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统编2024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统编2024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0 20: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统编2024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七上道法期末专题复习讲练课件
本套期末讲练课件含以下内容
模块1 分课核心考点梳理过关讲练
模块2 分单元梳理总结中考对接训练
模块3 分专题考点归纳强化训练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齐民要术》是我国而非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
(1)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
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2)科技成就突出。如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
近千年。
(3)体现了民族交融。如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不仅记载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成
就,而且记载了少数民族畜牧业的发展成就。
知识点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 读下表信息,该书的作者应为( D )
目 录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
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
卷三:种葵(蔬菜)、蔓菁等12篇
卷四:园篱、栽树(园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A. 司马迁 B. 祖冲之
C. 郦道元 D. 贾思勰
D
2. 《齐民要术》曾被北宋政府刻印发给各地的“劝农使”,老百姓知道后争相传
抄。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
A. 重视农业生产
B. 农业生产进步
C. 雕版印刷普及
D. 科学技术发达
A
3. 《齐民要术·耕田篇》对当时北方的旱地耕作技术做了详细要求:耕犁条不能太
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确定耕作时间;耕地的深度要
根据时节而定。这体现了( A )
A. 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B. 北方农业比南方更加发达
C. 重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D. 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A
4. 《齐民要术》在序言里称:“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
贾之事,阙而不录。”这体现的观点是( C )
A. 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和地利
B. 重视汲取农民的生产实践的经验
C. 民生为本和发展生产的务实精神
D. 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的思想
C
知识点二 科学家祖冲之
5. “以六觚之一面乘半径,因而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B )
A. 华佗 B. 祖冲之
C. 蔡伦 D. 司马迁
6. 祖冲之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他所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
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这部历法是( C )
A. 《史记》 B. 《太阳历》
C. 《大明历》 D. 《夏历》
B
C
7. 祖冲之设计制造出指南车,发明了千里船、水碓磨等。史书上称他造的千里船能
“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祖冲之
( D )
A. 文学方面的成就
B. 数学方面的成就
C. 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D. 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
D
知识点三 灿烂的文化
8.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美不胜收,书法名家也是不胜枚举。曹魏
时期独创楷书书法,其楷书被后人称为绝世之作的书法家是( C )
A. 贾思勰 B. 胡昭
C. 锺繇 D. 祖冲之
9. “魏晋六朝……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
代。”下列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成就是( C )
A. 造纸术 B. “五禽戏”
C. 《兰亭集序》 D. 《史记》
C
C
10. (深圳市龙华区期末)《洛神赋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以三国时期魏国杰
出诗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蓝本,创绘出的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洛神传说,
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侧面印证了( C )
A. 东晋时流行山水画
B. 魏晋时期道教兴起
C. 顾恺之擅长人物画
D. 东晋贵族生活奢侈
C
11. “它位于山西大同,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5世纪中国石
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材料评论的是( C )
A B C D
C
12.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注重( A )
著作 简介
《齐民要术》 汲取前人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完
成的农业科学技术著作
《水经注》 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而成
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A. 继承与创新 B. 开放与交流
C. 总结与守旧 D. 推理与实践
A
13. (武汉中考)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
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B )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A. 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 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 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 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B
14. 下图是北魏时期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作品,字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造成这
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政权分立 B. 制度创新
C. 民族交融 D. 思想解放
C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贾思勰在某农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
验。以下为该书内容节选。
材料二 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书画大家,他们之所以能在书法、绘画领域崛起,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纸的大量生产和普遍应用。魏晋以前的作画者,多属被圈养的工
匠,为贵族阶级所独占。至魏晋,各君主忙于整军经武,无闲心顾及艺事,任其自
然发展。同时两晋佛道教日见盛行,人民有画大规模佛教壁画与多量卷轴佛像机
会,致使绘画由贵族转向民间。两晋画人,受南方地理环境与清谈之风的影响,绘
画观念由审美趋于自由。
——摘编自潘天寿《中国绘画史》
(1)材料一这本书最有可能是哪本农书?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生产
经验,并简述该书的影响。
农书:《齐民要术》。生产经验: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
地种植,不误农时。影响:《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
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绘画领域的变化,分析这一时期
绘画变化的原因。
变化:民间画者逐渐增多;创作观念更加自由、凸显个性;宗教画占主导地
位;山水画开始形成。
原因:纸的大量生产和普遍应用,为绘画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政局动荡,
统治阶级放松了对艺术的控制;佛教的传入对绘画创作产生了需求;受到南
方地理环境和清谈之风的影响;顾恺之等人的影响和推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