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0 09: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汪曾琪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有趋吉避凶的含意。 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端午风俗 端午节包粽子、吃
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
化的特色。

。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
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
“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 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
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
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
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

端午的别称及由来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谐。作者简介:速读课文并思考:1、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课文全部在写“端午的鸭蛋”吗?还写了什么内容?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思路我来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对故乡的热爱可以吃
可以做鸭蛋络子
可用蛋壳装萤火虫1、把握本文感情基调,揣摩作者通过语句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2、表现力强的词语要重读。
3、注意语速、停顿、语调等
3、带上一定的表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友情提示:2—3段语言我来品例如:1.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这句话中的“必”和“特别”两词强调了店铺老板慎重的态度,一条看似简单的标签却能起到很好的广告作用,充分体现了作者家乡鸭蛋的名气之大。这两个词就应重读。2、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之处。还不就是个鸭蛋!。这两句话强调了家乡鸭蛋味道的普通,突出了下句使人惊奇的“双黄”。第二句朗读时就应体现出作者那种轻描淡写的语气。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平淡、自然,不作刻意雕琢,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1.口语色彩浓厚。
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
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地方特色。
3、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增添了典雅之美。
4、带有淡淡的幽默的语言。在你的脑海中,过年过节也一定给你留下很多美好 的回忆吧!能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吗?选择与过节有关的一件事或一种物品食品,说一说!拓展延伸 请模仿作者的语言,从形、色、香、味等方面描绘一下手中的美食吧。美食我来赏  它身披桔黄色略显粗糙的外衣,圆扁的身材憨态可掬。掀开外衣一角,淡淡的香气悄悄造访我的鼻孔。白色的桔络包裹的是弯弯的桔瓣,它们亲密的挤在一起。掰一瓣入口,甜中带酸的感觉满溢,仿佛我的青春滋味,只能自己体会。风俗我来说  课后将你的发言整理成文,注意语言的锤炼,并能从中表达出对家乡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情我来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