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3 08: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下图示意跨越珠峰的10千米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题。
1.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 )
A. 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高度南坡低于北坡
B. 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高度差近2000米
C. 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
D. 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高度相同
2.下列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 )
A. 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 B. 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
C. 农田—灌丛—裸地—冰川雪被 D. 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成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研究发现,云杉林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生长缓慢,季节变化尤其是云杉林的复苏对土壤水分的消耗较大。读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左图)与该山地北坡海拔2500-3300米年降水量以及5月和7月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该山地海拔2500-3000米南北坡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4.该山地北坡海拔2500米与3300米处土壤含水量最高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
A. 坡面径流积累 B. 潜在蒸发能力 C. 降水垂直变化 D. 云杉复苏时间
5.该山地海拔4000米处附近降水与坡度差异较小,南北坡植被差异较小还取决于()
A. 人类干扰较少 B. 海拔相近 C. 坡面积较小 D. 生存环境恶劣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下题。
6.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东北平原 B. 江南丘陵 C. 青藏高原 D. 河西走廊
7.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异 B. 地表形态变化 C. 土壤肥力变化 D. 过度农业活动
8.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 土壤厚度增大 B. 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 土壤肥力提高 D. 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 幼树 B. 中龄结实树 C. 老树 D. 各树龄组混生
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 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 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 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 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 降水稳定 B. 水土流失量稳定 C. 土壤肥力稳定 D. 岳桦结实线稳定
对于山地而言,地形作为影响植被分布的最基本的生境因子,通过外部形态(如坡度、坡向等)影响气温、降雨等气候条件的空间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活动,从而影响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下图为秦岭不同植被变化类型在不同坡度坡向的面积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与北坡相比,南坡( )
A. 减小区坡度小于2°区域的面积占比较小 B. 稳定区面积占比较小且随坡度增加而递减
C. 各坡向增长区面积占比均较大 D. 稳定区面积占比较大
13.植被覆盖度减小区在南坡主要分布在阳坡,而在北坡主要分布在阴坡,其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 C. 坡度坡向 D. 天气状况
14.随坡度增加,秦岭植被覆盖度由减小转为增长再转为稳定,主要是由于( )
A. 水热条件变化 B. 人类活动减弱 C. 土壤肥力增强 D. 日照时数变大
高山积雪的季节变化显著,科研工作者调查发现我国西北某高山积雪覆盖变化率在不同季节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规律(如图)。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表明相对上季节积雪增加,否则为减少。其研究有利于当地水资源的规划和融雪型灾害的防治。据此完成问题。
15.该山地夏季积雪覆盖变化率较大处,大致位于海拔
A. 1000米 B. 3500米 C. 4500米 D. 5500米
16.影响该山地4500米以上地区,冬季积雪覆盖变化率发展趋势的原因
A. 积雪融化 B. 降水增多 C. 风力增强 D. 坡度减少
17.每年春季该地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融雪性洪灾,推断其融雪的位置主要位于
A. 3000米以下 B. 3000米~4000米 C. 4000米~5000米 D. 5000米~6000米
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140~221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图一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二示意不同土壤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热带季雨林 C. 热带雨林 D. 苔藓、地衣
19.草本植物入侵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
A. 较低海拔处的缓坡 B. 较高海拔处的陡坡 C. 较低海拔处的陡坡 D. 较高海拔处的缓坡
20.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
A. 孔隙增大,水分增加 B. 孔隙减小,水分减少
C. 孔隙增大,水分减少 D. 孔隙减小,水分增加
冻融荒漠化是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结构的破坏或质量的退化。我国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冻土区。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短时冻土、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下图示意多年冻土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21.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正确的是()
