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二地理10份月考试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A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北京西山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的降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由图可知甲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乙、丙、丁均处在背风坡,其降水的多少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距海洋越远降水越少,故选项A正确。
2.板栗等树木对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要求较高,甲地地处山地的东南坡,光照条件最好,且坡度较小,最适宜大面积种植板栗。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地形剖面图、农业区位因素。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区域地理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B.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稍强
C.黑土分布广泛,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D.所有农业自然条件均不如乙图所示区域
4.下列关于乙图所示区域地理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B.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C.土壤以水稻土为主 D.矿产资源丰富
5.甲图所示区域和乙图所示区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
A.临近海洋 B.都处于季风气候区
C.同属亚热带 D.都处于大河的入海口
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7.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答案】
3.D
4.D
5.B
6.B
7.B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9.造成该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10.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
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答案】
8.B
9.A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8.仔细地图,注意图中不同图例所代表的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义;由图中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可知,该区域应该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破坏不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图中城镇数量少,不可能发生水污染;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破坏最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故选项B正确。
9.图中没有显示引水工程,所以不可能是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量引水灌溉造成的;图中没有沼泽,不可能是过度开发沼泽引发的;图中显示现在比30年前城镇数量减少,而且规模没有扩大,城市化没有发展;图中显示森林面积锐减,故选项A正确。
10.结合前两题分析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面积稀少,故排除选项A;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不可能有较大规模水土流失,故排除选项D;城市中森林的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干旱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涵养水源,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荒漠化的防治。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
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12.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3.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 )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C.节水农业 D.高效农业
【答案】
11.D
12.B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1.注意图甲所示A、B、C、D四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纬度,从而推断该区域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由图乙所示生态特征可知,该区域以水井为中心形成土地荒漠化圈,应该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引起的,故选项D正确。
1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乙所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现象是由于过度放牧引起的以水井为中心形成土地荒漠化圈;该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牧区的中部;图甲所示A位于青藏高原、B位于内蒙古高原、C位于横断山区、D位于大兴安岭地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
13.根据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分布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洲农业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的新疆等省区;河谷农业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高效农业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由于B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应该发展节水农业,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某网2011年2月7日电 巴西亚马孙地区遭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导致数百万棵树枯死。科学家担心3月和4月的暴风雨,这种极端天气的出现会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15.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开辟大型农牧场
16.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雨林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答案】
14.A
15.B
16.B
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冻融作用 D.盐碱化
18.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答案】
17.B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17.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由右图即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可知,风力侵蚀大约占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的90%,故选项B正确。
18.由新疆土地类型图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省区草地、林地、耕地大于50%,所以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于该省区林地面积占已利用土地面积比重较小,所以荒漠化不可能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人类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荒漠化进程才能够缓解;由于该省区草地面积占已利用土地面积比重最大,所以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荒漠化的防治。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19.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0.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答案】
19.C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19.RS即遥感,主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从高空获取地理信息;GPS即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空间定位功能;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空间信息,形成成果;数字地球是指地球信息的数据化;由题干可知,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故选项C正确。
20.注意图中所选地点的各类条件,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项中的建设项目要求判断;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人口较少、荒地较多的地区,建设会破坏植被条件,故排除选项A;大型仓储式超市、汽车加油站要求交通便利,应该靠近主要交通要道,故排除选项B、C;人口稀少、远离主要交通要道、植被条件好等有利于水源保护区建设,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大小 B.年降水量的大小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大小
22.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
21.C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21.由图可知该区域划分为干旱区、半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旱区、湿润区、半湿润区等;干湿地区划分依据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如降水量较大、一般大于800mm的为湿润地区;故选项C正确。
22.根据区域特点可知,区域内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自然要素相互影响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干湿地区的区域界线不明确,具有过渡性;故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区域的含义。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3.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24.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答案】
