
【解答】 由图可知,电磁波发射通过的总时间为4×10-4s,单程的时间为×4×10-4s=2×10-4s,
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s=vt=3×108m/s×2×10-4s=6×104m;
故选B。
13.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将与入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 坐标纸上。我们根据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如图所示。若甲的心率为60 次/min。则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
(1)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 。
(2)甲的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 s,乙的心率为 次/min。
【答案】(1)25mm/s
(2)1;75
【解析】【分析】(1)由图甲所示求出坐标纸在1min内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坐标纸的速度;
(2)甲的心率为60次/min,即甲的心脏每分钟跳60次,然后可求出心脏每次跳动的时间间隔;由图乙求出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内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然后求出乙的心率。
【解答】(1)由图甲可知在1s时间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是25mm,所以坐标纸的速度:
(2)心脏每次跳动的时间间隔是:
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相同,
由图乙可知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出纸的路程s'=20mm,
乙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
故乙的心率=
14.如图为某道路由南向北的示意图,已知每条机动车车道宽D=3m,甲、乙两辆小车分别在慢车道和快车道的中间向北匀速行驶,。两辆小车的尺寸均为长度,宽度,甲、乙两车沿南北方向上的距离为时,在甲车前方慢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点,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假设匀速),自行车车长点与甲车的南北方向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自行车速度为0.3m/s时,将与甲车相撞
B.当自行车速度为3.5m/s时,将与乙车相撞
C.当自行车速度为7m/s时,可以安全通过整个道路
D.若自行车速度为0.2m/s,自行车尾部到达双黄线(宽度不计)用时24s
【答案】C
【解析】【分析】A.先确定甲车的尾部恰好到达C的路程,由速度公式计算其到C所消耗的时间;
BC.甲车车尾恰好到达C的时间,计算自行车到甲车的距离,由速度公式计算自行车与甲车相撞的最小速度;
自行车与乙车相撞的范围是自行车头与乙车尾部相撞以及自行车尾与乙车头部相撞,但是被乙车撞的前提是不能被甲车撞,由此分析解答;
D.根据自行车的速度和路程求出时间。【解答】A.由题知,甲车的尾部恰好到达点时行驶的路程,甲的车速,
由公式可得,甲车的尾部恰好到达点时所用的时间;
自行车与甲车水平方向的距离,
假设甲车车尾到达点时,自行车车头恰好与甲车车尾相撞,
该过程中,自行车行驶的时间,自行车的速度
,
所以当自行车速度为时,不会与甲车相撞,故A错误;
BC.假设自行车车尾刚好与甲车头部相撞,则甲车行驶的路程,
甲车行驶的时间,
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该情况下自行车的速度,
当自行车车速在时将与甲车相撞;
乙车的速度,
自行车车头与乙车尾部相撞时,乙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时间,
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该情况下自行车的速度;
自行车车尾与乙车头部相撞时,乙车行驶的路程,
乙车行驶的时间,
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该情况下自行车的速度;
当自行车车速在时将与乙车相撞;但是与乙车撞的前提是不能与甲车撞,因此要把剔除,因此被乙车撞的条件是自行车速度在至之间;当自行车速度为时,可以安全通过整个道路,
故B错误,C正确;
D.若自行车速度为,自行车尾部到达双黄线的时间为,故D错误。
故选C。
1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且保持不变) ( )
A.28.33m/s B.13.60m/s C.14.78m/s D.14.17m/s
【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公式可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之间的距离s,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答】 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
经过的时间为,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1=v波 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 t2=340m/s×0.12s=40.8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s波1-s波2=54.4m-40.8m=13.6m;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故选D。
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毫米)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厘米, tAB= 2秒,vAB= 米/秒。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5)要使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
(6)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7)平均速度 (填“是”或“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答案】(1)
(2)小
(3)4.00;0.02
(4)大
(5)使斜面的坡度大一些
(6)变速
(7)不是
【解析】【分析】(1)只有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 可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2)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的速度越小,运动时间越长,则测量时间越准确;
(3)根据图片确定AB之间的路程和时间,根据计算AB之间小车的平均速度;
(4)注意分析对时间测量的影响,根据分析对平均速度的影响;
(5)根据小车速度与斜面坡度的关系解答;
(6)根据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变化规律解答;
(7)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解答。
【解答】(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
(3)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sAB=10.00cm-6.00cm=4.00厘米, tAB= 22s-20s=2s,则。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出的时间较小,根据可知,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5)要使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使斜面的坡度大一些。
(6)根据图片可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比较可知,小车 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变速运动;
(7)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对应总时间的比值,与速度的平均值不是一回事。
题型三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题
17.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km/h。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画出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
【答案】18;
【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甲图确定该物体的运动速度,然后分别算出物体在1s、2s、3s直到6s时通过的路程,这样得出几个坐标点,在图乙上作出这几个点,最后将这几个点用线连起来,即得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解答】 由图甲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是5m/s=18km/h。所以物体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5m,2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3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依此类推,在6s时通过的路程是30m,然后在图乙上作出这几个点,最后将它们用线连起来,如图所示:
18. 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 0~5 s内,甲车的速度是 5m /s
B.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是 10 m/s
C.在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在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答案】D
【解析】【分析】 A.从图像中得出0~5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车0~5s内的速度;
B.根据图像可知,乙的s-t图像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求出乙车的速度;