A. 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 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C. 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D. 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22.近年来,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面积有增加趋势,原因不包括()
A. 过度放牧 B. 全球气候变暖 C. 气候寒冷 D. 兴建各类工程
黑枸杞属于典型的盐生植物,当外界盐浓度高于或低于其最适浓度时会影响其生长。某科研团队选择在年降水量约260mm,多夏雨的宁夏某低洼地开展黑枸杞种植实验。记录不同时期(8月和10月)当地地下水位的变化及不起垄和起垄两种栽培方式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记录数据如图所示。研究发现,起垄黑枸杞生长更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影响当地8月和10月地下水埋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蒸发 B. 下渗 C. 降水 D. 灌溉
24.起垄种植表层土壤盐含量明显增加是因为土壤起垄后( )
A. 蒸发量增大 B. 地下水位变深 C. 降水量增多 D. 光照面积变小
25.起垄可以更好地促进黑枸杞生长,主要在于起垄土壤有利于( )
A. 增盐 B. 透气 C. 保湿 D. 降风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80~2021年,高黎贡山发现新物种达627种,成为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高黎贡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了天然物种走廊带,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之称。
材料二:1986年国务院设立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

(1)说明高黎贡山成为天然物种走廊带的原因。
(2)分析高黎贡山近40年来能够发现大量新物种的原因。
(3)分析隆阳片区东部谷底有大量仙人掌分布的原因。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种生长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
(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
(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
(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2016年,有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25°N,101°E,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为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海拔约1100m,年降雨日数为80天左右,年降水量介于600~1000mm之间)利用剑麻在该地的河谷地区进行了水土保持实验(下图为研究结果)。剑麻叶片大,为须根系,根系发达,能固土,在该区域长势较好。下图为10°坡面径流实验地点概况。
( 1)简析该研究区域的气候特征对土壤的影响。
(2)说出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工程中选择的植被的特性。
(3)分析本次研究中,剑麻在保持坡面产沙量方面的特点。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山脉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南坡沟谷众多且沟谷内冰川发育典型(如图1),雪线较北坡高。该区以裸露冰川(冰川表面冰碛物少)和表碛冰川(冰川表面多冰碛物)为主,表碛冰川表层冰碛物总体厚度大(表碛厚度较小时能够加速冰面消融),且自上而下厚度变化明显。其中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冰碛物。1980~2015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该区冰川数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2)。
(1)描述1980~2015年南迦巴瓦峰冰川的变化规律。
(2)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高的原因。
(3)推测X冰川自上而下表碛厚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4)判断裸露冰川和表碛冰川消融速度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而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当地树木形态特征显著,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侧根发达。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比南坡高。泰加林中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如图为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示意图(图1)和泰加林根系发育示意图(图2)。

(1)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分析当地树木显著形态特征的成因。
(2)分析在大兴安岭西坡,泰加林分布的南界明显偏南的原因。
(3)分析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的原因。
(4)被清理的倒木圈区域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简述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A、D
【解析】1. 据图可知,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均低于北坡,A正确;南坡农田出现的海拔较低,北坡农田出现的海拔较高,高差远超2000米,B错误;北坡比南坡少森林、灌丛两种土地覆被类型,C错误;南坡草地海拔下限低于北坡,上限高于北坡,D错误。
2. 山地随海拔升高,热量逐渐减少,降水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可体现随海拔升高,热量和水分不断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D正确;农田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不符合垂直分异规律,A、C错误;南坡湿地的分布海拔低于草地,B错误。
3~5.【答案】C、D、C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6~8.【答案】B、D、D
