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7 18: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导入新课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获得教养的途径1.了解“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经典的力量”。
2.感受问题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的魅力所在?
3.以问题探讨的的形式与学生探讨?“什么叫修养?”、“如何获得教养?”、“阅读经典的必要性是什么?”等问题。
4.让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知道如何去阅读经典。难点:
?1﹚了解人类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能够建构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至关重要的认识观。教养: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好的教养是一个好的朋友。他会牵着你的手,指引你的一生!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赫尔曼·黑塞简介 (Hermann??Hesse,1877-1962)是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 27岁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
作品《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检查预习给划线字注音:
跋涉 沉溺 慰藉 麻痹
戕害 给予 斑斓
成语知识:
望洋兴叹:
望洋: 检查预习给划线字注音:
跋涉bá 沉溺 nì 慰藉 jiè 麻痹 bì
戕害qiāng 给予j? 斑斓 lán
成语知识:
望洋兴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感到力量不够,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教养的魅力 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教养是什么?为什么要追求教养? 教养是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它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问:既然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为什么又说教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这不是矛盾吗? 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研 读 经 典 有些青年人对名著有一种逆反心理,为了保持自由而故意避开,这是孩子气的举动。名著不管是不是够格,总是时间和空间节选的结果,我们可以不在乎名著,却不可以不在乎时间和空间。一部似乎并不怎么样的作品居然被时间和空间首肯,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文化深度的悬念,光凭着这个悬念也值得去读一读。 余秋雨在台湾的演讲(部分)——更重要的是,名著因被很多人反复阅读,已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如果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
  名著和其他作品在文化方位上是不平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们,很大一片土地就不在话下了。对于专业之外的文化领地,我们没有时间去一寸一寸占领,收取几个制高点就可以了。 经典的力量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
怎样阅读经典才能获得教养?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 经典凝聚了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可以让读者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经典的内涵广阔、丰盈,具有永放异彩的魅力。
经典可以完善自我,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经典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常读常新”。怎样读经典关于中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
中学生喜读的书籍,按先后排名分别为科幻小说、漫画读物、武侠小说、军事读物。
对于名著,随便翻翻、想看未看、几乎不读三种情况者分别占34.8%、27.8%、18.9%,认为名著是矿藏、乐此不疲者仅占9.6%。
让我们来看看黑塞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人们不读经典的原因:
追求读书的数量;
认为埋头读书可笑而不值得;
没有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
杰作本身不象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需要我们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做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作者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什么为前提?
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注重“爱的阅读”?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作者说在阅读中如果不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使可以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罪过。 他看到当今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他们宁可去泡咖啡馆,蹦迪也不愿翻几页书。同时,作者提出不要光阅读流行文学,快餐文学,真正的阅读必须是杰作,也就是经典名著。 今天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账簿;或为做相士,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钱,上大学,跑百米,拿一块大银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的本旨。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
——林语堂《谈读书》  清华学子刘海洋用浓硫酸伤害公园里黑熊事件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诗人海子 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反复阅读可以找到他们的灵魂,生活的意义。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只读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如何理解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要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但读书并不一定能获得教养。一是怎样读,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肯定不会获得心的教养。二是关键在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自己的价值”就是为完善自我的追求,“杰作的真正价值”就是前面所说的经典的作用。
名人读书观三性: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
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三种好学:西汉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个头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总结自己长期创作的经验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名人读书观苏霍姆斯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像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作者想告诉我们: 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是研读经典。更要告诉我们: 只有为获得教养而进行的阅读才能读出杰作的真正价值。总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默读6,7两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是如何阐述这两种阅读方式的? 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了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
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学。
另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着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2、作者在阐述这两种阅读方式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作者把书的世界比喻成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全世界,乐园,海岸等美好的事物。
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时这种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作者把“缺少天赋的多数人”和“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着魔的少数人”作了对比,突出后者永远被新魅力吸引,永远放射着异彩,在他们面前展现的是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最后一句话中,“斑斓锦缎”指什么?“真正的读者”指什么?“统一起来的人们的容颜”指什么?              .“斑斓锦缎”指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文学”。
“真正的读者”指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人们。
“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指人们实现了自我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后所体现的人类共同的精神,如:爱,对生命的悲悯和敬重。
作者在第七段,以自身的阅读经验特别强调了阅读经典,“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卡尔维诺(意大利)“常读常新”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
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学者王冶秋在一篇“读书随笔”中写到对《阿Q正传》的阅读感受:这篇民族的杰作,绝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
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
第二遍:才咂一点不是笑的成分;
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
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
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
第六遍:阿Q还是阿Q;
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要和你“困觉”;
第八遍:合而为一;
第九遍:化为你的亲戚故旧;
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
十一遍:扩大到全国;
十二遍:甚至扩大到洋人的国土;
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面镜子;
十四遍:也许是报警器;……真正的经典,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小结
获得教
养的
途径教养的内涵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增强和扩展自我的意识获得教养的途径
(研读世界文学)阅读大师们的重要作品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完善自我,充实人生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
趋向为例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感悟写法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随笔。议论文的结构严谨,能有力地论证论点用论证的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
本文从大的方面看,采用了层进式结构。第一部分呼应题目,指出真正的修养所追求的目的;第二部分紧承第一层,明确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两个部分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从小的方面看,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先总说:提出中心——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后分说:点明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正确的读书观,明确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由总到分,层次分明. 准确、鲜明、生动的论述语言。
议论文是讲道理的。要讲清道理,就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而反映这些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词、句及段落,自然也必须是正确的。
准确:获得教养最重要途径之一是阅读经典。极有分寸。
议论文语言的鲜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二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憎分明,褒贬判然。
议论文的语言生动,可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六节中的比喻句。 选择经典《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经典,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钱钟书《围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双城记》、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普希金的诗,泰戈尔的短诗、鲁迅的杂文、朱自清的散文等
剧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等
外国作品:
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艘航船,把我们引向更广阔的海域。……让我们热爱经典、阅读经典,汲取经典的力量和智慧,让理想在经典的保驾护航下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希望好书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指引你度过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