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冲击下的变革与转型
【理脉络】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抗争、探索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高考解读】
主要考查知识点: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的联系与影响。
高考对策:夯实基础知识,了解阶段性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状况,理解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中外历史的比较。
【主干知识】
一、政治:列强侵略与农民阶级的抗战
◆西方列强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根本);禁烟运动(直接)
(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影响
政治:主权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与革命任务发生改变。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西文思想文化传播,开始向西方学习。
2、第二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直接)。
(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3)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中国人反侵略战争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
(2)思想特点: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
(3)过程
金田起义(1851)——永安建制(185 ( http: / / www.21cnjy.com )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1853)——天京变乱(1856)——《资政新篇》(1859)——失败(1864)
(4)失败原因
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评价
①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②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二、经济:经济基本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经济基本结构的变动
2、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根本);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2)表现:耕与织的分离;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3)影响: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1)原因:内外交困,统治危机;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4)实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封建统治者进行的统治政策的调整
(5)实践活动
前期(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后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口号 自强 求富
企业性质 军用工业 民用工业
主要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湖北织造局
特点 封建性、买办性资本主义性 近代化企业;官督商办、官商合办部分商品化
(6)破产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威海卫战役失败)
(7)失败原因: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根本);顽固派的阻挠,洋务派没有个健全、有务的领导核心;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起来。
(8)评价
进步: 近代化的开端;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培养了新式人才。
局限:以失败而告终,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仅学习器物是不够的。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原因:外商企业的刺激(根本);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
(2)表现: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民族工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并依赖之。
(4)影响: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和经济基础。
三、思想(天朝上国——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
派别 阶级属性 代表人物 主张及其著作 影响
抵抗派 地主阶级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主张
洋务派 地主阶级 李鸿章、曾国藩 中体西用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 王韬、郑观应 君主立宪 从器物深入制度,思想启蒙作用。
四、社会生活的变迁
1、表现
(1)物质生活的变化:中西服饰并行不悖,西装、旗袍。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
③1877年,台湾架设了第一条电报线
(3)传统媒体的发展
①《申报》(1872)是出版时间早长、影响最大的近代报纸
②《昭文新报》是国人最早自己所创办的报刊
【梳考点】
一、全面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含义: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最直接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解体的前提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致使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
(3)近代机器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也反过来会促进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4)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其解体的内因。自然经济的落后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小、分工与协作不发达等)抵挡不了资本主义机器在生产的冲击。
3、特点
(1)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解体的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也具有不平衡性。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解体的速度远远比内地迅速。
(3)解体的结果:一直没有建立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影响
(1)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专制,是历史的进步
(2)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3)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逐步沦为资本主义附庸的过程
二、中国近代五种经济成分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特点 影响
自然经济 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政治制度 形成于战国时期,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建国后被消灭 自给自足、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 封建性质,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特权 甲午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之后则以资本输出为主,建国后结束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具有侵略性。 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经济,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双重作用
洋务经济 清政府的内忧外患,思想观念的转变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封建性、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近代化的开端,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商的刺激自然经济的瓦解与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曲折发展,1956年三大改造后结束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与动力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时建立,抗战时期膨胀,建国后没收、结束 垄断性、封建性反动性 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