C.根据图像得出t=10s时甲、乙两车的状态,然后比较速度关系;
D.在s-t图像中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然后结合图像进行判断。
【解答】 A.由图像看出甲车0~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故A错误。
B.由图像看出乙车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乙车0~10s内的速度是,
乙车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t=10s时,甲车静止,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由图像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t=10s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故D正确。
故选D。
19.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自行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做 直线运动,通过0.6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s。
(2)在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m。
(3)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填“东”或“西”)运动。
【答案】(1)匀速;6
(2)1.2
(3)小于
(4)东
【解析】【分析】(1)根据甲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形状判断甲车的运动状态。根据图像确定通过0.6m所用的时间;
(2)根据右图确定A点和B点对应的距离,然后相减即可;
(3)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然后比较大小;
(4)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1)左图是甲车的路程和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路程为0.6m时,对应的时间是6s;
(2)观察右图可知,A点距离为0.6m,B点距离为1.8m,所以AB段乙车通过和路程为1.8m-0.6m=1.2m;
(3)由左图可知,甲车2秒通过的路程为0.2m,所以甲车的速度为;
由右图可知,乙车3秒通过的路程为0.6m,所以乙车的速度为,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4) 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 乙车在向东的方向上改变位置,即乙车向东运动。
20. 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0~2s内,物体做 运动;第3 s时,物体处于 状态;在0~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
(2)如图乙所示,在 s内,物体处于加速直线运动状态;在2~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
【答案】(1)匀速直线;静止;40
(2)0~2;80
【解析】【分析】 (1)甲图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根据0~2s内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2~4s,物体通过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据此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由图可知0~4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
(2)图乙为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可知物体在2~4s内速度大小为40m/s,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s=vt得出物体通过的路程。
【解答】 (1)甲图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可知,0~2s内,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4s,物体通过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处于静止状态,则第3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0~4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即0~2s通过的距离为40m;
(2)如图乙为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所示物体在0~2s内速度不断增多,处于加速直线运动状态。2-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vt=40m/s×2s=80m。
21.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并且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解答】 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因此v甲<v乙;
A.由图像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即v甲>v乙,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即v甲<v乙,故B符合题意;
CD.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速度都为零,即保持静止状态,故C、D不合题意。
故选B。
22.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在0~4 min内,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大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C.乙同学第 4 min 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 240 m
【答案】C
【解析】【分析】A.通过图象找出甲和乙4min中运动的路程,根据求出甲和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
B.根据上述求出的甲的速度进行判断;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乙物体一直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也就是甲和乙图象的交点,找到这个交点表示的路程即可。
【解答】 A.由图象可知:乙4min运动的路程是240m,乙的速度;
甲4min运动的路程是120m,甲的速度,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甲在0~10min,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同学在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乙在0~4min,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这段时间内乙运动的速度是1m/s,乙同学4min之后保持静止,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图象和乙图象的交点就是甲和乙的相遇的时刻,此时甲和乙运动的路程都是240m,故D正确不合提。
故选C。
23.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关于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
(1)丙同学的运动状态是 (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示可判断 同学运动最快,速度为 m/s,合 km/h。
(3)开始运动时,甲、乙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图(a)中6 s末,甲、乙同学相距 m。
【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
(2)甲;5;18
(3)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2
【解析】【分析】 (1)v-t图象可知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2)图中的a点表示两人通过路程相等,由此分析其表示的含义。
【解答】 (1)v-t图象可知,丙的图象平行于横坐标,速度大小不变,为4m/s,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
(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两人相距的距离为10m;
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两人路程相等,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图中所示6s末即7s,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5m/s×6s=30m,s乙=s0+v乙t=10m+3m/s×6s=28m,
甲、乙同学相距:Δs=s甲-s乙=30m-28m=2m。
24.甲、乙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述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两车先后到达距P点18米的Q处,时间差为,则( )
A.甲比乙先到达Q处, B.甲比乙先到达Q处,
C.乙比甲先到达Q处, D.乙比甲先到达Q处,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图a和图b读出对应的路程与时间,首先根据速度公式得到甲、乙的速度;再求出两车通过18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进而得出时间差。
【解答】 由图象可知,s甲=3.6m,t甲=6s;s乙=6.0m,t乙=6s;
则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甲车通过18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乙车通过18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故乙车先到达Q处,两车到达Q处的时间差为:Δt=t甲'-t乙'=30s-18s=12s。