23.C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23.认真审题,注意题干材料“某地居民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说明该区域盛产竹子,四个选项中,青藏高原、东北平原、黄海沿岸不适合竹子生长;海南岛山区高温、高湿有利于其生长,故选项C正确。
24.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缺氧、处于板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界处附近多地震;黄海沿岸干旱缺水;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海南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气温高,所以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潮湿、多虫鼠,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人文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二、综合题(共52分)
25.(14分)下图为我国两大地形区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多年平均资料统计,甲地形区2月下旬入春,同纬度东部沿海3月下旬入春;乙地形区3月5日左右入春,同纬度东部沿海4月15日左右入春。1995年以来在国务院“东锭西移”的政策指导下,我国东部沿海大型纺织企业纷纷将工厂搬至西部地区。
(1)简述两大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4分)
(2)两地形区比同纬度东部沿海入春日期都较早,说明原因。(4分)
(3)简述甲图区域城市空间分布特点。(2分)
(4)如果你是棉纺织企业的投资人,请选择材料中的一个区域作为投资对象,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4分)甲区域冬季温和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夏季炎热多雨; 乙区域全年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大; 甲区域盆地地势低于乙区域盆地;甲区域河网密度大,河流的径流量大,外流河,乙区域河网密度小,径流量小,内流河;甲区域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物种丰富,乙区域以温带荒漠为主。 甲区域地处中低纬度,乙区域地处中高纬度;甲区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乙区域土壤发育程度低。
(2)(4分)甲地形区冬春季冷空气受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阻挡,不易入侵,气温较同纬度高;(2分)乙地形区距海远,深居内陆,降水少,大陆性强,春季增温快。(2分)
(3)(2分)城市空间分布不均。平原、河谷地区城市密集,山地高原地区城市数量少;城市沿河、交通线分布。
(4)(4分)乙(新疆)(1分)。理由: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纺织原料质量好且丰富,成本低;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地传统纺织工业有一定基础;劳动力成本低;政策优惠;有利于开拓中亚和西亚等国际市场。(答出3点得3分)
甲(四川盆地)。(1分)理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众多,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水路交通便利;工业基础条件好;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答出3点得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一般从地形、气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文、是、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区域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乙区域地处新疆境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大;甲区域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物种丰富,乙区域以温带荒漠为主。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甲区域盆地地势低于乙区域盆地;由图中河流状况可知,甲区域河网密度大,河流的径流量大,外流河,乙区域河网密度小,径流量小,内流河。 甲区域地处中低纬度,乙区域地处中高纬度;甲区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乙区域土壤发育程度低。
(2)正确审题,甲乙两地形区分别与同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东部沿海相比较;甲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冬春季冷空气受地形阻挡,不易入侵,所以气温较同纬度高;乙地形区位于新疆境内,深居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气候大陆性强,春季增温快,气温较高。
(3)注意图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图例差异及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图中的分布与地形、河流等地理因素的关系;由图可知在平原、河谷地区城市较为密集,山地高原地区城市数量少;城市多沿河、交通线分布,可见城市空间分布不均。
(4)注意从原料、劳动力、交通、市场、政策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分析不同地区发展棉纺织企业的区位优势条件;乙(新疆),主要优势有: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纺织原料质量好且丰富,成本低;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地传统纺织工业有一定基础;劳动力成本低;政策优惠;有利于开拓中亚和西亚等国际市场。
甲(四川盆地)。主要有利条件有:该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城市众多,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水路交通便利;工业基础条件好;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区位因素。
26.(20分)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二 近年来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1)西辽河属于_________ (内、外)流河(2分)。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4分)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_ (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4分)
(3)材料二中,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4分)
【答案】
(1)外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等。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
(3)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 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 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
(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西辽河最终注入渤海,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该河属于外流河;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主要体现在由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植被是由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地处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等。
(2)我国防护林工程主要有:“三北”防 ( http: / / www.21cnjy.com )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由图可知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处于“三北”防护林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防风固沙。
(3)仔细读西辽河流域各土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由图可知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结合题干材料所述“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知,主要由于近年来西辽河流域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量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
(4)结合问题1分析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该区域过度砍伐,会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农业发展。
27.(18分)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4分)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2分)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地区(2分)。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的措施(6分)。
【答案】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2)江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 北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控制人口增加,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仔细读“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有信息及其箭头指向进行合理推断;A应该为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和需要燃料增加”,从而产生C,应该为滥伐森林;同理B应该为高温多雨,D应该为水土流失。
(2)在我国主要丘陵中,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是红色荒漠化主要发生地区。该区域红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所以导致地表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减产;由于地表土流失,土地变得崎岖不平;流失的土壤在河流中下游地区,还会造成河道淤积。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在内蒙古、新疆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北方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主要采取措施有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地区结合形成原因主要从控制人口增加,大力发展新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退耕还林。
考点: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