【解析】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B正确;东北原生植被以落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青藏高原为高山草甸或草原,河西走廊以草原、荒漠为主,故ACD错误。
故选B。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群落退化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影响植物群落退化的原因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过度农业活动是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D正确;气候的变化虽有气温升高,但影响不大,A错误;地表没有大的地壳运动,地表形态的变化不大,B错误;土壤肥力是随着植物群落的演替而变化的,C错误。
故选D。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在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运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随着植物群落演替(由常绿阔叶林向牛肝地演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水分含量下降,排除B、C选项;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的降低,将使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选项正确;植物群落的演替伴随着植被保持水土功能的下降,将使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减小,A选项错误。
故选D。
9~11.【答案】A、C、D
【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导致长白山林线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不断有岳桦在更高海拔处生长。由此推断,林线附近的岳桦生长时间并不长,且岳桦林带海拔高、气候寒冷,岳桦生长季短、生长速度较慢,多为幼树,因此A正确。
2.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从材料中可知,岳桦林生长季短,只有岳桦林带下部的岳桦才结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其生长季趋于稳定。与此同时,材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北坡的林线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气候变暖对冬季气温影响更大,因此这里冬季的升温幅度比较大,C项正确。
3.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山地林线位置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为水热条件。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意味着热量条件不断变好,如果降水条件保持稳定,林线可能会缓慢上升,因此降水稳定不是林线近年趋于稳定的原因,A错误。若原因是水土流失量和土壤肥力稳定,则林线同样可能继续上升,B、C可直接排除。根据材料,岳桦结实线位置基本稳定,岳桦种子传播的最大范围基本稳定,当岳桦结实线与林线之间的距离达到岳桦种子传播的最大范围时,岳桦的种子无法传播到比林线海拔更高区域,因此林线位置稳定,D正确。
12~14.【答案】C、B、B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答】
从图可知,与北坡相比,减小区坡度小于2°区域的面积占比较大,A错误;稳定区面积占比较小但随坡度增加先减后增,B错误;各坡向增长区面积占比均较大,均大于北坡,C正确;稳定区面积占比较小,D错误。
故选C。
2.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植被覆盖度度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答】
植被覆盖度减小区域在南坡主要分布在阳坡, 而在北坡主要分布在阴坡。这是由于山体对太阳辐射的遮挡作用, 秦岭南坡的阳坡是整个秦岭山地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 蒸散发迅速, 而秦岭北坡的阴坡是整个秦岭山地太阳辐射最弱的区域, 较为阴冷, 两种情况均造成植被覆盖度的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分析】
本题考查随坡度增加,秦岭植被覆盖度由减小转为增长再转为稳定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答】
随着坡度的增加, 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度由减小转为增长再转为稳定。减小区主要位于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缓坡区域;坡度5°—15°时, 人类活动减少, 受封山育林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影响, 植被覆盖度增加;坡度大于15°后, 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逐渐转为稳定型,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17.【答案】B、C、A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积雪覆盖变化率的含义,其数值为正,表明相对上季节积雪增加,否则为减少。
【解答】
读图可知,大致在3500米处,其积雪覆盖变化率数值的绝对值最大,积雪覆盖变化率约为-45%(注意图中夏季曲线积雪覆盖变化率随海拔的变化),表明相对于上季节积雪减小量大,积雪覆盖变化率较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该山地冬季积雪覆盖变化率发展趋势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结合积雪覆盖变化率的含义,明确其背后的地理原理。
【解答】
读图,该山地4500米以上地区,冬季积雪覆盖变化率数值的绝对值持续增加,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其数值越来越小,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积雪较上季节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冬季,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力增强,积雪不易积存,C正确;冬季高海拔地区气温低,积雪融化少,A错;如果降水增多,在高海拔地区表现为降雪,积雪积存量大,其积雪覆盖不会较上季节减少,B错;随着海拔的升高,坡度不一定减小,且如果坡度减小,有利于积雪的积存,其积雪覆盖不会较上季节减少,D错。
故选C。
3. 【分析】
本题考查春季融雪性洪灾的融雪位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积雪覆盖的含义。
【解答】