故答案为:C。
25.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其图像如图所示.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3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 )
A.可能为8米 B.可能为13米 C.一定为16米 D.一定为19米
【答案】B
【解析】【分析】(1)由图像可以直接读出3s内甲乙的路程;
(2)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是两车没有相遇时,二是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
【解答】由图像可知:3s后,两车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甲=6m,s乙=10m;
两车相向行驶,两车没有相遇时,则PQ间距离为:s1=s甲+s乙+3m=6m+10m+3m=19m;
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则PQ间距离为:s2=s甲+s乙-4m=6m+10m-4m=13m,
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26.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出发,并排同向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两辆汽车运动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甲车始终在乙车的前方
B.时间内甲车在做减速运动
C.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D.时间内乙车在做减速运动
【答案】D
【解析】【分析】在路程-时间图像中,纵坐标表示路程,结合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分析。
【解答】A.0-t1过程中每个时刻纵坐标不同,且能看出其中甲路程>乙路程,能得出甲在前,只有0和t1两个时刻纵坐标相同,甲乙在同一位置,另外纵坐标如果理解为位置,那么期间每个时刻位置不一样,可知道甲的位置在乙的位置后面,即乙车在前方,故A错误;
BD.根据s-t图像知,乙车的运动图像是曲线,且曲线越来越平缓,说明乙车做减速运动,甲车的运动图像是直线,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D正确;
C.根据纵坐标表示路程,知0~t1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也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27.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5s时,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图像确定物体运动的时间和经过的路程,根据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解答】由图象知,
A.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D.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5至10s内物体静止;
而10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所以在20s的过程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不合题意;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8.如图是小科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所作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物体做加速运动
B.乙中 B 物体静止
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相遇
D.乙中, B 车在 10秒内路程是100米
【答案】D
【解析】【分析】甲为st图像,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为vt图像,其中A为加速运动,B为匀速运动;
【解答】A.甲中物体做匀速运动,A错误;
B.乙中B物体做匀速运动,B错误;
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速度相等,没有相遇,B在前面,C错误;
D.乙中,B车在10秒内路程是10x10m=100m,D正确;
故答案为:D。
29.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前4min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速度快
B.甲同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是0.5m/s
C.乙同学在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答案】C
【解析】【分析】从图像中寻找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公式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AB.由图像可知:乙同学前4min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乙同学在前4min做匀速运动,乙同学4min运动的路程s乙=240m,乙的速度;
甲4min运动的路程s甲=120m,甲的速度;
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B正确不合题意;
C.乙同学4min之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乙同学第4min后静止不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图像和乙图像的交点就是甲和乙的相遇的时刻,此时甲和乙运动的路程都是240m,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0.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方向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两车相对公路上某参照物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前20s内两车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情况,错误的是( )
A.甲车在靠近,而乙车在远离 B.两车都在作变速运动
C.两车速度一直相等 D.两车之间的距离一直不变
【答案】B
【解析】【分析】对图像进行分析,从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甲车到原点的距离越来越小,即甲在靠近。乙到原点的距离越来越大,即乙在远离,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甲和乙的s-t图像都是直线,因此而在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和乙在20s内通过的距离都是100m,则二者速度相等,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二者在相同方向上运动,且二者的速度大小不变,因此二者的距离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1.A、B是一条平直公路边上的两块路牌,一只小鸟和一辆小车同时分别由A、B两路牌相向运动,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飞回A并停留在路牌处;再过一段时间,小车也行驶到A。它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2=2t1。则( )
A.小鸟与汽车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小鸟与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之比为3∶1
C.小鸟到达A时,汽车还没到达AB中点
D.从出发到相遇这段时间内,小鸟与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
【答案】D
【解析】【分析】 小鸟飞向B的时间和飞回的时间相同均为 t1,故有,而对于汽车来说有s2=v2t2,再根据t2=2t1,三者联立解答即可。
【解答】 设AB之间的距离为L,小鸟的速率是v1,汽车的速率是v2,
由于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飞回A,则小鸟从出发到与汽车相遇的时间与小鸟返回的时间相同,故它们相向运动的时间为t1,
则由得:
在小鸟和汽车相向运动的过程中有,
即(v1+v2)×t1=L-------------①
对于汽车来说有v2t2=L-------------②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v1=3v2,
故A错误;
由s=vt可知,所以小鸟从出发到与汽车相遇的路程之比为3:1,故B错误。
因为t2=2t1,
所以小鸟回到出发点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2'=v2t1=v2t2=L,故C错误;
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为s2=v2t2=L,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为s1=v1t1=3v2×t2=s2=L,故D正确。
故选D。
3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如图是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据图可知,甲的速度为 m/s;在第 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在2~3s的时间里,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答案】2;5;静止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物体的运动速度。
(2)由图可知当t=5s时,甲、乙通过的路程,据此可知此时甲、乙两物体是否相遇;
(3)乙在0~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其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其速度,然后比较2s~3s内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得出以甲为参照物时乙的运动情况。
