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专题四 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分专题考点归纳强化训练)【统编2024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8 专题四 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分专题考点归纳强化训练)【统编2024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0 20:1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统编2024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七上道法期末专题复习讲练课件
本套期末讲练课件含以下内容
模块1 分课核心考点梳理过关讲练
模块2 分单元梳理总结中考对接训练
模块3 分专题考点归纳强化训练
民族 关系 先秦 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春秋争
霸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秦朝 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两汉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60年,
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班超和班勇经营西域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胡内迁;北方地区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
了民族交融
对外 交往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时,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1. (龙东地区中考)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
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C )
A. 黄帝和蚩尤 B. 炎帝和蚩尤
C. 黄帝和炎帝 D. 尧、舜、禹
C
2. (汕尾模拟)史学家顾颉刚指出:“秦、晋两国又有同样的成就,秦的成就是融
化了西戎,晋的成就是融化了狄人……名义上是把这些部落一个个翦灭了,实际
上却把全部戎、狄民众的文化提高了……到战国就再没有所谓‘华夏’和‘戎
狄’的区别了。”这说明春秋争霸( B )
A. 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C. 是走向统一必经之路
D. 使秦晋两国的疆域扩大
B
3. (广州中考)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右下图)。该
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
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该银盒反映了当时( A )
A. 中外交流的现象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宦官专权的局面
D. 儒家学说的兴盛
4. 《史记》记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今甘肃
岷县),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D )
A. 大禹 B. 李冰 C. 李斯 D. 蒙恬
A
D
5. 下图为1981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南郊召湾汉墓群发现的“单于和亲”瓦当以及“单
于天降”瓦当。这是( C )
A. 西域纳入中央管辖的标志
B. 漠北战役击退匈奴的见证
C. 汉匈关系和洽的有力证明
D. 汉代和亲政策的典型事例
C
“单于和亲”瓦当
“单于天降”瓦当
6. (内江中考)公元前60年,朝廷设置都护府,对今天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
南的广大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它在维护边疆稳定与安全上具有重要作用。此
时的朝廷属于( B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7. 暑假期间,一同学设计了如下旅游路线:东南海港→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
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这一路线在古代历史上是( B )
A.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
B.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C. 甘英出使大秦路线
D. 班超经营西域路线
B
B
8. (哈尔滨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
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C )
A. 完成了国家统一 B. 加强了君主专制
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增强了北魏实力
9. (福建中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
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 )
A. 民族的交融 B. 江南的开发
C. 文治的出现 D. 科技的进步
C
A
10. 下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 C)
民族 时间 关于民族迁徙情况
羯 西晋太安年间
(302—303年) 并州大旱,人民饥荒,不少羯族东出山西,流入山
东、河北
鲜卑 北魏道武帝年间 (371—409年) 大泽(位于今呼伦贝尔)多沼泽,不宜游牧,故迁
至水草丰美的河套、阴山一带
氐 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 东汉末年,诸雄争霸,曹操派人将氐人五万余徙居
扶风、天水二郡
C
A. 缓和了南北民族矛盾 B. 推动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 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D. 丰富了江南人民物质生活
11. 史料记载,内迁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声称自己
是黄帝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后代。这些历史现象体现了少数民族
( D )
A. 与汉族合同为一家人
B. 自愿接受中央政府管理
C. 浓厚的英雄崇拜情结
D. 对中原地区文化的认同
D
12. 【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以春秋时代,大局的变迁,系于几个霸国手里。春秋之世,首起而
称霸的是齐桓公。当时异民族杂居内地的颇多,也有相当强盛的,同族中的小
国,颇受其压迫。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历史常识》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公元前33年 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
西汉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葡萄种子。汉武帝时期,种植
葡萄的技术逐渐传入中国
316年 西晋被匈奴灭亡
东汉、魏、晋时期 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383年 前秦与东晋发生淝水之战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494年 北魏迁都洛阳
孝文帝推行的改革,一方面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另一方面为国家
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北魏民歌《李波小妹歌》云:“李波小妹字雍容,
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一位深受游牧
文化影响的汉族女子骁勇的形象跃然纸上
——据李翠《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各民族
文化互鉴融通的精彩篇章》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的主要社会状况。
诸侯争霸;民族交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民族交往、交流的主要
方式,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方式:战争;和亲;民族迁徙;友好交往;少数民族改革。意义:为中华民
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
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户灯:河北省博物馆藏,高12厘米,灯盘径8.5厘米,盘高1.6厘
米,属西汉中期物品。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注:公元前165—
前113,汉景帝之子)出土。当户是匈奴官名,灯作当户跪擎铜灯形象。铜俑着
直襟短衣,右袒,身后左袖束成长尾状拖曳于地,支持灯座保持平衡。手有臂
褠,脚着长靴。昂首,右腿跪,左手按膝,右手上举托灯盘。灯盘敞口,直
壁,平底,盘心有烛钎。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
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生产方式逐渐由原来的畜牧业转变为农业。汉族人民向
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
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这一
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
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户灯反映了西汉初期和匈奴之间怎样的关
系,概括这种关系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关系:敌对。(意对即可)解决: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
奴大败。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有哪些历史特点。
各民族错居杂处;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农业技艺、畜牧经验和使用生活用
品;北方各民族学习中原的君主专制制度;民族隔阂减少,民族关系缓和;
出现民族大交融局面。
14. 中国古代各民族出现交融,对外交往也有了初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
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
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
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
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
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1)长城修建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一,指出修筑长城的目的,并简要概括作者
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朝代:秦朝。目的:防止游牧部落卷土重来。看法:一方面抵御了外族的袭
扰,维护了国家安定;另一方面,劳民伤财,造成百姓的不满和抱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朝和西域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
的重大贡献。
特点:双向交流;交流内容包括物品、技术及文化。贡献:促进了东西方之
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