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0 09:39:56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1.学生听朗读带,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划分节奏。
3.学生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整体感知①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名句赏析: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名句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本诗小结文体简介(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本诗是首咏史诗,而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诗歌鉴赏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诗歌鉴赏1.学生听读本诗,进一步把握其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本诗,做到当堂成诵。本诗小结过零丁洋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古词吟唱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经历时五载,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写下这首词! 背景介绍
丙? 辰??? 婵?娟?? 宫?阙
绮?户 琼?楼?玉?宇???????? 不?胜?寒 检查预习 chén chánquē qǐqióngshēng古词品读2.结合资料及同学间的讨论,纠正理解上的偏差达到正确理解。 ?1.听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己揣摩语句试读。老师给予指导。 1、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2、读上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3、小组研读讨论,体会下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析词句1、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归纳明白:交代了作词的时间、作词的情形和怀弟这主旨之一。2、读上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归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陡然发问,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当然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作者把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3、小组研读讨论,体会下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请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好句,加以阐释。
示例1: 我喜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的规律。这里饱含着人生哲理。 品读好句,体会意境示例2:我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娟婵”。若是人能健康长久的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因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千古名句表达了对人生的美好祝愿! 品读好句,体会意境山坡羊潼关怀古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我们学过的的《天净沙》和今天将学的《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体裁讲解背景简介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课堂探讨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课堂探讨 3.学生再次通读全部课文后,探讨:?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做词后的题: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①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②声动,玉壶③光转,一夜鱼龙④舞。蛾儿雪柳黄金缕⑤,笑语盈盈暗香⑥去。众里寻他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星,比喻灯。②风箫,箫的美称。③玉壶,比喻月亮。④鱼龙,指鱼形、龙形的灯。⑤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女人的装饰。⑥暗香,指美人。⑦他,即她。古时他她不分,通用。课外拓展1.这首词的“青玉案”是___________;“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2.“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下这首词的韵脚:____________。4.用“/”来划分下面词句的节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牌名 题目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雨、路、舞、去、度、处//////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