【解答】在s-t图象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由图象可知,甲在2s~6s内通过的路程为8m,则甲物体的运动速度。
由图象可知,在t=5s时,甲通过的路程6m,乙通过的路程为6m,甲、乙两物体相遇。
由图象可知,乙在0~3s内做匀速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为6m,其速度=2m/s,
甲物体的运动速度=2m/s,则2s~3s内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此时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33.甲、乙、丙三辆小车在同一方向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由图可知:小车乙做 运动;经过4s,甲、乙两车相距 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
【答案】匀速直线;0;小车在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6m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乙的运动状态;
(2)根据图像确定甲和乙4s时的路程,然后相减即可;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小车乙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斜线,因此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2)经过4s时,甲和乙到起点的距离都是30m,因此两车相距0米;
(3)阴影部分为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面积S=ab=vt=s=4m/s×4s=16m,即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小车在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6m。
34.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的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
B.物体在3~5s内通过的路程是0~1s内通过路程的2倍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
D.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分析】AB.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然后进行判断;
C.根据图像确定5s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D.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1-3s内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故A正确;
B.物体在3~5s内通过的路程是:2m-1m=1m,0~1s内通过路程为1m,则二者路程相等,故B错误;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C错误;
D.物体在1~3s内的路程保持不变,因此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35.如图所示为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据图回答:
(1)如图甲所示,2~4秒内,物体处于 状态。
(2)如图乙所示,2~4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米。
【答案】(1)静止
(2)80
【解析】【分析】甲图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可知0~2s内,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2~4s内速度大小为40m/s,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
【解答】(1)2~4s,物体通过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处于静止状态。
(2)如图乙为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物体在2~4s内速度大小为40m/s,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vt=40m/s×2s=80m。
3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关系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只有③ D.只有④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的时间相同,乙的路程大,那么乙运动的速度就大,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①在v-t图像中,甲的图像在上,说明甲的速度大,故①错误;
②在v-t图像中,乙的图像在上,说明乙的速度大,故②错正确;
③在s-t图像中,甲的图像更靠近s,说明甲的速度大,故③错误;
④在s-t图像中,乙的图像更靠近s,说明乙的速度大,故④正确。
因此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关系的是②④。
故选B。
37.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运动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 所示,小狗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AD所示。则小狗的运动速度为 米/秒;在前3秒内,小狗相对于兔子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答案】1;西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小狗的运动速度;
(2)比较前3s内狗和兔子的速度大小,再根据相对运动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小狗在8s内通过8s,则小狗的速度;
(2)根据图片可知,前3s内小狗通过的距离小于兔子通过的距离,即小狗的速度小于兔子的速度,那么小狗相对兔子在向西的方向上改变位置,即小狗相对兔子向西运动。
38.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5秒,再轻踩油广]继续向前行驶,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在5~10秒内,汽车是静止的
B.在0~10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10米/秒
C.在0~5秒内,汽车的速度每秒减小2米/秒
D.第12秒时,汽车的速度为6米/秒
【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的大小判断物体是否静止。
(2)根据图象得出0到10s的路程,由速度公式得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3)根据减小的速度和时间求出每秒减小的速度大小。
(4)根据图象分析出从第10s到第13s每秒增加的速度,从而可得第12秒的速度大小。
【解答】A、由图知,在5到10秒之间,汽车以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为零,所以汽车不是静止的,故A错误。
B、0到5s之间,汽车通过的路程为,5~10s的路程s′=vt=4m/s×5s=20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C、0到5s之间,速度每秒减小,故C错误。
D、10到13s之间,速度每秒增加,所以第12秒的速度为4m/s+4m/s=8m/s,D错误。
故答案为B
题型四 速度的普通计算题
39. 小胡的爸爸开着新买的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全程限速100 km/h),爸爸突然发现前方100m处有障碍物。小胡的爸爸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4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 35 m才能停下。
(1)假设轿车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制动前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是否超速
(2)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是平时的 4 倍,如果小胡的爸爸酒驾,请通过计算判断轿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答案】(1)解:制动前轿车的速度
则轿车此时超速。
(2)若为酒后驾车,则在反应时间内轿车行驶的路程
从发现障碍物到刹车停止经过的路程
s"=96 m+35m=131 m,
因为131 m>100m,所以轿车会撞上障碍物。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 计算制动前轿车的速度,然后再与限速进行比较即可;
(2)首先用正常时的反应时间×4计算出酒驾时的反应时间,然后根据 计算此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再与滑行距离相加 的对从发现障碍物到刹车停止经过的路程,最后与100m进行比较即可。
40.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交通部门加大对道路限速监控的管理。一种方式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方式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 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 A、B的速度分别为 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下同)
