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短文两篇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7 短文两篇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8 15: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27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1.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背诵这篇短文。
2.学习《答谢中书书》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的高雅情怀。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答谢中书书》写自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重点词语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①五色交辉:
②四时: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四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点词语[译文]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①歇:
②夕日欲颓:
③沉鳞竞跃:
④欲界之仙都:
⑤与:消散。太阳快要下山了。颓,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人间天堂。欲界,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参与,这里指欣赏。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全文可分三部分。开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是写景部分,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1.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吗?1.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清林翠竹”,最后分写“晨昏”,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 高峰入云仰视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视线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早晚时间时间2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实是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山川之美术古来共谈仰观:高峰俯察:清流远景:石壁、林、
竹、雾近景:猿、鸟、鳞静动实是欲界之仙都总分总 请大家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 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背诵这篇短文。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中朴素而意味深长的语言,体味作者微妙的心境。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境中写的。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①户:
②欣然:
③念无与为乐者:
④寝:
⑤相与:
⑥中庭:高兴的样子。睡觉。重点词语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的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门。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共同,一起。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①空明:
②藻、荇:
③盖:
④但少闲人:
⑤耳:重点词语[译文]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形容水的澄澈。罢了。均为水生植物。荇,xìnɡ。连词,译为“原来是”“就是”之类。 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初读 把握内容用文中词语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叙述、描写、抒情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一、研读 把握内容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二、品读 写景妙处2.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美;而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相烘染,就平添了月夜夜游的美景了。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人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三、悟读 思想感情月下至寺月下游寺赏月抒怀积水空明静谧之美藻荇交横动态之美 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你心目中的最美的月亮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