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一中高 2023 级高二上期 12 月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5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C B C B B C D C D A B B A
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
16、【答案】(共 25 分)
(1)社会救济措施:(6 分)
蠲缓:免除、延缓征收赋税;放赈:包括赈贷、赈粜、赈济、工赈;养恤:免费医治、免费施粥米、免费发
棺材及免费抚养幼儿;安辑流民。
(2)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晚清侧重于救灾,美国重救济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法律保障不同,美国具
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撑,晚清则法律保障欠缺;效果不同,晚清官赈效果大打折扣,美国基本解决了失
业人员的生活危机,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影响不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世界性影响,
晚清的社会救济影响基本局限于国内。(6分)
相同点:都由政府主导;都采取了多种救济保障措施,而且都以经济救济为主;都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维
护社会稳定的作用。(6 分)
(3)启示:必须关注弱势群体的处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济和保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社
会救济和保障应与国情相适应;要充分发挥救济对象的自主性,切忌被动救济。(7分)
17、【答案】(共 12 分)
论题:中国货币演变映射国际地位变迁
阐述: 中国古代货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多样铜铸币,经秦朝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至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
要支付手段,这一演变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交流,也反映了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历程。春秋战国时
期的分裂局面导致货币多样,秦朝统一货币则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国内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明朝中期,随
着商品经济发展和海外贸易扩大,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进入 21 世纪,随
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9 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升。这
一举措不仅便利了国际贸易,也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影响
力。
综上所述,中国货币从多样到统一,再到国际化,这一演变历程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紧密相连。从古
代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到现代提升国际经济地位,中国货币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生动写
照。
18、【答案】(共 18 分)
(1)粮食自给程度;农业发展水平;粮食来源途径;国家经济政策;对外合作程度;科技发展状况;粮食安全
意识;农业生态环境。(任答 5 点得 10 分)
(2)以保证粮食安全为出发点;政府注重宏观调控;以法律法规进行保障;注重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加大科技
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任答 4 点得 8 分)
— 1 —秘密★启用前
嘉陵一中高 2023 级高二上期 12 月月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史》记载的 60 位外戚中,任禁军管理机构三衙长官或地区性统兵官的占 41.7%;43
位宦臣中,担任军职的占 90%,领兵打仗的占 41.8%。但后来一些历史论著在研究宋代“祖
宗之法”时,却揭示出防止外戚、宗室、宦官等干政取得了突出成效。据此判断( )
A.祖宗之法不为正史采信 B.宋朝变革的风气浓厚
C.两类叙述必有一方失据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有学者把英国大臣与文官关系比喻成“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大臣像丈夫,虽然由他们
做出决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和经验,使他们在一些具体事务面前无能为力。
这时,像家庭主妇一样,文官参与决策并处理具体事务就顺理成章。据材料可知( )
A.文官群体逐渐成为权力中心 B.英国君主立宪制走向成熟
C.文官群体对大臣形成了制衡 D.大臣和文官党派利益一致
3、1978 年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
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 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这表明公务员制度的推行( )
A.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 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4、1994 年,前美式橄榄球黑人运动员辛普森杀妻一案成为当时美国最为轰动的事件。此
案当时的审理一波三折,辛普森在用刀杀前妻及餐馆的侍应生郎·高曼两项一级谋杀罪的
指控中,由于警方的几个重大失误导致有力证据的失效,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为对
两人的死亡负有责任。这说明( )
A.法官在其中的作用并不突出 B.司法实践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 1 —
C.法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D.美国黑人的法律地位有提高
5、广西建立自治区之前,其东南部主要是经济文化较为发达、自然资源缺乏的汉族聚居区,
西北部主要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自然资源却比较丰富的壮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曾有人
主张将广西一分为二,在西北部建立自治区。周恩来指出“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最终通
过多重协商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由此可知,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
A.丰富了基层民主政治形势 B.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C.有利于新型民族关系发展 D.最大限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
6、1971 年 4 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消息宣布后,《中部日本新闻》在头版上发
表评论说,“这种做法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变化自如的快攻和削球同样出色”,这是一次“夺
目的外交快攻”。由此可知,这次“外交快攻”( )
A.打破了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B.反映了中国外交的高度灵活性
C.消除了中美两国建交的障碍 D.表明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诚意
7、有学者指出,19 世纪的英国由于银币存量极少,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让金本位制在全球
范围内取代银本位制,让英镑变成世界货币……如果英国的计划取得成功,那么只要开动
印刷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英镑纸币就将取代亚洲的白银。这说明( )
A.英镑已失去世界性货币地位 B.货币成为国家博弈的工具
C.英国本土黄金资源较丰富 D.亚洲白银已成为世界货币
8、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
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到了清朝,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
审。明清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
A.传统经济结构根本变化的要求 B.赋役征收主要以人丁作为依据
C.传统户籍制度失去财政的功能 D.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9、据学者研究,明代的里甲制有三种类型:一种为华北型,由移民编成;另一种为江南型,
由田主一佃户关系构成;还有一种为华南型,由宗族组织为基础编成。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明代的里甲制( )
A.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秩序 B.受到了主流政治思潮的影响
C.刺激了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 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多元特征
10、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理论发展经历了:二战后西欧普遍推选国家干预主义下的福利社会;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应由个人负责,倡导福利私有化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20 世
纪 90 年代后又出现了主张福利的规则,筹资和提供应由不同部门负责共同完成的福利多元
— 2 —
主义。这一系列政策变化( )
A.说明了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备 B.反映了西方国家多元分配方式的出现
C.体现了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的再调整 D.说明基层治理的成本与效率普遍提高
1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农业的发现,不是像公元前的阿基米德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