读图可知,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冬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值,表明积雪较上季节增加,积雪量较大,而夏季,该海拔范围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表明积雪较上季节减少,说明春季存在大量积雪融化,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融雪性洪灾,A正确;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冬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表明积雪较上季节减小,积雪量较小;在大约3000-5000米海拔范围内,夏季积雪覆盖变化率虽为负值,积雪较上季节减少,但由于冬季积雪量较小,不会造成大量积雪融化而导致融雪性洪灾;在5000米以上的海拔范围,夏季积雪覆盖变化率数值增加,且约在5500米以上地区该数值为正值,表明积雪较上季节增多,所以春季融雪量少,不会出现融雪性洪灾,BCD错。故选A。
18~20.【答案】A、C、D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根据气温的分布判断所处的热量带,进一步判断自然景观。
【解答】
结合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 6°C)和山地苔原带分布海拔信息可知,该山地山麓气温比苔原带高约12°C,大致符合温带气温,最有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A项正确,BC项错误;苔藓和地衣属于苔原带,故D项错误。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解读材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中重度入侵主要分布在海拔2 145米左右(海拔最低)和坡度34°(坡度最大)信息可知,较低海拔处的陡坡入侵面积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二信息可知,入侵度越高,土壤的粉粒越多,即土壤的空隙越小,粘粒越多,水分越多。故D正确,ABC错误。
21~22.【答案】D、C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获取材料信息及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 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 AC错误; 永冻层上界下降, 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B错误, D正确。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近年来,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面积有增加趋势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获取材料信息及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 地表课露, 温差变大, 加剧冻融荒漠化, A不符题意; 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冻土融化, B不符题意; 气候寒冷不利于冻土融化, 不会使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面积增加, C符合题意; 兴建各类工程会破表地表植被, 加剧冻融荒漠化, D不符题意。
故选C。
23~25.【答案】C、A、B
【解析】1. 读图可知,8月地下水埋深较浅,10月地下水埋深较深;由材料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少,多夏雨,因此影响8月和10月地下水埋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差异,8月降水多,下渗多,地下水补给量大,埋深较浅,C正确。
2. 土壤起垄后获得的光照面积增大,蒸发量增大,加重了土壤表层盐分的积累,A正确,D错误;地下水位变深不利于发生土壤盐碱化,B错误;土壤起垄对降水不会产生影响,C错误。
3. 由材料可知,起垄会使表层土壤盐分明显增加,但是土壤盐分过高也会影响黑枸杞的生长,A错误;起垄能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B正确;起垄能起到一定的保湿和降风的作用,但不是促进黑枸杞生长最主要的原因,C、D错误。故选B。
26.【答案】(1)高黎贡山及河谷南北纵列,有利于东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高山物种沿高山向南迁移,有利于中南半岛的热带动植物沿河谷向北扩散。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南北跨度大、相对高度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小;加强科学考察,科技水平提高。
(3)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高黎贡山及河谷南北纵列,从青藏高原东南部经过亚热带再到中南半岛的热带气候区,而河谷就是生物移动的廊道。很多热带生物沿河谷北上,在青藏高原、东喜马拉雅山等高纬度低海拔河谷能找到;同时青藏东南沿高寒的物种,可以沿着高山环境一直南下到低纬的高海拔地区。
(2)高黎贡山纬度较低,位于亚热带,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热量充足;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沛;南北跨度大,山脉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较小;加强科学考察,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能加快发现新物种的速度。
(3)隆阳片区东部谷底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后水汽减少,在东坡下沉,东侧海拔低,干热风下沉幅度大,形成干热的焚风,热量高,适宜仙人掌生长。
27.【答案】(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
(2)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
(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相比分布海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运动活跃且为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旨在考查阅读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分析问题。故答案是: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
(2)本题主要考查“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的调运地理知识、获取材料信息分析的能力。该地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
(3)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和调运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本题主要考查“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运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相比分布海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运动活跃且为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28.【答案】(1)气候干燥(位于干热河谷)蒸发量大,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
