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统编2024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七上道法期末专题复习讲练课件
本套期末讲练课件含以下内容
模块1 分课核心考点梳理过关讲练
模块2 分单元梳理总结中考对接训练
模块3 分专题考点归纳强化训练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 造纸术是西汉时期的劳动人民发明的,后经东汉蔡伦改进。蔡伦是改进者,不
是发明者。
2. 道教不等于道家学派,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产生于东汉末年,而道家学派是
春秋时期老子创立的一个思想学派。
两汉时期科技文化兴盛的原因
①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经济上:封建经济大发展;③民族关系
上: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④对外交往: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外经济文
化交流频繁;⑤对之前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
知识点一 造纸术的发明
1. 1957年,我国考古学者在陕西西安的西汉墓中发现了古纸残片;
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葬中发现一块纸质地图残块。由此可知
( A )
A. 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
B. 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C. 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D. 西汉时纸的应用十分普遍
A
2. (海口期末)“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以为纸。”材料描述
的技术( B )
A. 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B. 引发书写材料革命
C. 便利人们远洋航行
D. 推动火药武器出现
B
3. 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
发明( D )
A. 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 发展了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 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 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D
知识点二 医学与数学的成就
4. 王学典委员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中强调:“加强中医药国际传
播,助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的是( A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扁鹊 D. 蔡伦
5.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五禽戏”是中医学的重要成果。下列对
“五禽戏”的认识正确的是( B )
A. 体现了传统医学独特的“四诊法”
B. 华佗创编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C. 最早记载于医学文献《黄帝内经》
D. 其动作姿态源于人们的劳动场景
A
B
6.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在“方田(以边线长短求田地面积的方
法)”“商功(测算器物体积)”和“勾股”中提出了很多面积、体积的计算公
式和勾股定理的应用。这表明《九章算术》( D )
A. 全面总结数学成就
B. 内容表达通俗易懂
C. 深刻影响东方的数学发展
D. 紧密关联人们的生产生活
D
知识点三 司马迁与《史记》
7. 七年级(1)班开展“对联述史”的活动。下面是刘宏同学找到的
对联,与他的“述史”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C )
上联:秉性仁心,最不堪疫苦苍生,辨证穷根融博采
下联:栖身乱世,尚能够头埋医理,伤寒杂病究精通
A. 孟子 B. 墨子 C. 张仲景 D. 司马迁
8.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们可以从中查阅的史实有
( C )
A. 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B. 河姆渡人磨制石器
C. 秦朝建立 D. 班超经营西域
C
C
知识点四 道教和佛教
9.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墨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
山”。相传四川青城山是我国某一土生土长宗教的发源地之一,这一宗教是
( B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B
10. 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
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的字——
摩诘,就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这说明( C )
A.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 佛教很难适应中国的发展
C.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 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
C
11.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D )
刻有文字
的甲骨
居延汉简
D
马王堆
汉墓帛书
西汉纸
本地图
A. 中国汉字的创制 B. 文学艺术的发展
C. 贸易文化的交流 D. 书写材料的变化
12.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
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
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B )
A. 侧重史书记载
B. 注重史料考证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B
13. 下图人物成就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C )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司马迁
A. 有利于书籍的传播与发展
B. 推动中国传统医学的进步
C. 有利于两汉时期社会的发展
D. 为史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C
14. “它给予贫苦人民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
汉末季大饥馑、大瘟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C )
A. 恢复和稳定了社会局势
B. 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 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 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C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持续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流行。东汉王朝的各
级地方官不断接到大量的病例报告,有的村庄几乎全部死亡。地方官不敢怠
慢,赶紧将这些情况上报朝廷,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这一时期的朝廷却陷入
腐败和混乱之中,对老百姓的生死根本无暇顾及。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瘟疫
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材料二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
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
到扁鹊望诊齐桓侯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从此他对医学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面对瘟疫的肆
虐,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药方,甚至
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终于写成了16卷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
材料三 华佗对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
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末年瘟疫范围进一步扩大的原因。
战乱频繁;朝廷腐败与混乱,对疫情缺乏有效的防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仲景成为“医圣”的条件。
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3)材料三反映出华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是如何实践这
一观点的。
主要观点: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实践:他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
强身健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