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教材专题复习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37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物理教材专题复习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37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20 13:3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七年级上册
板块四 热学
2025年中考物理教材专题复习
基础知识点梳理
PART 01
温度与温度计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
晶体与非晶体的对比
温度与物态变化
过知识
温度:表示物体的①



冷热程度
热胀冷缩
分度值
浸没
容器底或容器壁
相平
温度与温度计
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② 的原理
制成的
使



体温计:玻璃泡前有细弯管,在测量前需要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选:预估待测温度,并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
③ ,选用合适温度计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④ 在液体中,但不能
接触⑤
读: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离开被测物体,
视线与液面⑥
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知识梳理练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图示 现象举例
a.冰雪消融,⑦ 态→⑧ 态,⑨ 现象
b.露珠的形成,⑩ 态→
态, 现象
c.酒精挥发, 态→
态, 现象
d.霜的形成, 态→
态, 现象


熔化


液化


汽化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

凝华
知识梳理练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不变
发生位置 液体表面 液体
剧烈程度 缓慢平和 剧烈
吸热情况 蒸发时吸热 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当环境温度等于或低于沸点时,液体就不能从外界吸热,停止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人教版新教材新增: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
内部和表面
汽化的两种方式
知识梳理练
类别 晶体 非晶体
相同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不同点 熔点(凝固点) 有 无
温度变化特点 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 . 熔化过程温度 ,凝固过程温度 .
图像
举例 冰、海波、许多矿石和各种金属 玻璃、松香、蜂蜡、沥青等
不变
升高
降低
晶体和非晶体的对比
知识梳理练
做功:举例③
热传递:举例④
组成物质的分子间距变化 分子间① 力和② 力变化
大单元概念


搓手取暖
烧火做饭
从微观结构和能量转移视角理解物态变化
物态
变化
气体
液体
凝华
固体
熔化
热量 内能 改变内能的方式
内能的利用
升华
凝固
汽化
液化
随堂巩固练
1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灌溉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其剖面图如图所示。坎儿井输水部分采用暗渠,主要是为了(  )
A.防止冬季封冻    B.减少水蒸发
C.获取清洁水源 D.减少工程量
B
随堂巩固练
2
为了更好地开展春耕和缓解干旱,某市进行人工降雨以增大降雨量。人工降雨时将干冰撒在大气中,干冰迅速
    并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形成降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凝华
熔化
随堂巩固练
3
把食材放在冰箱冷冻室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小恒打开冰箱冷冻室拿肉出来准备做菜,发现肉上有一些“小冰粒”,一会儿后,那些“小冰粒”又变成了“小水珠”。请解释一下这些“小冰粒”和“小水珠”的形成原因。
答:水蒸气遇冷凝华成了“小冰粒”;“小冰粒”吸热熔化变成了“小水珠”。
热传递
考点巩固练习
PART 02
考点1 温度(10年1考)
1
[2024贵州中考1题]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传统习俗。刚出锅的粽子很烫,“烫”是形容粽子的(  )
A.质量大     B.温度高
C.体积大 D.密度大
B
1年新题针对练
1-1
[2024深圳三模]小明在劳动课上制作了一杯冰奶茶,如图所示,它的温度约为(  )
A.100 ℃       B.50 ℃
C.0 ℃ D.-20 ℃
C
考点2 物态变化的辨识(10年7考)
2
[2023贵州中考6题]“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
A.熔化和凝华    B.液化和汽化
C.汽化和熔化 D.凝固和升华
B
1年新题针对练
2-1
[2024贵阳南明区模拟]水循环造就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下列景观中,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
A.白茫茫的雾     B.洁白的雾凇
C.晶莹的露珠 D.长长的冰凌
B
考点2 物态变化的辨识(10年7考)
3
[2019贵阳中考8题]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D
1年新题针对练
3-1
[2024甘肃中考]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附近有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现象。“白气”都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    (选填“冰箱内”或“冰箱外”)的水蒸气形成的。
液化
冰箱外
解题妙招
分清初末态,精准辨识物态变化
在题中找到涉及物态变化的关键词,并分清物质在开始和最终分别是什么状态
对照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对应什么初末态,从而判断物态变化种类根据物态变化的种类
根据物态变化种类,确定其吸放热情况
考点3 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应用(10年2考)
4
[2022贵阳中考18题(2)]国家速滑馆内一场速滑赛结束,运动员穿戴的冰刀鞋使赛道冰面产生了凹凸不平的划痕,如图所示。为迎接下一场比赛,工作人员通过浇水并喷洒干冰对冰面破损处进行修复。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浇水并喷洒干冰能快速修复冰面的原因。
答:干冰升华吸热,使冰面破损处水的温度迅速降至水的凝固点以下,水能快速凝固。
1年新题针对练
4-1
[2024济宁三模]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液态氯乙烷作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由于氯乙烷发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皮肤上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皮肤快速冷却,减缓人的疼痛感。
汽化
吸收
考点4 熔点、沸点(10年1考)
5
[2024黄石一模]南极是探寻地球演变和宇宙奥秘的天然实验室,极地考察能力彰显了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国力。研究发现,南极鱼进化出一种糖蛋白,可防止血液冻结,使其抗冻能力增强。南极鱼体内的糖蛋白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血液的凝固点。
降低
让冻结时的温度降低
1年新题针对练
5-1
[2024无锡中考改编]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114 ℃。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加热时,碘颗粒是否发生了熔化     (选填“是”或“否”),理由是   。

