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五四学制)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教学课件(32张PPT)+随堂练习(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五四学制)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教学课件(32张PPT)+随堂练习(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4-08 14:29:28

文档简介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3.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根据氢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氢气性质分析,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解决的课题有( )
A.寻找丰富的制氢原料 B.探索廉价的制氢方法
C.开发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D.研究氢气燃烧后产物的处理技术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
C.自燃不一定有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
6.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白磷自燃 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
7.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划燃火柴,火柴过一会儿会熄灭,原因是( )
A.氧气不够 B.空间站温度太低
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流通 D.达不到着火点
8.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 D.白磷
9.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
11.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
1.思路解析:酒精即使加入了水,仍然可以燃烧,比如日常生活中饮用的白酒,含30%—65%的水分,仍能够燃烧,所以不能用水来熄灭酒精燃烧的火灾;投入冰块可以降温,但冰不是常备物品;酒精燃烧时如果用扇子扇会越烧越旺;湿布或沙子则可以有效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D
2.思路解析:山林大火一般需要制造隔离带,使得大火与易燃物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A
3.思路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缓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
答案:B
4.思路解析:氢气作为新能源,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①制取H2的原料为水,来源广泛;②产热量高;③生成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但氢能源现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其关键原因是:一没有找到廉价的开发方法;二没有获得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因此,攻破这两道技术难关,是今后开发氢能源的重要课题。
答案:BC
5.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着火点,如果没达到着火点,即使与氧气充分接触也不能燃烧;缓慢氧化只有使热量的积累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导致的;剧烈燃烧比爆炸缓慢,爆炸在瞬间完成。
答案:C
6.思路解析:白磷自燃是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使温度升高到白磷的着火点。
答案:A
7.思路解析:太空中由于处于失重状态,空气不流通,导致火柴周围的空气中氧气耗尽后缺乏氧气而熄灭。
答案:C
8.思路解析:白酒、橡胶水和白磷都是易燃品,可能产生火灾而严禁带上火车;白糖则是安全的。
答案:B
9.思路解析:本题结合成语典故,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
答案:(1)“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2)燃烧离不开空气,“煽风”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3)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4)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烈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10.思路解析:C在煤炉中与O2反应,不管是完全或不完全燃烧均放出热。若碳被氧化成CO或CO2被碳还原为CO后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更大。书写时若写出CO2与C的反应方程式,即CO2+C2CO,则错误,原因是该反应发生时要吸收热量。
答案:(1)C+O2CO2
(2)2C+O22CO
(3)2CO+O22CO2
11.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的有关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且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得就越剧烈,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同时还要求保持通风透气。
答案:(1)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
(2)①②
(3)严禁烟火
课件32张PPT。第1节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内容提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1、认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2、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目标新知学习燃烧——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砖木取火蜡烛燃烧烹调食物火箭升空一、燃烧的条件新知学习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铜片上面的白磷燃烧,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新知学习新知学习【思考3】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新知学习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注意: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新知学习【思考1】当火作为人类的朋友出现时,我们为了发挥它的作用,应采取哪些措施?答:
(1)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加空气的流通;
(3)提高氧气的含量。【思考2】当火成为人类的敌人时,我们应如何将其消灭掉?新知学习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气灶着火了,快关上燃气阀门灭火原理:
清除可燃物生活中灭火的方法都有哪些?原理是什么?新知学习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或空气)油锅着火了,快盖上锅盖新知学习液化气罐着火了,快盖上湿棉被灭火原理: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新知学习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小结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绝。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分析以下的灭火原理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用嘴吹灭蜡烛。新知学习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新知学习①②③燃烧越来越弱,最后熄灭隔绝氧气(或空气)蜡烛正常燃烧燃烧条件没有改变燃烧越来越弱,最后熄灭隔绝氧气(或空气)Na2CO3和HCl反应生成CO2根据灭火原理和上述探究③所利用的化学原理,设计如下的灭火器。新知学习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思考】请你解释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新知学习逃生自救常识新知学习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新知学习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新知学习鞭炮:鞭炮中的火药装在一个纸筒中,纸筒的两端都用泥封了口,当点燃鞭炮时,火药在密闭的空间中发生急速的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对纸筒产生强大的压力,胀破纸筒而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新知学习新知学习爆炸: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你了解爆炸吗?化学变化注意: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实验探究:粉尘爆炸试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罐内发生爆炸。结论: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新知学习新知学习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原因: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你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吗?新知学习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
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B.纸不是可燃物
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
D.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
经典例题A经典例题经典例题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
A、森林发生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B、用CO2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A知识点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不慎着火,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灭
B.酒精灯使用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C.原始森林风景区必须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
D.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A经典例题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知能训练C知能训练2.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C知能训练3.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B知能训练EndThank
you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