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2024-2025学年度12月联考九年级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2024-2025学年度12月联考九年级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0 08:50:35

文档简介

九化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B D B A B A A D A C
题号 34 35 36
答案 C D B
37.(4 分)(1)疏松多孔 (2)元素 (3)CaO+H2O=Ca(OH)2 (4) +25 5(OH)2(CO3)4·5H2O
38.(5)(1)物理变化 (2)铁触媒 (3) C (4)相同条件下氨气的燃烧热值大,氨气的爆炸极限
范围小,燃烧更安全,便于运输、泄露易于处理等
(5)4NH3+3O2=======2N2+6H2O
39.(5)(1)CO2 (2)12.01 (3)c (4)C、H(合理即可) ;甲中的二氧化碳被烧碱溶液吸收,
植物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40.(5)(1)Cl2
(2)解:设生成有毒气体的质量为 x
NaClO+2HCl=NaCl+H2O+Cl2↑
74.5 71
7.45g x
74.5 71
=
7.45g X
X=7.1g
答:生成有毒气体的质量为 7.1g
41.(5)(1)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 (2)锥形瓶
(3) AC 或 AE ;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
(4)未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集气瓶事先未装满水
42.(4 分)(1)2.5 10
(2)一定范围内,明矾的用量越大,净水效果越好
(3)A4>A5
43. 4 1 2 Cu2+ ( 分)( )混合物 ( ) (3)铁粉和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为高锰酸钾分
解提供热量,从而使高锰酸钾分解能持续进行;由化学方程式可得反应物是颗粒状超氧化钾
作为制氧剂,水可存放在生氧器中,不需要外来气体,人体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故也不需
要外来气体参与反应,所以它可在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孝感市八校联谊2024年联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Mg-24 Cl-35.5
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24~31题,每题1分;32~36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4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金刚石俗称“金刚钻”,它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化学式为C,也是常见的钻石的原身。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石墨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形成人造金刚石。金刚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工艺品、工业中的切割工具,也是一种贵重宝石。下列有关金刚石的说法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切割玻璃 B.加热1000℃变成石墨 C.制成半导体 D.光照下熠熠生辉
2.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守恒: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推测水中含有氢、氧元素
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
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二者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
3.下列化学用语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H2O——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B.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C.Mg2+——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D.3C——3 个碳元素
4.维生素 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 C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维生素 C 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8:6
B.1 个维生素 C 分子含有 20 个原子
C.维生素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维生素 C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可作燃料—熔点高 B. 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稳定性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不支持燃烧 D. 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通电时能发光
6.铈是一种稀土元素,用于医药、制革、玻璃、纺织等工业。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B.核外电子数为58
C.属于金属元素 D.元素符号为Ce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大理石
C.倾倒液体 D.振荡试管
8.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量筒中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方程式:
B.产生的泡沫可用于灭火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D.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9.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C 在阳光下晾晒湿衣服 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D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稳定性
A.A B.B C.C D.D
10.同学们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夹持装置已略去),基本能达到目的的是( )
目的 A.检验气体是否为氧气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方案
A.A B.B C.C D.D
11.工业常利用甲烷催化制取氢气。一种甲烷水蒸气催化制氢的透氢膜反应器如图所示(已知: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一部分氢气通过透氢膜与膜外侧通入的氧气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透氢膜可允许氢分子通过
B.透氢膜反应器内生成的与未被完全分离
C.在反应器的膜外侧通入氧气的主要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甲烷水蒸气制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Ⅰ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高效催化剂Ⅱ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中,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反应Ⅰ为化合反应
C.整个反应过程中涉及到3种氧化物
D.反应Ⅱ中,参与反应的与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水通电一段时间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利用足量的CO还原一定质量的CuO D. 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7题,共32分)
