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检测
化 学 试 卷
(满分40分,考试用时42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1O: 16 S:32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2分)
1.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点火起航 B. 箭器分离 C. 月背着陆 D. 采集月壤
2. 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 绿色出行 R 焚烧垃圾 C. 节约用纸 D. 随手关灯
3. 金刚石、石墨和C 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
A. 种类不同 B. 大小不同 C. 质量不同 D) 排列方式不同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5. 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钼的元素符号是 Mo
B. 钼属于金属元素
C. 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D. 1个M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4
6. 凉拌折耳根是广大人民喜爱的菜品。折耳根含有鱼腥草素(C H O ) ,鱼腥草素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鱼腥草素中含有氧分子 B. 鱼腥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8g
鱼腥草素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D. 1个鱼腥草素分子含有36个原子
7.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 ,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下图是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 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C. 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D. 夜间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9. 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B. CO和CO 不能相互转化
C. 用墨绘制的画能保存长时间不变色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10.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检验产生的气体探究水的组成 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爆炸 实验室制取CO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实验
11.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 和CO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观察现象
B 除去 CO 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高温氧化铁粉末
C 除去生活污水中的异味 过滤
D 检验集气瓶中是 CO 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12. 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黑色铁粉变为红棕色铁锈(铁与氧气、水反应)。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A. 铁粉的质量
B. 氮气的质量
氧元素的质量
D. 固态物质的质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7分)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5分)
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CH OH)为代表的液态燃料和有机化学品。它可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液态阳光概念示意图如下。
2020年, 我国“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投产运行。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标志着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液体燃料迈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
甲醇作为液态阳光首要目标产物,能生产乙酸、烯烃等化学品,能用作内燃机燃料,也能用于燃料电池产生电能,还能通过重整反应释放出氢氢。
(1) “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 (写一种) 。
(2) “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 和
(3) 若用澄清的石灰水实现“碳铺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液体燃料甲醇的用途有 写一条) 。
14. (7分) 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 ,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 。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若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倒入装置E 的修杯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15. (5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 ),一种甲烷与水蒸气催化制氢气的透氢膜反应器如图2所示,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需加热进行),一部分氢气通过透氢膜与膜外侧通入的氧气反应。
(1) 甲烷与水蒸气制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 不变,在反应器的膜外侧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 。
(3)反应器内反应前要排出空气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每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6分)
16.同学们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之后得知碳燃烧时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可能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猜想①:只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猜想②: ;猜想③:既生成CO, 又生成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 无变化,但遇微量的CO会立即变成蓝色。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经过思考之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步骤一: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氮气;
步骤二: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喷灯对玻璃管加热;
步骤三:实验结束后,拆洗装置和仪器。
(1)【实验现象】 对A 装置的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玻璃管
中 ,B瓶中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得出上述猜想③是正确的。
(3)【实验反思】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 。
注意:若答对下面的问题奖励3分,每空1分,总分不超过40
(4)实验开始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的目的是 。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玻璃管内壁附着的铜用水不易清洗干净,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三种能清除铜的方案:I.加入浓硫酸并微热: I.加入浓硝酸与铜反应:( ;III.加入氯化铁溶液:
(5)为了将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清洗干净,最佳的方案是 (填“I”“Ⅱ”或“Ⅲ”),理由是 (写一种即可)。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 小题,共5分)
17. 某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SO 排出后污染环境,选择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疏,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 X 是 (填化学式) (1分)。
(2) 若火力发电厂每天燃煤产生48t SO ,通过以上反应进行烟气脱硫,每天至少需要消耗 的质量是多少t (写出计算过程)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