(2)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答案】(1)120 km/h>110 km/h>100 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如题图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10 min,即 h,轿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 150 km/h>120 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解析】【分析】 (1)根据轿车在A与B处的速度及限速要求,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2)根据图示求出轿车的行驶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轿车的平均速度,然后根据该速度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41.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某次试验中,他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的形式距离为33m,其中反应过程中的行驶距离是 m;在相同情况下,他边打电话边驾车时测得的行驶距离为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答案】8;0.7;变慢
【解析】【分析】 (1)据题目中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
(2)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从而得出打电话时,驾驶员刹车反应是变快还是变慢。
【解答】 (1)由题知,反应时间是t=0.4s,此时的速度是v=72km/h=20m/s,
则此时运动的距离:s=vt=20m/s×0.4s=8m,
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即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8m=25m,
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
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5m=14m,
则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42.小明乘火车外出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300m。途中当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1min20s。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
(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9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s,则该火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答案】(1)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由公式可得,该隧道的长度;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火车长,即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的路程,由公式可得,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
(3)大桥长,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该火车在这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1)该隧道的长度等于小明通过的距离,根据计算隧道的长度即可;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的路程s等于隧道长加火车长,据此计算出火车经过的路程,再根据计算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即可;
(3)火车完全在桥上的通过的距离s'等于桥长减去车长,再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43.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45s内,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前10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求:
(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3)轿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已知前轿车通过的路程为,则前轿车的平均速度为;
(2)由题图可知,轿车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为,行驶时间为,则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为;
(3)由题知轿车在整个过程中的总路程为,总时间,则轿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前10s内轿车通过的距离,根据计算前10s内轿车的平均速度;
(2)根据图片确定轿车匀速运动的时间和速度,根据s=vt计算轿车匀速通过的路程;
(3)根据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44.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上一斜坡,经10s到达坡顶,求:
(1)该斜坡的长度;
(2)接着又以10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需多长时间到达坡底;
(3)该汽车在上、下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由可知,该斜坡的长度;
(2)由可知,到达坡底所需的时间;
(3)汽车在上、下坡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
总时间,
汽车在上、下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1)根据s1=v1t1计算该斜坡的长度;
(2)根据计算原路返回需要的时间;
(3)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总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应用公式计算。
45.小科一家五一假期想去杭州玩,小科查了下由长兴通往杭州的高铁,总长约为105千米,设计的最高速度为350千米/时。小科准备坐G1665次列车,他查到该次列车从长兴到杭州一共需要35分钟。求:
(1) G1665次列车的平均速度。
(2)小科妈妈觉得高铁站太远,想在长兴南站坐火车去杭州,如表所示为目前长兴站到杭州站的K465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则小科一家坐高铁去杭州与坐K465次列车去杭州相比,能节省多少时间?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长兴南 - 09: 04
德清西 09: 51 09: 59
杭州市 10:51 ——
…… …… ……
【答案】(1)s=105km|t=35min由得
(2)乘K465 列车 t’=10:51-9:04=1:47=107min|Δt=107min-35min=72min
【解析】【分析】(1)已知路程和运动时间,根据计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2)从K465 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中读出到达时间和开车时间,进而得出K465 次列车从长兴站到杭州站的运动时间,从而计算出节省的时间。
46.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答案】(1)由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
(2)车走过的距离:s车=2s-s声=2×355m-680m=30m,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55m-30m=325m。
(3)汽车的速度:。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成声音传播的距离。
(2)先求出车走过的距离,再用司机距山崖的距离减去车走过的距离得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
47.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被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分。请回答: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分可知,甲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秒。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多少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答案】(1)1
(2)25毫米/秒
(3)75次
【解析】【分析】(1)根据心率60次/分表示1分钟跳了60次,据此可算出跳1次所需的时间;
(2)根据甲的心率60次/分,而甲的图纸中显示跳一次的纸走的距离是25毫米,根据上题中跳1次的时间,可计算出走纸速度;
(3)甲与乙机器的走纸速度是相同的,由乙每跳一次走纸20毫米可以算出乙跳1次的时间间隔,据此可算出1分钟能跳多少次。
【解答】(1)由甲的心率60次/分可知,甲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为1秒;
(2)由甲图可知,甲心跳一次走纸的距离为25毫米,所以由公式v=s/t=25毫米/1秒=25毫米/秒;
(3)甲的走纸速度与乙的走纸速度相同,所以乙走纸20毫米所需时间为:t=s/v=20毫米/25毫米/秒=0.8秒,乙跳动1次所需时间是0.8秒,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为n=60秒/0.8秒=75次。
故答案为:(1)1;(2)25毫米/秒;(3)75
题型五 速度的强化提升计算题
48.2024年2月开始中国铁建提速建设常泰长江大桥如图甲。这将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的“三位一体”过江通道,桥全长约10km,其中主桥约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1)一辆货车总重10吨,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5倍,且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该桥主桥,共需要多少秒?
