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试题 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模拟试题 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0 18:1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试题 2024--2025学年
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一、选择题
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依然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已经学会用火烧烤食物
D.使用打制石器并过群体生活
2.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 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3.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4.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
A.和平稳定 B.争霸兼并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
5.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6.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措施。那么,秦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实施“推恩令” D.采取“尊崇儒术”
7.《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这反映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①铸造五铢钱 ②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甲骨文 ②人面鱼纹陶盆 ③秦半两 ④南朝青瓷莲花尊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10.“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的现象是( )
A.封建帝制的渐趋衰微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D.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11.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采用严刑峻法,惩处贪官污吏
B.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C.允许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1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会较安定 B.江南统治者实行仁政
C.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
A.强调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B.要重视选育良种
C.要顺应天时地利 D.展现了两汉时期的农业成就
14.关注历史教材的单元标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如表目录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____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5.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如图),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长城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马佣
C.云冈石窟 D.长城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王朝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什么制度?在此制度下,中央政权机构中负责掌管行政的是哪一官职?
材料三 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措施(部分)
①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公元前127年下诏定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②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把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③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
④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⑤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
⑥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结合所学,将上表中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按主题分类,填入序号即可。政治方面的措施: ;思想方面的措施: ;经济方面的措施: ;军事方面的措施: 。
17.改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中国民族观念经过民族冲突与交融的长期实践,产生了巨大进步。特别是他在统治范围内雷厉风行推行汉化,使得一大批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基本不存在差别,同时奠定了隋唐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基础,为执行更开放的民族政策、更大范围内的民族交融提供了经验。
(1)材料一中秦国“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与变法中的哪条措施的实行有着直接关系?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畏惧”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所述内容与哪次改革有关?并说明此次改革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改革的相同点(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1.A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A项正确;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排除B项;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排除C项;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由于生活环境险恶,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
2.B
结合所学可知,上承夏朝的是商朝,商朝时期发生的是盘庚迁殷,青铜灿烂,故B符合题意;大禹传启,天下为家,创立了夏朝,故A不符合题意;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诸国变法的是战国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
根据材料“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可得出是甲骨文,A项正确;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排除B项;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排除C项;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排除D项。故选A项。
4.B
据材料“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楚王问鼎是指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挑战周天子权威的典型,卧薪尝胆是吴越争霸时期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合纵连横出自战国时期,本意是指拉拢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或军事斗争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 其中,合纵是指“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是指“连一强以攻众弱”;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是三十六计之一,A项与之不符,排除A项;材料“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均与战争有关,而不是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均与战争有关,不能体现文化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
5.B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鲁国朝拜当时强国晋国的次数远高于周天子,说明的是当时周王室衰微,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A项排除;春秋时期的显著特征是诸侯争霸,C项排除;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排除。故选B。
6.B
根据题干信息“秦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排除C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排除D项。故选B项。
7.A
根据题干“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可知,汉初推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思想,统治者勤俭爱民,尤其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国家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A项正确;光武中兴发生在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与“汉兴”“孝文”相悖,排除B项;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排除C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排除D项。故选A项。
8.D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铸造五铢钱 ,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和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③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9.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甲骨文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刻的文字;②人面鱼纹陶盆出土于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半坡遗址;③秦半两是秦朝的统一货币;④南朝青瓷莲花尊体现江南地区手工业快速进步。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②①③④,B项正确;ACD选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B
根据题干信息“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是封建皇帝的外族,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封建专制制度为他们专权提供了基础。因此材料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的现象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B项正确;封建帝制的渐趋衰微,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他们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光武帝统治时期期,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合并郡县,裁剪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因此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出现的共同因素,都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C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北方人纷纷南迁。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项正确;南方社会较安定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不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和D项;南方地区得以开发并不是因为江南统治者实行仁政,排除B项。故选C项。
13.C
根据“顺天时,量地利”“谷雨前后”“过了芒种”等词可知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C项正确;材料没有以及多种经营,排除A项;材料与育种无关,排除B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的是北朝时期的农业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尊崇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局面。因此,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项正确;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在夏朝之前,排除A项;夏商周时期历史阶段特征为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排除B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云冈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造像,这些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特征,C项正确;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此时,丝绸之路尚未开通,中外没有交往,排除A项;秦始皇陵兵马佣是秦始皇陵的墓葬雕塑,此时,丝绸之路尚未开通,中外没有交往,排除B项;明长城是为了抵御蒙古鞑靼和瓦剌南下而修建的防御工程,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王朝、制度:西周、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中央集权制度;丞相。
(3) ①③ ② ④⑥ ⑤
17.(1)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都巩固了政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