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9-12)复习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9-12)复习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1 20: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七年级上册期末单元复习大串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12课)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2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2.通过复习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
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
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进攻。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全国的原因、过程、意义?
材料二 “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战国载记》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中国历史 七上》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布衣(平民),被嬴政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摘编自《秦始皇全传》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之尺也”
——《战国策 秦策三》
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过程:韩、赵、魏、楚、燕、齐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考点1-1、秦灭六国
统一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朝创立了以____ 为中心的______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 中央 设有____、____、________,称为“____”,分管____、军事和____。三公下设“____”。 地方 废除______,实行______,由____直接管辖。郡、县长官由____直接任免。 称“_____”,总揽全国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
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皇帝
皇帝
九卿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三公
行政
监察
分封制
郡县制
中央
朝廷
法家
考点1-2、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郡守
县令(县长)
里长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政府:
郡县制度
(行政)
(军事)
(监察)
郡县制的普遍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中央集权制,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考点1-2、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影响)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统治地方的形式
秦朝中央集权制
西周分封制
王(天子)
皇帝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实行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重点突破】:秦朝与西周统治的差异?
统一文字为小篆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使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奠定了古代货币形制的基础。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
铜量
铜权
促进水路交通的发展
6尺
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修筑道路;开凿灵渠。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郡管理;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
文化
经济
交通
知识拓展
秦朝管辖范围大为拓展,同时加速了民族交融。
军事
考点1-3、秦朝巩固统一措施
问题探究
知识拓展
考点2-1、秦的暴政(起义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
繁重的
徭役、兵役
法律严苛
刑罚严酷
赋税沉重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加残暴
秦的暴政
官逼民反
指鹿为马
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 根本 原因 直接原因 时间 人物
口号 政权 地位 秦朝的灭亡 项羽 刘邦 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公元前209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张楚”政权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陈胜、吴广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等)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考点2-2、秦末农民大起义与秦的灭亡
意义: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治国思想:
秦-法家
汉初-道家
汉武帝后-儒家
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休养生息政策 背景 人物 内容 结果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秦末长期战乱;吸取秦朝暴政苏速亡的教训。
汉高祖
兵皆罢归家;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鼓励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经济恢复,社会局势稳定。
目的
经过
结果
性质
夺取帝位
公元前205年夏——公元前203年,楚汉激战三年,无法分出胜负,最后以鸿沟为双方边界。
刘邦建立西汉(公元前202年)
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考点3-1、楚汉之争
考点3-2、西汉建立与刘邦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人物
内容
表现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③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汉文帝、汉景帝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节俭著称的皇帝-汉文帝
社会经济的变化 行业 具体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六辅渠、白渠),提高粮食产量。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加快播种速度
纺织、漆器等有较大发展。(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
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成为富商大贾;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汉景帝时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考点3-3、“文景之治”
措 施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影响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势力;
②设置刺史制度;
③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镇压叛乱;
④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①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制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背景: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影响: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诗》《书》
《礼》《易》《春秋》
与秦朝焚书坑儒
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专制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考点4、汉武帝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统治
西汉
秦朝
建立—秦灭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衰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
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
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巩固统一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
巩固
盛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2课)
分封制 郡县制
产生时期
目的
产生方式
权限
影响
西周
秦朝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中央直接管辖,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影响国家稳定。
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影响深远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秦灭六国
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措施
奠定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
奠定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经济、文化等领域统一
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物质基础。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地理统一
政治统一
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军事
政治
思想
经济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
①实施推恩令(主父偃)
②借口削爵夺地除国
③郡国豪强迁往京师
④建立刺史制度
①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盐铁酒官营、专卖
③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
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董仲舒)
②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培养儒学人才。
西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尊崇儒术
——秦始皇——
——汉武帝——
汉代讲经图
秦坑儒谷
暴力→激化了社会矛盾
柔和→巩固了大一统
秦皇汉武对待儒学态度有何不同?
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
顺应人心,因势利导
汉武帝的做法高明在哪儿?
人 物 措 施 主要贡献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秦始皇
汉武帝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推恩令”
刺史制度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铸造五铢钱;盐铁酒官营、专卖;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统一文字为小篆
兴办太学
秦皇汉武大一统措施
①共同之处: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其举措对后世影响巨大并且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②对中国历史的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实现了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
③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有利于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的设置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而且不断完善和加强。
④启示:国家统一是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突出特征;国家的强盛既要依靠政治的稳定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要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国家的统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盛的基础。
1.(2023·湖南衡阳)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秦统一中国”的资料卡片,其中“______”处是( )
A.公元前230 B.公元前221 C.公元前209 D.公元前207
2.(2024·江苏南通)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秦朝推行这一制度意在( )
A.强化经济管理 B.实行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外戚专权3.(2024·四川乐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
A.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
C.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
考点:秦朝统一
C
D
考点:郡县制度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统一度量衡
课堂检测
4.(2022·湖南株洲)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5.(2020·广西)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严刑苛法 B.统一文字 C.设立郡县 D.开凿灵渠
6.(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蒲松龄在连续科场失利后,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铭联置于聊斋书屋,从此开创出一番新的事业。联中“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的人分别是( )
A.刘邦、夫差 B.项羽、勾践 C.陈胜、楚庄王 D.吴广、秦穆公
7.(2024·四川成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
A.勤于政事 B.戒奢从俭 C.知人善任 D.虚怀纳谏
B
考点:陈胜吴广起义
A
B
考点:秦朝暴政
考点:“楚汉之争”
B
考点:休养生息政策
8.(2024·重庆)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9.(2023·江西)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边疆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 )
A.“推恩令” B.兴办太学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10.(2024·辽宁)“诸侯王嫡长子继嗣王位之外,其余兄弟亦当推恩,均沾先王之福荫。”材料反映汉武帝实行(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盐铁专卖
C
考点:尊崇儒术
C
C
考点:盐铁专营
考点:推恩令
感 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