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文言文学习方法
1.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不妨将文章多朗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练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通过它感受文言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
3.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片段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也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
“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你知道这幅画是根据谁写的哪首诗的意境而创作的吗?
江雪 柳宗元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初读课文
1、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2、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太傅 俄而 雪骤 差可拟
柳絮 无奕女 谢道韫
fù
é
zhòu
chā nǐ
xù
yì
yùn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 儿女 讲论 文义。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文章的义理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跟子侄辈们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雪 骤, 公欣然 曰: “白雪纷纷何所 似?”
不久,
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
什么
一会儿雪下得急了
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像
说
兄 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拟。”
大体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相比
“跟在空中盐撒大体可以相比。”
兄 女 曰:“未若 柳絮因风起。”
不如
趁、乘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满天飞舞。”
在空中
公大笑乐。 即 公 大兄 无弈 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高兴
是,就是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弈的女儿,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句末语气词,判断句标志。
试背诵课文
1、概括文章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你如何理解?
2、“寒雪”、“内集”、
“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温馨、愉快、文化气息
浓厚的家庭氛围
白雪纷纷
何所似?
撒
盐
空
中
差
可
拟
未若柳絮因
风起
3、两个对雪比喻,哪一个更好?
“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这个比喻形似。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意蕴丰富,有美感。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这个比喻神似。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你怎样理解“公大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定,但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更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课前回顾
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都会了吗?
2、本文有哪些古今异义词?
3、本文有特殊句式吗?能说出三种吗?
4、你觉得哪个比喻更好?都能说出理由吗?
初读课文
1、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2、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非人哉 相委而去 友人惭
qī
shě
fǒu
zāi
wěi
cán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疏通文意
陈太丘与友 期 行, 期 日中。 过 中 不 至,
太丘 舍 去, 去 后 乃至。
元方 时 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陈太丘和朋友约好同行,约定正午时分。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
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陈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约定
到达
舍弃
离开
才
当时
嬉戏,玩耍
同“否”
答 曰: “待君久 不至, 已 去。” 友人便 怒 曰:
“非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委 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 日中。 日中 不至,则是 无信;
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他已经离开了。”
那人便生气的说:
“真不是人 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
“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就是不守信用;
等待
不是
语气词,“啊”
丢下,舍弃
表承接
就
守信
对 子 骂 父, 则是 无礼。” 友人 惭,
下车 引 之。 元方入门不顾。
(你)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
下了车来牵拉陈元方(道歉)。
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家的大门。
感到惭愧
拉,牵拉
他,代陈元方
回头看
议一议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2、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朋友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想一想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悟一悟
1、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2、读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仪。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做人应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不能言而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