法那样突然。事实上,植物生长的机理,人类在农业革命之前就有所认识,就像在哥伦布
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较广泛地知道地球是圆的情况一样。作者旨在说明( )
A.农业革命之前人类已经普遍认识植物生长的机理
B.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已经证实地球是圆的
C.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是偶然的 D.农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2、中国是大豆的故乡。1765 年,大豆作为饲料或绿肥引入北美;19 世纪 60 年代,豆腐
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 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
广种植。1954 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据此可以提取的研究主题是 ( )
A.《物种交流推动农业文明的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物种交流》
C.《国际分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D.《工业革命加速农业技术的改良》
13、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 1967 年指数为 100)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14、从目前已发现的两汉冶铁遗址来看,绝大多数遗址都在矿山附近,缺乏水力牵引。元
朝王祯在其著作《农书》中对东汉杜诗创制的水排考证道:“去古已远,失其制度”,经过
他“多方搜访”,才弄清楚。这说明( )
A.汉代水排用于农业灌溉 B.古代水排未被广泛使用
C.东汉水排制造工艺高超 D.古代水排技术尚未成熟
— 3 —
15、19 世纪中叶,由于大量人口流入,加上伦敦市的污水管道系统未连接到苏豪区,当地
居民将污水排入泰晤士河,水源污染导致 1854 年伦敦霍乱大爆发。由此可以推断,霍乱疫
情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的迅猛推进 B.化学工业产生严重污染
C.医疗技术发展落后 D.政府公共卫生意识淡漠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 16-18 题,共计 55 分)
16、(2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的救灾措施中最常用的是蠲缓、放赈,其他还有养恤、安辑等。蠲缓意
即免除或者延缓征收赋税,比如李鸿章在 1891 年请奏“河间县蒲塔洼等十七村……请减免
十分之六”运用的就是躅缓。放赈包括赈贷、赈粜、赈济、工赈等。晚清在养恤措施方面
采取了为饥者发放免费粥米、为病者免费进行医治、为死者免费发放棺材以及免费抚养幼
儿等措施,如史书记载,“1870 年 7 月近畿淫雨成灾,清政府于京师六门外增设粥厂,拨
京仓米 15000 石煮赈”。安辑就是让流民安定下来。灾荒来临时,灾民流离失所,清政府设
专厂加以收留,使灾民不再流离;给灾民资金路费供其回到家乡,继续劳作、生活。晚清
政府还设常平仓以调节粮价,在乡村设社仓以赈货,在市镇设义仓募集粮食以救济百姓。
官赈在晚清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救济作用。但在当时那种内忧外困、封建腐败的大环境中,
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救济往往存在着许多弊端和黑幕,效果大打折扣。
——据刘洋《晚清政府社会救济措施浅谈》
材料二 “新政”初期,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侧重于社会经济方面,主要
内容有:建立民间护林保土队,安排失业者到国有森林里去工作等;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措
施,如 1933 年.5 月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拨款 5亿美元,用于
在某些情况下对千百万依赖州市养活的人进行紧急救济,雇佣失业工人搞公共工程建设;
实行抵押救济,以帮助中产阶级房产主等。新政后期,社会保障的高度发展以《社会保障
法》的颁布为标志,它于 1935 年 8 月 14 日出台,为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内容主要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救济为主。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对
维护社会安定,缓解就业压力及刺激社会经济的复苏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使“弱势群体”
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经济得到改善,为后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制订和完善提供了借鉴。
——据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政府的社会救济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和美国在社会救济保障方面的异同。(12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从晚清政府社会救济和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措
施中得到哪些启示。(7分)
— 4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序号 货币发展大事记
1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2 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3 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 元朝将纸币“钞”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
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
5
计算
6 1816 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
7 19 世纪 70 年代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实行金本位制
8 1929 年美国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9 1935 年国民党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收为国有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
10
黄金的比价固定
11 1971 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12 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
13 2009 年中国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5 年中国倡导的金砖银行(2014 年成立,2015 年运营,成员国本币结算)和亚
14
投行成立(结算方式美元为主,后来推出过当地货币结算)
——据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三则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 分)
— 5 —
18、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英国粮食短缺甚至引起粮荒,为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自给程度和
应对粮食危机,英国继续实行战时配给制,国家负责农产品的统一收购和分配。1947 年出
台的《农业法案》规定,由政府代表和生产者代表参加年度审核确定相应农产品价格和补
贴标准,以此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此外,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以及拖拉机、联
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极大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和食品自给率的增
加。1973 年,英国加入欧共体,将本国农产品市场纳入共同体共同的农业政策轨道。21 世
纪以来,随着农业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英国政府对农民除了按照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进行
补助外,还通过财政拨款引导农民选择更加科学、环保的耕种模式,以保护农业环境实现
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李崇淮《战后英国农业初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就高度重视农民土地问题,颁发《土地改革法》进
行土地改革,为保障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囿于国家粮食供需矛盾加剧,1953 年国家正
式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78 年,我国将土地经营权按户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使农民
在经济活动中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85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除个别品种外,政府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
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21 世纪以来,我国对粮食安全政策
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逐步完善了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取消农业税,推出“四补贴”(种粮
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此后又将“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
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摘编自罗海平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粮食安全政策及时代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二战后英国进行农业政策调整的因素。(10 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农业政策调整的相似性。(8分)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