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统编2024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七上道法期末专题复习讲练课件
本套期末讲练课件含以下内容
模块1 分课核心考点梳理过关讲练
模块2 分单元梳理总结中考对接训练
模块3 分专题考点归纳强化训练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
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与小结
【阶段特征】
(1)政治: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向国家发展。
(2)经济:由狩猎采集转变为原始农耕。
要点一 元谋人、北京人等远古人类文化遗存
远古人类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生活地点 云南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 北京周口店
所在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
体质特点 — 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制作和使
用工具 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打制石器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要点二 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
远古人类 河姆渡人 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生活地点 今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今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建筑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半地穴式房屋
农业生产 栽培水稻;家畜以猪、狗为主 种植粟和黍;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生产工具 骨耜得到广泛使用 使用磨制石器
手工业 会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运用
雕刻技术;懂得使用天然漆 制作陶埙;会用骨针、骨锥、纺轮
纺织和制衣
1. 1965年,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经地磁仪器测
定,其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发现可以证实( A )
A.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B. 远古人类起源于中国
C. 中国有170万年的文明史
D. 云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A
2. (青岛中考)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
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A )
A.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 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A
3. (邵阳中考)比较“古猿头部想象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
片可知,北京人( A )
古猿头部
想象图
A
北京人头
部复原像
现代人头像
A. 仍然保留部分猿类特征 B. 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 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 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4. (宜昌中考)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
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
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白。该遗址属于
我国( A )
A. 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 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 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A
5. (常州中考)人类发展历程中,先后使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劳动。下列劳动工
具中,最能直接证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产状况的是( B )
A. 石器 B. 骨耜 C. 铜铲 D. 铁铧
6. (江西中考)给下图拟定标题,合适的是( C )
A.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B. 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C. 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 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
B
C
7. (广州中考)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
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
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
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C )
A.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 历史传说对考古发现具有一定的意义
D. 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C
8. (北京市海淀区期末)位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以彩陶
最具特色,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约5900—44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
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高柄杯等陶器,有
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C )
A. 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
B. 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 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 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C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在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遗存图片 遗存名称 遗存所在区域
大汶口文化图画文字 黄河流域(山东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猪纹钵 长江流域(江浙文化区)
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 辽河流域
材料二 在原始农业出现之前,人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这种攫取经济是很不
稳定的,亦没有可靠的生活保障。当原始农业出现和发展起来之后,人类就有了可
靠的生活保障。在此基础上,发展手工业以及家畜饲养业,也就有了条件。当原始
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都相继发展起来后,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因此在
精神生活上,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精神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李友谋《仰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提示:从“遗存所在区域”
角度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
(提示:从“遗存图片”“遗存名称”中获取信息思考)
主要特征:多元一体。生产生活情况:会种植农作物、制作陶器、饲养家
畜、制作装饰品等。
(2)根据材料二,说说原始农业出现之前早期人类没有可靠的生活保障的主要原
因。作者认为“当原始农业出现和发展起来之后,人类就有了可靠的生活保
障”。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要求:以半坡人或者河姆渡人
为例,从生产、居住等方面说明)
主要原因:以采集和渔猎为生,这种攫取经济很不稳定。说明:半坡人能制
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食
物来源比较有保障。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
文明标准 考古发现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的重要标志。判断国家形成的标
准:一是阶级的严重分化;二是
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以保
证公共工程、宗教祭祀等活动的
举行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中部有一
个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
筑。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
工程。权贵们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玉
琮、玉璧等陪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
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材料二 查阅新闻,可以看到“炎黄子孙”的说法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华
人华侨里出现的频率较高,例如近年来连战、宋楚瑜、马英九等都曾自称炎黄子
孙,以此显示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文化相通的骨肉亲情,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炎黄
子孙”这一称呼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起了重要作用。
(1)运用材料一中的“文明标准”,简述良渚古城能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说
法的理由。
墓地陪葬品的差异表明良渚古城出现阶级分化;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表明出现
了强制性的权力系统。(写“建大型广场和高等级建筑”“有祭祀神灵使用
的玉琮、玉璧”也可)以上考古发现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2)材料二中的“炎黄”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
的认同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
“炎黄”:炎帝和黄帝。重要意义:增强中华民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为推
动祖国统一大业起了重要作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