14.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图1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因为其具有 的结构。
(2)图2中的“锌”指的是 (填“单质”或“元素”)。
(3)图3中生石灰(CaO)能够除湿防潮生成熟石灰(Ca(OH)2),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图4中碱式碳酸镁化学式为:Mg5(OH)2(CO3)4·5H2O,标出镁元素的化合价
15.阅读科普短文。
氨(NH3)是一种重要物质,可用作肥料,缓解了耕地资源有限与粮食需求庞大的矛盾,因此,氨的需求量巨大。最初,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数千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在铁触媒作用下,工业上用体积比为1:3的氦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反应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随着“双碳”目标(双碳,即碳中和与碳达峰的简称)的提出,氨作为氢的载体,能源化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氨正由肥料走向燃料。研究发现氨作为燃料,是一种比氢气更理想的能源。二者在相同条件下的物性参数对比见表1。
表1:氢气和氨气的物性参数对比
物性参数 H2 NH3
颜色、气味 无色、无味 无色、刺激性
沸点/℃
水中溶解度 难溶于水 极易溶于水
燃烧热/() 12.77 17.10
爆炸极限/% 4~75 16~25
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N2,该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上述材料中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是 。
(3)参照题图,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最终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4)根据表1等相关信息,氨替代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 (填一点即可)。
(5)氨气作为燃料燃烧可生成两种常见且无毒无害的产物,写出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6.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行动”中的“碳”指的是 (填“C”“CO”或“CO2”)。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则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的单质
b.它们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查阅资料】在实验室里,通常用烧碱溶液(即NaOH溶液)对CO2进行尾气吸收处理
(4)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推测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装置如图(实验过程略去)。
实验时,乙中的植物叶片能检测出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而甲中的不能。请加以解释 。
17.小亮在家用洁厕灵和84消毒液对马桶清理消毒时,被产生的一种黄绿色刺激性气体呛得咳嗽不止。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查阅资料得知: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两者混合后产生有毒气体,主要反应如下:,则X的化学式为 ,因此两者不可同时使用。
(2)小亮使用的消毒液中,每1L的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的质量为74.5g,他正好用完了100ml的消毒液,求生成的有毒气体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8.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界定任务】
(1)小英同学认为,首先了解制作简易供氧器的供氧原理再确定制取装置。根据 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等确定收集装置。
【建构模型】
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
仪器a的名称: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最后选择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19.学习小组进行水质调查时发现某池塘水较浑浊,根据查阅的资料开展影响明矾净水效果原因的探究。
【查阅资料】
①明矾溶于水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
②Al(OH)3胶体能溶于酸。
③净水效果可用浊度去除率A表示,A值越大表示净水效果越好。
【提出猜想】
猜想a:一定范围内,明矾的用量越大,净水效果越好。
猜想b:一定范围内,水样的酸性越强,净水效果越差。
【实验准备】配制100mL质量分数为1%的絮凝剂溶液和100mL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取该水样,按下列实验方案加入试剂后,充分搅拌,静置tmin,在保证水样最终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进行探究实验,测定水样的浊度并计算得到浊度去除率,记录数据。
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1%絮凝剂溶液体积/mL 9.8%硫酸体积/mL 蒸馏水体积/mL tmin后浊度去除率
i 200 5.0 0 5.0 A1
ii 200 V1 0 7.5 A2
iii 200 0 0 V2 A3
iv 200 5.0 2.0 3.0 A4
v 200 5.0 5.0 0 A5
【数据分析,交流讨论】
(1)实验i、ⅱ、ⅲ用于探究猜想a是否成立,则V1= ,V2= 。
(2)实验测得A1>A2>A3,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证明猜想b成立,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用A的大小关系表示)。
20.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生成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Ⅰ、家庭制氧机
2023年初,制氧机需求旺盛,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的制氧机。右图为其中的一种分子筛制氧机
(1)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只有氮气分子被吸附,氧气分子通过,从而获得浓度较高的O2,该过程制得的氧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实验室探究氯化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资料:NaCl在水中可以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MgCl2、CuCl2和NaCl一样,也具有相似的性质。药品:6.0mL 30%双氧水,0.1g 氯化物;反应条件:室温;实验时间:1.5h。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氯化物 NaCl MgCl2 CuCl2
放出氧气的体积/mL 2.0 4.0 420.0
双氧水的分解率/% 0.30 0.60 63.18
由上表可知,双氧水保存时应避免引入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Ⅱ、化学氧自救器
化学氧自救器是人在缺氧环境或在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如图4是某化学氧自救器的示意图,其供氧装置由“初期生氧器”和“生氧罐”组成,同学们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该化学氧自救器在工作初期,内部独立的“初期生氧器”首先启动,以解决初期供养不足的问题。“初期生氧器”内有高锰酸钾、铁粉等成分。“初期生氧器”主要依靠高锰酸钾制氧,铁粉的作用是 ;
该化学氧自救器主体是由“生氧罐”供氧,内部装有颗粒状超氧化钾作为“制氧剂”,其反应原理为:①4KO2+2H2O=4KOH+3O2↑②4KO2+2CO2=2K2CO3+3O2↑。请根据反应原理推测化学氧自救器能在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的原因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