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辩证认识工业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必然性;理解其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2、时空观念
明确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大致进程及影响。
3、史料实证
运用历史图片、表格数字的对比等,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通过比较,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4、历史解释
以史料为依据,探究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以及工业革命对东西方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辩证思考工业革命的利弊。
5、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感悟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力量,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催生科技强国、努力拼搏的时代精神;关注环保、坚持绿色文明的发展理念。
【重点难点】
1.重点: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及其成果和特点
2.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前提和条件(从课文中找出分析):
1.前提——政权,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条件——市场、资本、自由劳动力和技术。市场是直接推动力。
(1)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国内市场,通过殖民扩张扩展了海外市场。
(2)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3)自由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英国最为典型。
(4)技术——手工工场发展的技术积累、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开始于棉纺织业。
1.开始: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2.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3.1785年,瓦特研制的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作用: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船、火车先后问世),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牛顿,他准备了一把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大国崛起》)
4.完成:19世纪中期,英国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用机器制造机器)。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19世纪中后期,主要欧美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成果。
2.表现:
(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促使汽车、飞机等先后问世。
(3)化学工业的兴起
(4)旧产业部门的进步,如炼钢、纺织等。
3.特点:
(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得到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技术—→生产
(2)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其中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
四、影响
有六个方面:
1.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2.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大工厂制度,出现了垄断组织。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
3.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4.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地位日益重要;人们的生活改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5.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6.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附录 科学技术发展给我们的启示:科学技术是重要生产力,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运用时要趋利避害,造福人类。在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
【图解两次工业革命】
【重点探究】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进程
材料 李世安在《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一文中指出:1751—1780年,英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年为2.5万人;1781—1790年,上升到每10年7.8万人;而到了1811—1820年,又上升到每10年21.4万人;在1821—1830年,更达到每10年26.7万人。这种转移的速度使英国农村就业人口迅速减少。刘笑盈在《精粹世界史——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在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中,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至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激增到75%,英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关于英国城市化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阐释: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历程;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工业城镇兴起并蓬勃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英国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总之,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向纵深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起来。
【课时训练】
1.1851年5月1日,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Great Exhibition),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展品是
A.美国:麦考密棵收割机 B.印度:一头大象标本
C.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D.英国:水力印刷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40年完成的,1851年展出的作品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西门子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其他三项都符合时间段限。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19世纪上半叶,英国伦教爆发了多次大型的霍乱。根据统计,在1831年伦敦爆发第一次霍乱疫情时,共有6336人死亡:1848~1849年,伦敦共有1437人死亡:之后是1853~1854年,有10783人死亡。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遭到破坏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D.社会医疗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上半叶是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城市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疫情情况加剧,A项正确;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实际上带来了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排除CD项。故选A项。
3.“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中“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的发明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经济”时代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先有理论上的突破,才有传递信号的发明,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故选B;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传递信号的发明,排除A;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经济”时代电报、电话已经发明出来,排除CD。
4.1896年,卢米埃尔的电影作品《火车到站》(见下图)上映。影片中一列来自马赛的火车缓缓进站,乘客们正在站台等候。放映总时长55秒。有趣的是,观众深怕被屏幕中的火车撞击,紧张地静坐在座位上。这一幕反映了( )
A.电影时代已经到来 B.有声电影开始出现
C.火车成为法国人必乘的交通工具 D.内燃机为动力的火车率先在欧洲大陆普及
【答案】A
【解析】根据“1896年,卢米埃尔的电影作品《火车到站》(见下图)上映。……有趣的是,观众深怕被屏幕中的火车撞击,紧张地静坐在座位上。”可得出当时已经出现了电影,电影时代到来了,A项正确;当时的电影是无声的,排除B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当时的火车是蒸汽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5.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这主要是由于
A.发电机的发明 B.电动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力的广泛应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汽车和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都以内燃机为动力机器,所以这些新市交通工具的出现都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C项正确;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以及电力的广泛应用不是这些新式交通工具产生的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
6.“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
B.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D.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
【答案】C
【解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故C正确;近代交通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人口死亡,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耕地的减少并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