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题型1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释放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释放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答案】C
【详解】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故A正确;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故B正确;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但是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量少,不足以解决温室效应,故C错误;D、提倡“低碳生活”,可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故D正确。故选C。
2.下列参与“碳循环”的过程,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火山喷发 B.光合作用 C.森林大火 D.火力发电
【答案】B
【详解】A、火山喷发会产生二氧化碳,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题意;B、在光照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体内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森林大火,会产生二氧化碳,也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题意:D、火力发电会产生二氧化碳,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题意;故选:B。
【题型2 碳达峰碳中和】
1.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
【答案】B
【解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利用二氧化碳的还原性冶金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
C.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用来冶金,故A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故B正确;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
巩固练习
1.大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及物质的循环。下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
A.氮循环 B.硫循环 C.碳循环 D.水循环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动植物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通过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该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故选C。
2.下图是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对图中两种循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变化过程,可以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B.②表示一种物质,其含量越多越好
C.③表示一种物质,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答案】B
【解析】【解答】A. ①表示变化过程,可以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故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B. ②表示氧气,其含量不是越多越好,故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C. ③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中氧气也不是越多越好。
3.“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循环,下列用化学学科观点分析“碳、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D
【详解】A、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但不能体现能量循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价,但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但化合价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氧原子个数不会增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4.图1、图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中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 图2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 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故选项A说法错误;
B、图2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无机物,葡萄糖是含碳的有机物,所以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故选项B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选项C说法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氧气,故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A。
5.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对下图两个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答案】A
【详解】A、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人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符合题意;B、燃烧和呼吸作用都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不符合题意;C、含碳物质燃烧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因此这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不符合题意;D、这两个反应均有其他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A。
6.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CO2合成淀粉 B.使用乙醇汽油
C.植树造林种草 D.太阳能发电
【答案】B
【解析】【解答】A、CO2合成淀粉可以固定化二氧化碳,有利于“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乙醇汽油燃烧后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不利于“碳中和”,符合题意;C、树木光合作用可以固定化二氧化碳,有利于“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方法分析。
7.“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用煤生产煤气再做燃料
B.研发催化剂将CO2转化为甲醇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答案】B
8.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碳足迹就越大.以下做饭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A.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煤石油燃料中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会,增大“碳足迹”,故错;B、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浪费原料,用木材制筷子,就需要多砍伐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减弱,吸收二氧化碳量就少了,所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节省了原料,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减小“碳足迹”,故正确;C、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应该回收再利用,所以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C错;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就会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汽车燃烧的是汽油,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D错.故选B
【分析】A、根据煤石油燃料产生的产物考虑;
B、根据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考虑;
C、根据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结果考虑;
D、根据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的缺点考虑.
9.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用向空中洒水吸收CO2的方法,以解决温室效应
D.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答案】C
【解析】【解答】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CO2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有机物,能吸收CO2释放O2,A不符合题意;
B.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但是碳酸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向空中洒水吸收CO2的方法,不能解决温室效应,C符合题意;
D.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即植物的光合作用),然后通过生物以及人类活动(即呼吸作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故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的循环。
10.为了完成“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去处势在必行。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减少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B.化石燃料燃烧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
C.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不变色
【答案】D
【详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有利于减少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故说法正确;C、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说法错误。故选D。
11.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B.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C.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碳单质排放
D.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答案】C
【详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A正确;B、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故B正确;C、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故C错误;D、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D正确。故选C。
1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1)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 能转化为热能。
(2)写出只利用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一种用途 。
(3)写出上图涉及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化石燃料燃烧(以天然气为例) 。
②二氧化碳与海水反应 。
(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人为碳循环,从而实现碳中和。其中一种可行方法是将捕捉的CO2与氢气反应制得甲醇(CH3OH)等化工产品(如图)。
补全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化学
(2)人工降雨
(3);
(4)H2O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答案为:化学;
(2)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等;故答案为: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3)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生成物为CH3OH和H2O;故答案为:H2O.
【分析】(1)根据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进行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进行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解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题型1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释放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释放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2.下列参与“碳循环”的过程,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火山喷发 B.光合作用 C.森林大火 D.火力发电
【题型2 碳达峰碳中和】
1.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利用二氧化碳的还原性冶金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
C.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巩固练习
1.大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及物质的循环。下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
A.氮循环 B.硫循环 C.碳循环 D.水循环
2.下图是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对图中两种循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变化过程,可以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B.②表示一种物质,其含量越多越好
C.③表示一种物质,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3.“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循环,下列用化学学科观点分析“碳、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4.图1、图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中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 图2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 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相对稳定
5.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对下图两个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6.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CO2合成淀粉 B.使用乙醇汽油
C.植树造林种草 D.太阳能发电
7.“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用煤生产煤气再做燃料
B.研发催化剂将CO2转化为甲醇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8.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碳足迹就越大.以下做饭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A.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9.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用向空中洒水吸收CO2的方法,以解决温室效应
D.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10.为了完成“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去处势在必行。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减少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B.化石燃料燃烧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
C.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不变色
11.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B.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C.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碳单质排放
D.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1)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 能转化为热能。
(2)写出只利用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一种用途 。
(3)写出上图涉及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化石燃料燃烧(以天然气为例) 。
②二氧化碳与海水反应 。
(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人为碳循环,从而实现碳中和。其中一种可行方法是将捕捉的CO2与氢气反应制得甲醇(CH3OH)等化工产品(如图)。
补全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