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统编2024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统编2024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0 20:1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统编2024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七上道法期末专题复习讲练课件
本套期末讲练课件含以下内容
模块1 分课核心考点梳理过关讲练
模块2 分单元梳理总结中考对接训练
模块3 分专题考点归纳强化训练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的战争性质是争霸,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是兼并。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1)原因:①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②得到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行之有效且执行坚决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③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商鞅取信于民,使变法
深入人心。
(2)启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知识点一 战国七雄
1. 《史记》中记载:“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
材料描述了( C )
A. 武王伐纣 B. 田氏代齐
C. 三家分晋 D. 长平之战
2. 一位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
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字是战国七雄中最东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可
知,这位老师的名字是( B )
A. 秦燕 B. 秦齐
C. 齐燕 D. 齐韩
C
B
3.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
的,一个成语往往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下列成语故事出自战国时期的是
( D )
A. 退避三舍 B. 唇亡齿寒
C. 卧薪尝胆 D. 朝秦暮楚
D
知识点二 商鞅变法
4. 公元前346年的新年,秦国一个老人的四个儿子回到家中,老大说他因作战有功
获得爵位,老二说他因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讲自己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老四说他因父亲为贵族,享有世袭特权,无需努力。根据所学知识,这四个儿子
中最可能在吹牛的是( D )
A. 大儿子 B. 二儿子
C. 三儿子 D. 小儿子
D
5. 下图所示为出土文物“商鞅方升”。这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措施
之一是( B )
商鞅方升
A. 奖励军功
B. 统一度量衡
C. 鼓励耕织
D. 推行县制
B
6. 下面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 A )
商 鞅
[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A. 肯定商鞅的治国方略
B. 认为商鞅刻薄少恩
C. 肯定商鞅的军事才能
D. 认为商鞅滥用酷刑
A
7.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
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C )
A. 商鞅变法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最终失败
B.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 改革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付出沉重代价
D.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C
知识点三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8. 下图是某地区出土的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的一种青铜冰
酒器,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冰箱”。它可用于说明( D )
A. 手工行业已领先世界
B. 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C.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 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D
9. 对右下图所示工程描述恰当的诗句是( A )
A. 都江三月堰初开,雪浪云涛滚滚来。
B. 三过家门皆不入,后人仰瞻会稽山。
C. 葵丘会,一匡天下,霸气世无双。
D.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A
10. 两千多年来,无论岷江处于丰水期还是枯水期,它都忠实地把农业所需要的水
量,源源不断地送往成都平原,成就着天府之国的富庶。这段话表明都江堰的
修建( D )
A. 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B. 代表了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
C.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D. 促进了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
D
11. 历史解释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
况,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发展。基于下表所列史事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 D )
时间 史事
春秋时期 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敌人逃跑,追击不能超过一百步
战国时期 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晋氏的土地;白起攻打赵国,坑杀赵国四
十余万人
D
A. 恪守宗法到礼崩乐坏 B. 尊礼重信到文明讨伐
C. 王室内讧到华夏一统 D. 争霸从礼到弱肉强食
12.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
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
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 )
A. 严明法度,稳定社会秩序
B. 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 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A
13.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移,都江堰
的主体工程体现了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由此可见,都
江堰( C )
A. 同时具备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B. 是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C. 体现了中国先民高超的智慧
D. 完全借助于地势因素而建造
C
14. 历史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展开项目化学
习,展示出下面的学习成果,①处应填入( C )
A. 战乱频仍
B. 诸侯崛起
C. 社会变革
D. 改革创新
C
15. 【社会转型】历史学习小组进行“触摸中国王朝,展现东方文明”的主题研讨
活动,邀请你参加。
材料一 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
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
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
力。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概
括商鞅变法的特点。
方式:变法或改革。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最为彻底等。(写出一
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和秦统一中国之间的关系。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加以论述。(要求:史论
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观点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示例一)观点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论述: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变法
规定,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综
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其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示例二)观点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
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其中,秦国的商
鞅变法成效最大。经过变法,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
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
定了基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