(2)耐旱;耐/喜热;耐瘠薄;适应性强。
(3)剑麻地的产沙量明显低于裸地的产沙量,因此缓坡上种植剑麻可有效抑制坡面侵蚀产沙;减沙效果逐年增加(与剑麻生长时间呈正相关);剑麻保持产沙量的能力(或固土效果)随坡度增加而减弱。
【解析】(1)本题考查该研究区域的气候特征对土壤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云贵高原的河谷地区,受地形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蒸发旺盛;植被稀疏,土壤肥力较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层较薄。
(2)本题考查植被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该区域选择的植被必须能适应干热河谷独特的自然条件。结合上题分析,该区域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因而需要耐旱、耐高温;土壤肥力较差,需要耐贫瘠土壤;水土流失严重,需要根系发达,能固土;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比较极端,需要自我繁殖能力强。
(3)本题考查剑麻在保持坡面产沙量方面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读图分析,对比剑麻地和裸地产沙量可以得出,剑麻地明显低于裸地;对比两个不同的日期可以得出,时间越长剑麻地减沙效果越明显;对比10°和20°坡度可以得出,剑麻保持水土的能力岁坡度增大而减弱,缓坡上种植剑麻可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
29.【答案】(1)1980~2015年南迦巴瓦峰冰川持续萎缩;3800~5800米范围内冰川萎缩最显著(或最多);5800米以上的冰川相对稳定。
(2)南坡为阳坡(或西南季风带来充足热量),冰雪融化多;北坡为阴坡,气温相对低,冰川稳定;南坡沟谷多,热量不易散发,冰川消融多。
(3)厚度增加;自上而下冰川消融增多,冰内物质出露增多;风化物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低海拔处堆积(冰川表碛厚度渐厚)。
(4)裸露冰川比表碛冰川消融速度快的原因:裸露冰川表面冰碛物少,隔热效果差,融化速度快;表碛冰川,表层冰碛物总体厚度大,隔热效果好,融化速度慢。
【解析】(1)据图可知,该区冰川的变化规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描述。在时间上,1980~2015年南迦巴瓦峰冰川面积不断缩小,持续萎缩。在空间上,3800~5800米范围内冰川面积减小最多,萎缩最显著;5800米以上的冰川面积变化不大,相对稳定。
(2)据图可知,该区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冰雪融化多,雪线较高;而北坡为阴坡,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融化量少,冰川比较稳定,雪线较低。材料提示,“南坡沟谷众多”,沟谷内地形比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冰川消融多,雪线较高。
(3)自上而下,海拔逐渐降低,气温不断升高,冰川消融不断增多,导致冰内物质出露增多,且材料提示“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冰碛物”,所以由上而下表碛厚度不断增大;同时山谷两侧的风化物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下移动,最终在低海拔处堆积,所以由上而下表碛厚度不断增大。
(4)材料提示,“(表碛厚度较小时能够加速冰面消融)”,说明表碛物具有明显的隔热作用。所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表面冰碛物少的裸露冰川,隔热效果差,融化速度快,裸露冰川数量减少;而表面多冰碛物的表碛冰川,隔热效果好,融化速度慢,表碛冰川相对稳定。
30.【答案】(1)为了适应低温,保持体内水分,叶片缩小成针状;有利于积雪下滑,减少树冠积雪过多,压断树木,树冠呈塔状;当地气候寒冷,土(壤)层薄,有冻土,根系无法深扎,多横向生长,侧根发达。
(2)大兴安岭海拔较高,气温较(同纬度两侧)低;西坡是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气温较低。
(3)大兴安岭西坡为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是影响当地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向西延伸的山脊北侧是阴坡,光照较弱,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比山脊南侧好。
(4)倒木清理后,地表裸露,夏季时阳光直接照射地面,地温比有树木覆盖时偏高,冻土层融化的宽度和深度加大,导致地面沉降(塌陷)形成洼地并积水成小池塘;雨季小池塘积水增多,把热量向更宽、更深处传递,导致更大范围冻土融化,小池塘逐渐扩大、加深。
【解析】(1)读材料“泰加林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可知,由于泰加林分布在冻土层上,泰加林的直根很难向下穿越,且林中的表层土壤养分和水分比深层处更丰富,有利于侧根的生长,而泰加林树木高大,需要发达的侧根支撑整棵树木,因此泰加林多横向生长,侧根发达;为了适应低温,保持体内水分,叶片缩小成针状,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冬季降雪多,为了利于积雪下滑,减少树冠积雪过多,压断树木,树冠呈塔状。
(2)我国大兴安岭为山地,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且大兴安岭西坡是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冬季受高纬度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导致气温更低,因此泰加林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界明显偏南。
(3)首先应该明确,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大兴安岭的西坡为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因此背风坡降水少;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向西延伸的山脊北侧为阴坡,光照不足,气温较低,因此蒸发量小,山脊北侧的土壤水分比南侧好,因此泰加林的覆盖率在山脊北侧较高。
(4)据材料分析,倒木被清理后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使地表裸露,夏季时,地表受到阳光的照射,使地表温度高于有植被覆盖的地温,因此冻土层融化的深度和宽度加大;根据材料“倒木圈是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被清理可知,倒木圈位于地势平坦地区,因此地面沉降形成洼地,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夏季降水较多,雨水集聚于小池塘,使小池塘周围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水的比热容较大,因此水向周围传递热量,导致多年冻土融化面积和深度增加,小池塘的面积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