(2)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15km后,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答案】(1)主桥长度即车通过的路程s=1200m=1.2km,通过时速度为:v=100km/h,
则通过主桥的时间为:;
(2)由图乙可知,后15s的速度为15m/s,则得出,后15s行驶的路程为:
s后=v后t后=15/s×15s=225m,
则行驶的总路程为:s总=s前+s后=315m+225m=330m,
则30s的平均速度为:。
【解析】【分析】(1)根据得出,以设计的时速通过该主桥,所需时间为:;
(2)前15s通过的路程为s前=0.315m=315m,后15s运行的速度为15m/s,运行时间为15s,计算出后15s运行的路程,从而得出30s行驶的总路程,从而计算出30s的平均速度。
49. 在兵器工业中,子弹射出的速度是衡量枪械性能的指标之一。如图所示是一种运用“旋转法”来测定子弹速度的方法,在电动机转轴上固定两个间距为30cm的薄塑片,电动机以300r/s匀速转动,枪械正对塑片水平射击,子弹穿越时的阻力不计。对一般步枪测试,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旋转不超过两圈。现对子弹速度在300 m/s以上的某型号步枪进行测试,子弹先后射穿两塑片的弹孔位置如图中A、B所示(图中子弹是水平向右运动的)。求:
(1)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转过的角度。
(2)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时间。
(3)该型号步枪子弹飞行的速度。
【答案】(1)解 :设子弹的速度最小为300 m/s
子弹穿过两个塑片的时间为
电动机转过的圈数n= 300 r/s×0. 001 8=0. 3转<1转,
所以塑片转过的角度为90°。
(2)t子弹=
(3)
【解析】【分析】 (1)根据公式算出子弹在两塑料片间飞行的时间范围,再根据时间和电动机的转速分析出电动机转过的圈数,从而确定塑片转过度数;
(2)子弹在两塑片间飞行的时间与塑片转过60°的时间相等;
(3)该型号步枪子弹飞行的路程s=30cm=0.3m,时间为t,用公式算出子弹飞行的速度。
50.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进行了如下实验:安排小明在一根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击,让小华在铁管的另一端仔细听(已知在当天的气温条件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米/秒,在水中为1500米/秒,在空气中为300米/秒)。
(1)若敲击后小华只听到一次声音,则他得出结论: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他的结论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小张通过翻阅资料查出,人耳区分出两种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秒。若只需对实验进行略微改动就能听见3次声音,则他的改进措施是 。
(3)若要让小华区分出声音是从水中还是在空气中传播过来的,则铁管的长度至少应为米。
【答案】(1)错误
(2)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铁管做实验
(3)37.5
【解析】【分析】(1)(2)人耳朵区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3)根据公式,利用t气-t水=Δt列出方程即可。
【解答】(1)人耳朵区分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所以敲击后小华只听见一次声音,是由于声音通过不同介质的传播时间差小于0.1s导致的,故人耳朵不能区分,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2)若想人能听到3次声音,即必须使得水管足够长,即声音通过水、铁管和空气的传播时间间隔大于0.1s即可;
(3)假设铁管的长度是s米,
由题意知,t气-t水=Δt,即:
-=0.1s,
解得:s=37.5m。浙教版七上科学
速度专项——五种题型
知识点一 速度的概念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等于
2、物理意义:速度是 物体 的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
知识点二 速度的公式
1、公式:通常用 表示 , 表示 ,用 表示 ,即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或m s-1(米每秒)。 常用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知识点三 速度公式的运用
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变形公式: →
如果知道 、 、 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计算出第三个量
注意事项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
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知识点四 速度的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 ,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保持 ,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 ,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3、s-t(路程—时间)图
(1)倾斜向上(直线):代表匀______运动说明距离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__,并且倾斜程度越大,代表速度越____。
水平:代表____,距离随着时间的增加没有发生变化。
v-t(速度-时间)图
倾斜向上(直线):代表___速运动,说明随着时间增加,速度越来越_____。
倾斜向下(直线):代表_____速运动,说明随着时间增加,速度越来越___。
(3)水平:代表___速运动,说明随着时间增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注意:在v-t图中,面积就代表这段时间运动的路程
题型一 速度的概念题
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1 B.1:3 C.4:3 D.3:4
2. 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运动员起跑阶段,运动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百米赛跑实质是比较运动员在 100m的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
D.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
3. 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开始的 7 s 内通过的路程是70 m,那么该物体在第 2 s时的运动速度是 ( )
A.10 m/s B.50 m/s
C.5m /s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运动速度 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大
B.物体的运动速度 v 越大,所用的时间 t就越短
C.物体的运动速度 v可由计算,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上述说法都有道理
5.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当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该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6.甲、乙、丙三人的步行速度分别为3.5千米/时、64米/分、1米/秒,则三人的速度关系是( )。
A. B.
C. D.
7.一短跑运动员在10秒内跑完了100米,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千米/时,羚羊奔跑的速度是15米/秒,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8.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
9.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v的大小不变,与通过的路程s所用的时间t的大小无关
10.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当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题型二 速度公式的运用选择题
11.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鸣号声,持续时间为t.若列车的速度为v1,空气中的声速为v2,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 )
A. B. C. D.t
12.雷达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若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
A. B. C. D.
13.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将与入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 坐标纸上。我们根据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如图所示。若甲的心率为60 次/min。则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