加热时温度低于碘的熔点
此时碘不能发生熔化
考点4 熔点、沸点(10年1考)
6
[2024贵州中考16题]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
 
考点4 熔点、沸点(10年1考)
6
(1)已知铜的熔点为1 083 ℃,若想复刻铸造
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
(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所灌注铜液的温
度不能超过多少摄氏度 为什么
答:(1)已知铜的熔点为1 083 ℃,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模具的熔点必须高于铜的熔点,否则模具会熔化,因而应选择熔点较高的铁材料制作“钱范”。
(2)铁的熔点为1 525 ℃,因此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这个温度,否则将导致铁制“钱范”熔化。
得分点 注意金属是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且持续吸热,同时应注意注入的液体的温度不能高于模具的熔点。
1年新题针对练
6-1
[2024吕梁一模改编](多选)我国“祝融号”火星车顶部安装有集热窗,里面填装有熔点为-26 ℃、沸点为196 ℃的正十一烷材料,帮助火星车对抗火星白天-3 ℃至夜晚-103 ℃的温度变化。关于正十一烷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正十一烷材料一定是非晶体
B.正十一烷材料熔化时温度不变
C.正十一烷材料在火星的白天处于液态
D.利用正十一烷凝固放热对抗夜间低温
BCD
有固定熔点,是晶体
气温为-3℃,高于熔点-26℃,为液态
过实验
实验16 探究固体熔化时
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要点
(1)测量器材:秒表(测时间)、温度计(测温度); (2)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①    ; (3)陶土网的作用:使烧杯受热均匀; (4)搅拌器的作用:使试管中的物质 ②     ; (5)实验中要选用颗粒较③    的固体,原因是受热均匀、便于使温度计玻璃泡与之充分接触 (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一是使物质受热均匀;二是使被加热物质升温缓慢,便于观察物质的状态和记录④    
(2)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试管中的物质全部低于烧杯中的水面;试管不能接触烧杯的底部和侧壁
(3)实验现象:晶体熔化时,固体逐渐变少、液体逐渐变多,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逐渐变软、变稀,温度不断升高
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回顾过程
自下而上
受热均匀

温度
提升能力
1
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加速冰的熔化,确保行人和车辆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调节安装    (选填“A”“B”或“C”)。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丁中绘制了图像A,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C
-3
晶体
增大
不断吸热
提升能力
1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取了适量用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图丁中的图像B;又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图像C;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评估与交流小红认为不用加热,冰也会熔化,说明冰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降低
错误
虽然没有加热,但冰可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仍能熔化
提升能力
1
(5)评估与交流小芳用相同的酒精灯直接加热装冰的试管,实验结束后她绘制的图像如图戊,根据图像可知,冰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于是小芳认为:冰没有固定熔点,属于非晶体。小芳得出的观点是否可信
      ,依据是
 。
不可信
小芳的实验装置在加热过程中未采用水浴法,加热过程中冰块熔化过快,因此温度计的示数持续升高
提升能力
1
(6)拓展应用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
如图己,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冰的熔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后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降低
增大
过实验
实验17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
温度变化的特点(课标要求必做)
实验器材和操作 实验现象分析
(1)测量仪器:秒表、温度计(不能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2)加盖带孔的纸板的作用:可以减少①     ,同时固定温度计,纸板上的小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 (3)缩短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的方法:a.提高水的初温;b.减少水的②    ;c.加大酒精灯火焰;d.给烧杯加盖 (4)验证水沸腾需要吸热的方法:撤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停止沸腾。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陶土网的温度③    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1)水沸腾时的现象:水温保持不变;水中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2)水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水沸腾前,在气泡上升过程中,内部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泡变
④    ;水沸腾时,在气泡上升过程中,周围的水不断汽化形成水蒸气进入气泡,同时气泡受到的压强随深度减小而减小,气泡变⑤     。
(3)水的沸点不是100 ℃的原因:当地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会导致水的沸点⑥  100 ℃;杯盖密封较严,导致烧杯内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会导致水的沸点高于100 ℃;水中有杂质,导致水的沸点不是100 ℃
实验结论: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回顾过程
热量散失
质量
大于


低于
提升能力
1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通过调节    (选填“铁圈”或“铁杆”)的高度,以保证酒精灯外焰与陶土网充分接触,然后调节    (选填“铁圈”或“铁杆”)的高度使温度计的    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
铁圈
铁杆
玻璃泡
提升能力
1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2)器材选择为了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需要给容器加个盖子,老师提供了两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同学在两硬纸板上分别剪出小孔,如图乙所示,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合适的裁剪方式是    ,理由是
  。
(3)实验操作开始加热后,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小明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
 。
A
B方式裁剪的孔会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92
继续对水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并记录数据
提升能力
1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4)实验完成后,将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丁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此可分析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5)交流与评估完成实验后有同学提出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 于是,老师将一杯刚停止沸腾的水放进密封玻璃罩中,如图己所示,然后开始抽气,随着玻璃罩中空气被抽出,水居然重新沸腾了。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可以重新沸腾。
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减小
降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