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评估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以下为中央档案馆藏中共文件部分内容。该史料可用于研究抗美援朝的 ( )
中朝唇齿相依,美国侵朝与侵华是分不开的。 (1)美在发动侵朝的同时公开侵略台湾,并连续轰炸扫射我东北边境。 (2)美国不顾我国警告和苏联建议,悍然侵越三八线而直趋中朝边境。 (3)从北朝鲜缴获文件及其他方面证明,美国确有侵占朝鲜后进一步侵占我国东北的阴谋计划。 (4)美国此种计划与以前日本对华侵略历史如出一辙,日本是第一步侵略朝鲜及台湾、第二步侵略东北、第三步侵略全中国。
A.可能性 B.必要性 C.持久性 D.影响力
2.(唯物史观)(2024临沂期末)“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情境探究)下图是“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照片。此照片应该拍摄于 ( )
A.1949年 B.1950年 C.1956年 D.1958年
4.(2024孝感期中)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这表明当时 ( )
A.我党致力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B.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
C.工业反哺农业成为当务之急 D.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比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该时代精神是 (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C.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D.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6.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情况,1985年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对外开放逐步推广
C.废除了公有制经济
D.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
7.(主题归纳)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对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道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8.下表是我国不同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定位。这表明我国 ( )
地区 区域定位
内蒙古 打造“一带一路”中的北桥头堡
广西 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
贵州 “新南方丝绸之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非洲开放的战略支点
云南 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西藏 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青海 “一带一路”建设通道,重要支点,人文交流中心
宁夏 “一带一路”建设支点
新疆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A.注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着重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
C.实现民族经济飞跃式发展 D.给予民族地区自治的权力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有利于推动国与国之间关系良性发展 B.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C.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2024烟台期末)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回归梦、入世梦、飞天梦、航母梦、奥运梦、高原铁路梦等。中国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 )
A.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B.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C.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D.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1.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第二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是 ( )
A.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兴办4个经济特区
12.下面两幅图所示的重大成就,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
图1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图2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领域 材料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部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摘选)
①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铁人精神,是指“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品格 脱贫攻坚精神,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
② 1956年,新中国第一套6 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组装成功,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建成投产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到1965年,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原子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③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设成就所属的领域。(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6分)
14.新中国建立后的对外关系因不同阶段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不同、国际国内环境不同,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1949年《人民日报》国庆专刊 “我们比苏联建设得要快,因为我们有苏联”
1950年《人民日报》国庆纪念专刊 “中国人民与苏联人民的友好、团结与合作日益获得巩固与发展”“世界人民领袖斯大林万岁”
1954年《人民日报》国庆五周年社论 “为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重点突出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刘伟《新中国初期国庆纪念
活动与中苏关系协调》
材料二 周恩来……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摘编自《周恩来传》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1950年12月11日封面标题《红色中国的毛》,毛泽东头像下布满了无数的红色蝗虫,把中共领导下的新中国比作为一场蝗灾。1972年3月6日封面《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像一幅不太规则的四格画: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把这几个画面巧妙分割开的正好是一个黑色的“友”字。
(1)根据材料一,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局面,并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次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两项成就。(6分)
(4)综上所述,概括影响新中国外交的因素。(4分)
15.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后,西藏逐步打破封闭,旅游业开始起步发展。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由1980年的3 525人次增加到2001年的68.61万人次,增长了193.6倍;旅游收入由1980年的131万元提高到2001年的7.51亿元,增加了7.49亿元。到2005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达19.35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180.06万人次,成为西藏发展最快的产业。
——摘编自喜饶尼玛《西藏百年史研究》
材料二 (到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经过两年22轮拉锯式的谈判,终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承认:“协议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的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
——摘编自《共和国的记忆:文物见证历史》
材料三 大陆与台湾文化交流
1949年-20世纪70年代末 两岸处于隔绝状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交流日益增多,电影、电视、音乐等成为两岸沟通的主要纽带
2013年后 每年举办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论坛
——整理自刘小新等《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圆满解决香港主权问题的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三中,为什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会出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象 (6分)
(4)综上所述,归纳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的因素。(6分)
【详解答案】
1.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列举了美国侵朝和侵华是分不开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是反侵略的,具有正义性,因此可用于研究抗美援朝的必要性,B项正确。
2.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A项正确。
3.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故“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照片,应该拍摄于1956年,C项正确。
4.A 解析:据“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可知,当时我党致力于国民经济的调整,A项正确。
5.B 解析:据“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期,我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在大庆油田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铁人”王进喜代表的英雄群众,焦裕禄领导兰考人民治理“三害”取得成效,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召着人们,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B项正确。
6.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D项正确。
7.B 解析:根据“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五大”和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项正确。
8.A 解析:据“我国不同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定位”可知,我国注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A项正确。
9.A 解析:根据“既代表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
10.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国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等,由此可知,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综合国力持续增强,A项正确。
11.A 解析:根据材料第二个创业高潮点是1992年,结合所学,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催生中国企业第二次创业高潮点的原因是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A项正确;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高潮点有关,排除B项;1984年开放沿海城市,排除C项;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排除D项。故选A。
12.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都是新时期我国在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因此,它们的建成都健全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网,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A项正确。
13.(1)领域:政治制度;重工业;国防科技。(6分)
(2)原因:中国共产党人具有艰苦奋斗和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以人民利益为中心。(6分)
14.(1)外交局面:苏联最早与中国建交或中国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2分)
影响:为国内建设赢得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借鉴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有助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等等。(6分)
(2)时间:1955年。(2分)
理由:依据“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以判断与“求同存异”的方针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为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4分)
(3)变化:从敌视到友好交往。(2分)成就: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分)
(4)因素: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家实力;外交家的智慧;等等。(4分)
15.(1)发展趋势:旅游业由封闭到迅速发展;赴藏旅游人数不断增多;旅游收入不断增加;等等。(6分)
原因:改革开放后,西藏逐步打破封闭状态,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西藏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经济;西部大开发,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等等。(6分)
(2)历史意义:促成香港顺利回归;为解决澳门及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对践行“一国两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等等。(4分)
(3)原因: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对金门、马祖的炮击;倡议两岸“三通”,推动两岸局势逐步缓和;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采取一些开放文化交流的措施;海协会、海基会两个团体的努力;“九二共识”的达成;等等。(6分)
(4)因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正确的民族政策;“一国两制”方针;经济文化交流;党的正确领导;等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