(1)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 。
(2)甲的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 s,乙的心率为 次/min。
14.如图为某道路由南向北的示意图,已知每条机动车车道宽D=3m,甲、乙两辆小车分别在慢车道和快车道的中间向北匀速行驶,。两辆小车的尺寸均为长度,宽度,甲、乙两车沿南北方向上的距离为时,在甲车前方慢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点,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假设匀速),自行车车长点与甲车的南北方向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自行车速度为0.3m/s时,将与甲车相撞
B.当自行车速度为3.5m/s时,将与乙车相撞
C.当自行车速度为7m/s时,可以安全通过整个道路
D.若自行车速度为0.2m/s,自行车尾部到达双黄线(宽度不计)用时24s
1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且保持不变) ( )
A.28.33m/s B.13.60m/s C.14.78m/s D.14.17m/s
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毫米)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厘米, tAB= 2秒,vAB= 米/秒。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5)要使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
(6)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7)平均速度 (填“是”或“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题型三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题
17.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km/h。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画出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
18. 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 0~5 s内,甲车的速度是 5m /s
B.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是 10 m/s
C.在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在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19.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自行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做 直线运动,通过0.6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s。
(2)在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m。
(3)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填“东”或“西”)运动。
20. 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0~2s内,物体做 运动;第3 s时,物体处于 状态;在0~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
(2)如图乙所示,在 s内,物体处于加速直线运动状态;在2~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
21.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22.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在0~4 min内,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大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C.乙同学第 4 min 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 240 m
23.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关于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
(1)丙同学的运动状态是 (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示可判断 同学运动最快,速度为 m/s,合 km/h。
(3)开始运动时,甲、乙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图(a)中6 s末,甲、乙同学相距 m。
24.甲、乙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述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两车先后到达距P点18米的Q处,时间差为,则( )
A.甲比乙先到达Q处, B.甲比乙先到达Q处,
C.乙比甲先到达Q处, D.乙比甲先到达Q处,
25.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其图像如图所示.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3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 )
A.可能为8米 B.可能为13米 C.一定为16米 D.一定为19米
26.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出发,并排同向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两辆汽车运动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甲车始终在乙车的前方
B.时间内甲车在做减速运动
C.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D.时间内乙车在做减速运动
27.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5s时,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28.如图是小科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所作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物体做加速运动
B.乙中 B 物体静止
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相遇
D.乙中, B 车在 10秒内路程是100米
29.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前4min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速度快
B.甲同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是0.5m/s
C.乙同学在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30.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方向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两车相对公路上某参照物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前20s内两车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情况,错误的是( )
A.甲车在靠近,而乙车在远离 B.两车都在作变速运动
C.两车速度一直相等 D.两车之间的距离一直不变
31.A、B是一条平直公路边上的两块路牌,一只小鸟和一辆小车同时分别由A、B两路牌相向运动,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飞回A并停留在路牌处;再过一段时间,小车也行驶到A。它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2=2t1。则( )
A.小鸟与汽车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小鸟与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之比为3∶1
C.小鸟到达A时,汽车还没到达AB中点
D.从出发到相遇这段时间内,小鸟与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
3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如图是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据图可知,甲的速度为 m/s;在第 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在2~3s的时间里,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33.甲、乙、丙三辆小车在同一方向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由图可知:小车乙做 运动;经过4s,甲、乙两车相距 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
34.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的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
