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1 20:0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结合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从时空综合的角度说明地球自转特征与公转特征。
2.绘制黄赤交角示意图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归纳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
3.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公转现象,并初步解释有关地理现象或成因。
学习任务目标
问题式预习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_________的旋转运动。地球的自转轴叫作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__附近。
自转轴
北极星
2.自转方向
[绘一绘]在下图中用箭头标注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画图略(提示:侧视图自西向东画,北半球俯视图逆时针方向画,南半球俯视图顺时针方向画。)
3.自转周期——1日
4.自转速度
(1)角速度约为_________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角速度为___外,任何地点角速度都______。
(2)线速度由______向______递减,南北两极点线速度为___。
名称 时间长度 参照物
恒星日 ___________________ 遥远的恒星
太阳日 24时 ______
23时56分4秒
太阳
15°
0
相等
赤道
两极
0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______的运动。
太阳
2.公转方向
在图中实线处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观察并描述其轨道特点。
提示:画图略(逆时针方向)。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公转周期——1年
名称 参照物 时间长度 特点
回归年 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恒星年 其他恒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公转的______周期
365日5时48分46秒
365日6时9分10秒
真正
4.公转速度
公转位置 图中位置 时间 速度
近日点 ___点 _________ 最___
远日点 ___点 _________ 最___
A
1月初

B
7月初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______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是____________。
垂直
23°26′
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周期:一个______年,时间长度是365日5时48分46秒。
回归
[微点拨]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1)认识角速度和线速度
①角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②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线长度。
(2)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对应点速度比较: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
[微判断]
(1)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1太阳日。(  )
(2)地球上各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
(3)南北纬60°纬线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  )
×
×

[微思考]
1.诗句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情况在什么地方可能出现?
提示:反映了地球自转现象。在赤道附近地区可能出现。
2.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距离太阳较远,公转速度慢,故时间较长。冬半年地球距离太阳较近,公转速度快,故时间较短。
[微点拨]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填绘]
(1)在图中填出序号①②③代表的含义。
(2)判断甲、乙的节气。
提示:甲—春分;乙—夏至。
[微点拨]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任务型课堂
[探究活动]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船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地球自转特征及影响线速度的因素
(1)一般来说,火箭朝东发射,为什么?
提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增加初始速度。
(2)与其他三个航天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提示: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提高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和成本,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
[评价活动]
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
②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
③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④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a点自转角速度相等的点有( )
A.b、d、e B.b、c、e
C.b、c、d D.b、c、d、e
3.a、b、c、d四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c>b>d D.d>b>c>a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0°和90°E经线可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第2题,除南北极点外,地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b、c、d都与a点的自转角速度相等,e点与a点角速度不相等,C正确。第3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四地的纬度由低到高分别为a、b、c、d,所以四点线速度大小是a>b>c>d,A正确。
下图示意地球陆地表面局部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状况。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图示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
A.地势和洋流 B.纬度和地势
C.纬度和太阳辐射 D.经度和地势
5.图中a、b、c、d四地( )
A.都位于北半球高纬度
B.都位于南半球中纬度
C.地球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D.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不同


解析:第4题,图示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整体上受纬度因素影响,数值由南向北递增,说明北部纬度低、南部纬度高;在局部地区等值线发生弯曲,是地势因素影响的结果(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如在a地等值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说明该处自转线速度比同纬度地区小,是地势低导致的,b地相反;洋流、太阳辐射和经度因素对自转线速度没有较大影响。第5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而图示区域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减,说明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图示区域最南部的等值线显示地球自转线速度为840 km/h,约为赤道处自转线速度(1 670 km/h)的一半,说明南部纬
度约为60°S,图示区域最北部的线速度约为900 km/h,远小于
1 447 km/h(30°纬线的线速度),因此图示区域多位于30°S~60°S,属中纬度地区;由图可知,a、b、c、d四地线速度不同,b>c=d>a;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判断纬 度带 0~837km/h→高纬度;837~1 447km/h→中纬度;1 447~1 670km/h→低纬度。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值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值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地球公转运动与黄赤交角
[探究活动]
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并成功发射。26日5时04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顺利打开“家门”,6名航天员热情相拥,一张“全家福”见证着中国航天的惊艳。
(1)神舟十七号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拍“全家福”时,地球在图中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哪个点?
提示:甲。
(2)在下图中绘制神舟十八号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速度的变化曲线。
提示:
(3)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黄赤交角有何关系?
提示: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大小相等。
[评价活动]
读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杆代表太阳光线),完成1~2题。
1.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使“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使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④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图中“地球”所在位置的日期是( )
A.6月22日前后 B.12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 D.9月23日前后


解析:第1题,该同学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使“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①②④正确;地球仪应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③错误。故B正确。第2题,该同学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十字杆代表的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故图中“地球”所在位置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B正确;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024年9月17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3~5题。
3.当地球从图中b位置运行到c位置时,地球的公转速度( )
A.先变慢,后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逐渐变快 D.逐渐变慢
4.“中秋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5.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温带的范围减小
B.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
C.热带的范围减小
D.地球上各地气温的日变化增大

解析:第3题,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图中b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对应夏至日;c点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对应秋分日;当地球从图中b位置运行到c位置时,即从6月22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中间要经过7月初,因此地球的公转速度是先变慢,后变快。故选A。第4题,由材料可知,2024年中秋节为9月17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故选B。第5题,黄赤交角的大小等于回归线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互余,若黄赤交角为20°,则回归线的度数为20°,极圈的度数为70°,B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黄赤交角减小,热带范围减小,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增大,C正确,A错误;黄赤交角减小,地球上各地气温的日变化不会都增大,D错误。
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