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3.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0 20:5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湘教版·七上·第五章·第三节
第二课时
课堂导入
夏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海里游泳?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滩的温度不一样呢?
目 录
海陆分布与气候
地形地势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实验演示和地理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产生深刻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知道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的影响;能举例说明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能简单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海陆分布与气候
如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用酒精灯同时加热相同的时间后观察,你发现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沙土的温度高。说明:沙子的温度升高得快,水的温度升高得慢。
海陆分布与气候
撤掉酒精灯,一定时间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你发现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水的温度高,说明沙土的温度下降得快,水的温度下降得慢。

沙子
海陆分布与气候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洋:受热慢、放热慢
陆地:受热快、放热快
升温慢、降温慢
升温快、降温快
夏季,海洋气温偏低、冬季,海洋气温偏高
夏季,陆地气温偏高、冬季,陆地气温偏低
北半球中纬度,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
北半球中纬度,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8月、2月。
同纬度地区
结论
海陆分布与气候
活动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地区虽然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且当地有寒流影响,降水少。
海陆分布与气候
活动
1月份平均气温逐渐降低
(2)自西向东观察5个城市7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
7月份平均气温逐渐升高
(3)自西向东5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有何特点?
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1)读图,自西向东观察5个城市1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
海陆分布与气候
为何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这是由于沿海和内陆海陆位置不同,离海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海陆分布与气候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降水较多
深居内际的地方: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森林
草原
荒漠
草原
荒漠
我国自东向西景观差异
地形地势与气候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异。
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阴坡
地形地势与气候
阳坡
阴坡
地形地势与气候
为什么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是森林茂密的湿润景观,而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却是一片荒漠?
活动
南美洲南端
安第斯山脉西侧景观
安第斯山脉东侧景观
湿润
干旱
山脉的阻挡,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量产生很大的差异,迎风坡湿润景观与背风坡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地形地势与气候
观察山顶和山麓(山脚下)景观有何差异?并思考原因
活动
山顶白雪皑皑;山麓绿树成林
原因:
气温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就地形而言,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另外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地势与气候
赤道雪山
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被称为“赤道雪山”,山顶终年积雪。
地形地势与气候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位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却气候温暖湿润,形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
地形地势与气候
活动
(1)如图4-28,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A
B
20℃-30℃=-10℃
(5000m÷100m)×0.6℃=30℃
地形地势与气候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海陆分布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
纬度因素
活动
人类活动与气候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国完成造林5.45亿亩——人工林,为大地添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人类活动与气候
修建水库
人类活动与气候
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2.4亿亩发展到目前的10.37亿亩,为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介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其中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面积达到3.5亿亩。
人类活动与气候
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乱砍滥伐
废气排放
人类活动与气候
焚烧秸秆、杂草
人类活动与气候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市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气流流向
地面气温变化曲线
人类活动与气候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6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千米2;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人类活动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的量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旱灾
洪涝
人类活动与气候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人类活动与气候
思考:面对全球气候恶化,我们可以做什么?
1.农业方面:严禁乱砍乱伐,杜绝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
2.工业方面:清洁生产,减少废气排放,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3.日常生活:节约用电,人走灯灭;少乘坐私家车,绿色出行;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多植树造林……。
课堂小结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海陆分布与气候
地形地势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