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统编2024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统编2024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0 20: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统编2024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七上道法期末专题复习讲练课件
本套期末讲练课件含以下内容
模块1 分课核心考点梳理过关讲练
模块2 分单元梳理总结中考对接训练
模块3 分专题考点归纳强化训练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十六国中的政权并非都在北方,成汉在西南。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北魏都城平城气候干旱,产出的粮食不能满足需要;平城地理位置偏
北,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洛阳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能更好地
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影响:一方面加强了与汉族等其他民族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学习中原文
化;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迁都成功是北魏孝文帝同保
守势力斗争的一次胜利。
知识点一 淝水之战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下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 C )
A. 赤壁之战 B. 八王之乱
C. 淝水之战 D. 孝文帝改革
C
2. 与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有关的典故都与我
国历史上的淝水之战有关。这场战役( B )
A. 是一次以多胜少战役
B. 使前秦迅速土崩瓦解
C. 使东晋从此统一南北
D. 直接促使孝文帝改革
B
3. 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某历史小组的同学出示了如下史料,他们的观
点应是( C )
  苻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
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A. 前秦实力弱小 B. 前秦兵力分散
C. 苻坚骄傲轻敌 D. 民族矛盾尖锐
C
知识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图中a处对应的朝代是
( B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 商朝 B. 北魏 C. 夏朝 D. 东周
B
5. 下图所示诗歌的作者是琅琊郡临沂县人,深受孝文帝的器重。平城
曾是北魏都城,该诗作反映了北魏孝文帝( D )
A. 统一北方的背景
B. 推行汉化的意义
C. 移风易俗的影响
D. 迁都洛阳的动因
D
6. 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
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
对孔庙的管理制度。孝文帝的主要目的是( B )
A. 强化孔庙教育功能
B. 增强政权的合法性
C. 强化鲜卑族的习俗
D. 恢复百家争鸣局面
B
7. 比较下面两幅图片所示北魏陶俑的不同之处,下列改革措施中与这一差异关系最
为密切的是( D )
最小冠陶俑,左衽衣,
大同博物馆馆藏
D
侍从陶俑,右衽衣,
洛阳市元邵墓出土
A. 要求官员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
B. 改鲜卑姓氏为汉姓
C.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D.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知识点三 北朝政权更替
8.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 B )
A. 北齐 B. 北周 C. 东魏 D. 西魏
9. 从420年刘裕代晋算起,南朝有宋、齐、梁、陈四朝。自北魏统一北方算起,北
魏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这体现了该时期的历史
特点是( A )
A. 政权更替频繁 B. 君主专制加强
C. 儒学地位动摇 D. 民族交融深化
B
A
知识点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0. 下表中的情景反映了当时( C )
早餐场景 早晨,吃到了胡饼等口味新奇的北方食品
上午读书 上午,坐在胡床上读书,改变了以往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
晚上和朋 友们相聚 晚上,与各族朋友一起吃烤肉,听羌笛、琵琶等乐器演奏,观看
胡舞
A. 士大夫生活奢靡 B. 饮食日益丰富
C. 民族交融发展 D. 艺术生活丰富
C
1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变动是在各个领域展开的旷日持久的变动,它表现为
前无古人的激烈的融合,即文化上的融合、民族上的融合。这种大融合的主要
方式是( B )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人口的大流动大迁移
C. 中外交流的加强
D. 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
B
12. 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这
引起学者对孝文帝改革作用与意义的深层次思考。表中这些观点( A )
观点一 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
力量
观点二 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严重销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
A. 对孝文帝汉化改革持否定性意见
B. 对孝文帝汉化改革持肯定性评价
C. 全面分析了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D. 客观分析了孝文帝改革的两面性
A
13. 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流行北方民族的裤装。但是,北方民族的窄口裤
被汉族采用后,裤口有所加大,形制上向汉族传统的长衣靠拢,有点类似于现
在的“喇叭裤”。这股流行风甚至刮到了军队里面,军人们也开始穿“喇叭
裤”。遇到军事任务时,就用带子在裤子膝盖处绑紧(见下图)。服饰的变化
说明南北朝时期( A )
A.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得到加强
B.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C. 从分裂开始走向局部统一
D. 科学技术有着显著的进步
A
14. 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开始设置县、郡管理地方,到了战国时商鞅在秦
国推行县制,使秦国逐渐强大;十六国时期,大量汉物汉俗已在北方少数民族
间流传,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推行全面汉化政策,增强了北魏实力。由此可知两
位历史人物取得成就的原因是( A )
A. 顺应了当时的时代发展潮流
B. 得到统治阶层的广泛支持
C. 实现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D. 个人伟大的政治理想抱负
A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
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
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原正统”自居。
——摘编自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
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 
牧马图(魏晋墓壁砖画) 耕牛图(魏晋墓壁砖画)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
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
元性,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
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融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
有利条件:民族意识觉醒,中央集权力量加强。主要目的:巩固北魏统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游牧文明发展到农耕文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促进民族交融和文化融合;促进隋唐文化的融合和盛世局面的出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