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智取生辰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智取生辰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8 20:3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 科 语文 课 题 17、智取生辰纲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掌握小说的有关知识。2、运用小说知识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方法 1、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2、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情感态度 从作者对杨志的蔑视和对晁盖等人的赞许中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新课导入: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二、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1、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展示课件(71回本封面)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并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展示课件(与杨志有关的影视画面)(一)杨志失陷花石纲(二)杨志杀牛二被充军(三)杨志比武受重用(四)杨志押运生辰纲 说说自己了解的《水浒》中的人物,讲讲这些人物的故事了解杨志的相关经历 引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杨志的相关经历,尤其是押运生辰纲的相关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中心从整体入手寻找突破口,从学生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切入作品,缩短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三、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情节: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展示课件:明线 —— 杨志押运生辰纲; 暗线 —— 晁吴智取生辰纲4、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展示课件(情节与线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 上路 — 中计—失纲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 定计 — 施计—劫纲5、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四、结合矛盾冲突,分析人物之“智”1、晁、吴之“智”(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②地点: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好了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地利。(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着了道儿?(晁盖等人的戏演得好。佯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准确分析文章的两条线索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体会吴用一伙人在“知取”环节体现出来的“智”结合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小说情节,分析作物形象。 小说中的情节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能够更好的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小说的三要素中,环境是表现人物的有效因素,因此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从“时间、地点”的选择上,来体会智取的高明之处。通过具体研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展示课件晁、吴之“智”智用天时 —— 六月初四正午智用地利 —— 黄泥冈松树林智用人和: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放倒) 2、杨志之“智”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这叫“智选路径”。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展示课件杨志之“智”智藏行踪 —— 精明智变行辰 —— 谨慎智选路径 —— 多智3、综合比较: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展示课件军 健——骂、打——怨怅杨志 虞 侯—— 嗔 ——搬口 无不怨怅老都管—— 烦 ——恼他(军士、虞侯、老都管,无不怨恨。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先自己说,再小组交流,小组长总结大家的发言。四人学习小组交流,人人交流,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交流通过杨志和押运人的矛盾体会杨志在“智押”中体现出来的“智”比较吴用之“智”和杨志之“智”有何区别 在小说的情节中,人物之间矛盾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能够更好的体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矛盾冲突来准确把握人物特点。通过探究式阅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是“杨志输智,吴用有用”。◆展示课件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 欠理智 与人不和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 棋差一招五、课堂小结《水浒》是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无论是刻画人物性格、描述各种场景,还是讲述故事,都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它以其丰富的艺术营养滋养了后代文学。同时,它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小说中的英雄气质才是吸引我们的东西,他们或勇武过人,或智谋超群,或身具异能,而胸襟豁达、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正气冲天,豪气凌云,读之使人振奋。 回顾本节课所学,再次认识《水浒》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结合一定的随堂训练,进一步加深课文知识的巩固,达到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水浒传》\杨志卖刀\一节,就杨志的遭遇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明线) (暗线)杨志 吴用押 智 取上路 策划六月初四正午中计 黄泥冈 用计劫纲 松树林 失纲
教学反思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思  “浒”(hǔ),水边。《诗经·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浒”(xǔ)地名用字。江苏吴县有浒墅关;江西有浒湾。以上是《辞海》的解释。应该说,“浒”是一个较为冷僻的字。  《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给这部书起这个书名呢?对此有几种说法:一是根据《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是说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在开创周王朝基业的过程中曾路经漆、沮二不,迁于岐山,奠定了周王业的基础,使国家渐具规模。二是认为宋江等人栖身水泊是像姜太公在渭水之滨等待机会辅助文王一样等候宋朝招安,为朝廷效劳。宋江等人不是贼人,水泊也是“王土”。故名“水浒”。三是认为宋江等人是贼子、凶物,像扔在水边的垃圾一样。水浒英雄即水边的垃圾。这是金圣叹的解释。四是认为“水浒”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它泛指水边发生的种种故事。  以上四种说,我认为仅以第一种解释比较合适。其他几种说法均有些牵强附会,不能令人信服。  然而研究江苏兴化、大丰一带的地理发现,“浒”作地名(自然村)的是屡见不鲜。如:刘陆乡有西浒南、西浒中、西浒北3村,由西浒垛分设;竹泓镇有东浒垛;周庄镇有浒西、浒南、浒东3村由西浒垛分设;边城镇有东浒垛一二三3村由东浒垛分设等等。这么多用“浒”作地名是由于这儿是垛田。不知是生活在兴化、大丰一带水网地区的施耐庵因为有“浒”影响了书名《水浒》,还是《水浒》书名影响了兴化、大丰人。  白驹的文化底蕴可追溯至《诗经》,《诗经》上说:“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皎皎白驹,食我藿场”等等(《白驹》)。乡镇的地名白驹出处与《诗经》结缘的在盐城市境内也仅为白驹一名。白驹地处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区,“周洄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水浒传》78回)。由《水浒》的书名中“水”字,使我们自然地联想到的就是所谓的“江湖”。“事业集成忠义传,用资谈柄江湖中”(《水浒传》81回)。对“江湖”一词的解释,起码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语义学的,是江河湖海等的自然存在,一是社会学的,就是所谓“身在江湖,心在魏阙”,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白驹镇地处204国道(即范公堤),是范仲淹在做西溪盐仓监时所修。《水浒传》是以泰州白驹场张士诚农民起义为背景的,张士诚在草堰北极殿举义,离白驹不过15里,所以《水浒传》最初名称《江湖豪客传》,这“江湖豪客”太露骨,还是“水浒”较好。施耐庵隐居白驹著《水浒传》,当是与《诗经》的隐义有关。此处暗合张士诚农民起义,建国号大周政权的历史。难怪《水浒传》第17回有:“直教红巾传千古,青史功业播万年”。红巾军当指元末农民起义的红巾军。施耐庵《水浒传》描写梁山水泊及一群首领的悲剧与白驹一带的大纵湖、得胜湖起义张士诚一群首领的悲剧有相同点,都经历了起义、招安、各路起义军互相残杀、被害、惨遭死的过程。可见,施耐庵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1986年,白驹人、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喻蘅在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举办的施耐庵学术研讨会上,即席赋诗一首:“说部人夸才子章,分明谱系岂茫茫。晨贤聚讼谁平议。学海论文各主张。可笑旁添三字狱,终难定谳一言堂。欣看群彦挥椽笔,待扫疑云证藿场。”我们坚信《水浒传》作者一定是藿场(“皎皎白驹,食我藿场”)的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