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5.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
A.O2不够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6.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7.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0.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
1.物质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可称之为火三角,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括号中分别填写三个条件。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 个条件即可灭火。
2.近年来,许多城市先后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推行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以减少环境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若出现在煤矿的矿井里,并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爆炸。瓦斯爆炸严重危害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 、 等安全措施。
三、简答题
海湾战争之后,科威特的几百口油井被炸,大量石油向外喷射,燃烧造成冲天大火。
(1)有同学担心:如果熊熊大火烧到地壳内产生大量气体和巨大热量,可能使地球爆炸。你认为这种担心必要吗?试说明理由。
(2)在扑灭这场火灾过程中,我国派出的救援人员做出了巨大贡献,你认为扑灭这场大火应从哪些方面考虑?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C? 2.B? 3.C? 4.C? 5.C?
6.A? 7.D? 8.C? 9.D? 10.D
二、1.可燃物,着火点,氧气
2.通风;严禁烟火
三、(1)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石油是向外喷射的,不可能燃烧到井里去;地壳里缺氧,而燃烧需要氧气。
(2)降低温度,以达到着火点以下;堵塞油井,隔离空气,切断输氧源。
课件33张PPT。第1节 燃烧与灭火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内容提要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3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爆炸的措施。
学习目标新知学习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砖木取火蜡烛燃烧烹调食物火箭升空火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新知学习新知学习一、灭火的原理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吹蜡烛熄灭酒精灯关掉燃气灶【思考】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新知学习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注意: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新知学习燃气灶着火了,快关上燃气阀门灭火原理:
清除可燃物新知学习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或空气)油锅着火了,快盖上锅盖新知学习液化气罐着火了,快盖上湿棉被灭火原理: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新知学习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小结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绝。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分析以下的灭火原理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用嘴吹灭蜡烛。新知学习几种常用的灭火器新知学习逃生自救常识新知学习二、促进燃烧的方法新知学习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氧炔焰,是乙炔(C2H2) 跟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火焰。 新知学习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进气阀门,可以改变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焰的温度。 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足量时,就发生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新知学习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黑烟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气体,瓶壁有水雾生成新知学习实验分析:
(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乙炔分子和氧气分子接触碰撞,就能燃烧。
(2)同一时刻、一定空间内,相互接触碰撞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乙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新知学习燃料不充分燃烧,既浪费资源,又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我们如何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呢?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新知学习1.增大氧气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分析以下的促进可燃物燃烧的原理①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②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③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④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⑤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发生燃烧,如果在纯氧气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新知学习现象:
1.开始平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生成;
2.片刻后发生爆炸。【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1.刚燃烧时,只有少量氧气与氢气接触,产生热量少;
2.随后大量氧气与氢气接触,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新知学习新知学习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你了解爆炸吗?化学变化注意: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新知学习新知学习为什么在加油站、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原因: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你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吗?新知学习经典例题经典例题知识点1:灭火的原理
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
A、森林发生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B、用CO2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A知识点2:促进燃烧的方法
在蜂窝煤中,煤块中间部分制成很多小孔,便于煤的燃烧,其原理是( )
A.降低煤的着火点
B.利于产生的热量散发
C.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防止煤燃烧发生爆炸
C经典例题知识点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不慎着火,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灭
B.酒精灯使用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C.原始森林风景区必须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
D.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A经典例题知能训练知能训练1.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C2.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事实的解释或事故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发酵粉中加入小苏打可以除去面粉发酵产生的酸
B.将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C.夜晚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应马上开灯检查泄漏处
D.身处火灾现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保持低姿态逃生C知能训练3.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B知能训练EndThank
you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