B.物体在3~5s内通过的路程是0~1s内通过路程的2倍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
D.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35.如图所示为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据图回答:
(1)如图甲所示,2~4秒内,物体处于 状态。
(2)如图乙所示,2~4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米。
3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关系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只有③ D.只有④
37.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运动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 所示,小狗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AD所示。则小狗的运动速度为 米/秒;在前3秒内,小狗相对于兔子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38.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5秒,再轻踩油广]继续向前行驶,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在5~10秒内,汽车是静止的
B.在0~10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10米/秒
C.在0~5秒内,汽车的速度每秒减小2米/秒
D.第12秒时,汽车的速度为6米/秒
题型四 速度的普通计算题
39. 小胡的爸爸开着新买的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全程限速100 km/h),爸爸突然发现前方100m处有障碍物。小胡的爸爸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4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 35 m才能停下。
(1)假设轿车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制动前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是否超速
(2)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是平时的 4 倍,如果小胡的爸爸酒驾,请通过计算判断轿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40.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交通部门加大对道路限速监控的管理。一种方式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方式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 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 A、B的速度分别为 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下同)
(2)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41.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某次试验中,他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的形式距离为33m,其中反应过程中的行驶距离是 m;在相同情况下,他边打电话边驾车时测得的行驶距离为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42.小明乘火车外出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300m。途中当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1min20s。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
(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9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s,则该火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43.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45s内,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前10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求:
(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3)轿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4.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上一斜坡,经10s到达坡顶,求:
(1)该斜坡的长度;
(2)接着又以10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需多长时间到达坡底;
(3)该汽车在上、下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5.小科一家五一假期想去杭州玩,小科查了下由长兴通往杭州的高铁,总长约为105千米,设计的最高速度为350千米/时。小科准备坐G1665次列车,他查到该次列车从长兴到杭州一共需要35分钟。求:
(1) G1665次列车的平均速度。
(2)小科妈妈觉得高铁站太远,想在长兴南站坐火车去杭州,如表所示为目前长兴站到杭州站的K465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则小科一家坐高铁去杭州与坐K465次列车去杭州相比,能节省多少时间?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长兴南 - 09: 04
德清西 09: 51 09: 59
杭州市 10:51 ——
…… …… ……
46.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47.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被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分。请回答: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分可知,甲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秒。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多少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题型五 速度的强化提升计算题
48.2024年2月开始中国铁建提速建设常泰长江大桥如图甲。这将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的“三位一体”过江通道,桥全长约10km,其中主桥约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1)一辆货车总重10吨,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5倍,且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该桥主桥,共需要多少秒?
(2)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15km后,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49. 在兵器工业中,子弹射出的速度是衡量枪械性能的指标之一。如图所示是一种运用“旋转法”来测定子弹速度的方法,在电动机转轴上固定两个间距为30cm的薄塑片,电动机以300r/s匀速转动,枪械正对塑片水平射击,子弹穿越时的阻力不计。对一般步枪测试,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旋转不超过两圈。现对子弹速度在300 m/s以上的某型号步枪进行测试,子弹先后射穿两塑片的弹孔位置如图中A、B所示(图中子弹是水平向右运动的)。求:
(1)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转过的角度。
(2)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时间。
(3)该型号步枪子弹飞行的速度。
50.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进行了如下实验:安排小明在一根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击,让小华在铁管的另一端仔细听(已知在当天的气温条件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米/秒,在水中为1500米/秒,在空气中为300米/秒)。
(1)若敲击后小华只听到一次声音,则他得出结论: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他的结论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小张通过翻阅资料查出,人耳区分出两种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秒。若只需对实验进行略微改动就能听见3次声音,则他的改进措施是 。
(3)若要让小华区分出声音是从水中还是在空气中传播过来的,则铁管的长度至少应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