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0 11: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复习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2022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2.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3.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4.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5.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知道:能列举出具体的历史史实和现象。
了解:说出历史史实和现象背后的来龙去脉及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
理解:当历史史实在新情境出现时,仍然能够揭示其本质。
认识: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历史事物进行评价,探寻历史规律。
时间轴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160万年
距今约100万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5900-4400年
距今约5300-4300年
距今约4300-4000年
五六千年前
蓝田人
郧县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早期农业出现
河姆渡遗址
仰韶文化代表——半坡遗址
良渚古城
陶寺古城
大汶口文化
炎黄
尧舜禹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文明进程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部落联盟时代
大单元整合
史前时期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元、蓝、郧
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产生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远古的传说:炎黄、尧舜禹
原始社会的人类活动
为文明社会奠定基础
私有制、阶级、早期国家出现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知识框架
项目 元谋人 蓝田人 郧县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时间
地点
生产生活
意义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制造和使用工具,知道使用火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群居;用火并保存火种
距今约3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打制石器,制作骨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渔猎,缝制衣服,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郧阳县
距今约160万年
陕西省蓝田县
距今约100万年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知识框架
地位
变化
意义
农耕文明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时间
地点
房屋
农作物
生产工具 原始手工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粟和黍的国家。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距今约6000年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种植粟、黍
陶器(人面鱼纹彩陶盆),纺织制衣。
距今约7000年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
天然漆,陶器(猪纹陶钵)、玉器、乐器,雕刻。
原始农业兴起
南北两大农业体系
磨制石器
典型代表
磨制石器、饲养家畜、制作陶器、定居生活
知识框架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项目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时间
地点
考古发现
生产生活
认识 距今约4300-4000年
黄河流域的山西襄汾
都城遗址、高等级建筑、随葬品(陶鼓、石磐、玉钺、龙盘)、青铜器、陶壶、观象台
王权发达、阶级分化严重、观测天象、确定节气,出现文字。
距今约5300-4300年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杭
古城遗址、水利系统、高等级建筑、稻谷、随葬品(玉琮、玉璧、玉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调动和组织能力较强;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考古发现证明当时的长江下游地区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知识框架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尧舜禹部落联盟
炎黄部落联盟



贤德
贤德
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制
功绩: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
炎黄联盟胜利,逐渐形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阪泉之战
与蚩尤
涿鹿之战
炎黄联盟形成
黄帝(轩辕氏)
炎帝(神农氏)
看图说史
◎元谋人门齿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打制石器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会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
看图说史
◎碳化稻粒
朱漆器 猪纹陶钵 玉诀 玉管
骨哨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石锛(bēn)
陶埙
大汶口随葬品——成套陶器
人面鱼纹盆
看图说史
良渚古城遗址城墙分布图
陶寺遗址平面示意图
良渚古城、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四五千年前长江下游、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综合训练
1.(侧重史料实证)下表是王小明同学筹备的“北京人遗址”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还能放到专刊里的是( )
A. 打制的石锤 B.炭化稻粒 C.磨制的骨针 D.彩绘陶盘
头盖骨化石(复制品) 动物烧骨 灰烬堆 ?
A
2.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作为实证。根据史料分类,以下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炎帝、黄帝传说 B.半坡遗址 C.司马迁《史记》 D.《荷马史诗》
B
一、选择题
3.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用来猎取动物,采集植物;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这反映了( )
A.人类进入封建社会 B.铁犁牛耕提高生产效率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社会阶级分化日益严重
4.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下面的考古发现可以用来了解北京人的是( )
B.
C.
D.
5.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中,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3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制技术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A.
C
D
C
6.位于黔东南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在半山腰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该建筑与我国哪一原始农耕居民的建筑结构最类似(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7.有学者认为,仅凭高大的宫殿台基、宏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那数以千计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玉器,就足以让人们相信,5000年前这里的社会发展高度已完全可与其他古老文明比肩。这位学者所说的“这里”是指( )
A.河姆渡聚落 B.半坡聚落 C.良渚王城 D.二里头宫殿
8.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A
C
D
9.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对其研究,可以了解( )
A.中华文明起源
B.奴隶社会瓦解
C.封建国家形成
D.皇帝制度确立
红山文化玉龙
10.2022年9月,考古学家在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一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郧县人”3号,这是迄今所见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据此考古发现可知( )
A.郧县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B.郧县人和山顶洞人都属于直立人
C.郧县人是欧亚内陆最早的古人类 D.为探讨古人类演化提供重要信息
11.世界各古老民族都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英雄时代”即军事民主制时代。中国的“英雄时代”英雄辈出,黄帝、炎帝、共工、蚩尤、尧、舜、禹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下列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A
D
A
12.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遗址年代距今约4300~3900年。目前已清理出宫城、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王族墓地、礼制建筑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等功能区域,发掘墓葬千余座,出土了彩绘蟠龙盘、鼍(tuó)鼓、特磬、圭尺、壁画等精美文物。这些重要发现表明( )
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 B.陶寺文化时期具备早期国家雏形
C.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D.陶寺文化长期领先世界
13.中原地区陶寺遗址有彩绘龙纹陶盘,北方红山文化的玉器中有玉龙,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带有龙形象的青铜器。这些考古发现共同反映出(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B.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很早
C.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D.中国第一个王朝正式建立
14.考古工作者在某遗址中发掘出“房屋45座、图栏2处,……生产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锄等,还发现了粟类等粮食作物”。据此推断该地区( )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原始农业兴起并发展
C.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D.进入奴隶制国家时期
B
A
B
15.山东某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大小墓地上百,大墓随葬品一般有五六十件,多为陶器,有些还有镶嵌玉石的骨器、象牙器等,众多小墓只有一两件简陋的陶器。这能佐证( )
A.禅让制的推行 B.早期国家出现
C.贫富分化存在 D.原始农业开始
16.如图所示的猪纹陶钵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该文物的出土有力地佐证了河姆渡地区( )
A.已经出现早期王朝 B.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C.在世界上最早饲养了猪 D.家畜饲养得到一定发展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原始居民 ⑤北京人 ⑥炎帝 ⑦山顶洞人 ⑧尧舜禹
(1)请将上面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洞穴中的祖先( ) 定居时代的祖先( )
传说中的祖先( )
②⑤⑦
①④
③⑥⑧
C
D
材料二:观察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所房屋的名称以及分别所属的远古居民、生活的流域、种植的农作物.
材料三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2) 材料三中的“轩辕”在哪场战争中禽杀蚩尤?
材料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睦、友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消失、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关爱、养育)其子,货力为己,大人(天子、诸侯等贵族)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图一: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粟。
图二: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水稻。
涿鹿之战
制度:禅让制。
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选贤德之人,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