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7 20: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千百年来,魏晋名士就以其独特的风度令人遐想,有对酒放歌的曹操,有临刑抚琴的嵇康,有兰亭流觞的王羲之……他们构成了一幅独放异彩的历史画卷。而这幅画卷中最绚烂的一笔当属陶渊明。我们曾在他勾画的世外桃源中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又要拜访他笔下的另一位神秘人物——五柳先生。
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一)读
1.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字音。
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4指名诵读(播放背景音乐(《寒江残雪》),教师订正朗读节奏和语气语调。
5.全班齐读课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二)译
1.教师介绍“猜读法”,学生猜读文意。
2.学生说文章大意,解释重点词语。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疑难词句。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风致
(一)五柳先生之“穷”
1.用一个字概括五柳先生的生活状况。
?2.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贫困?
?3.穷到这种程度,他的精神状态怎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引导学生朗读品析,比较两个句子的差别。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二)五柳先生之“乐”
1.穷成那样,他为什么还能“乐”得起来?
2.五柳先生为自己哪些“志趣”感到快乐?
3.“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中哪几个字暗含“乐”的意思?(好?嗜??娱)
分析“好读书”
(1)五柳先生“好读书”到什么程度?
(2)既然“好读书”,为什么还“不求甚解”?是否矛盾?
分析“性嗜酒”
(1)“嗜”是什么意思?(非常喜爱)我们在哪一课曾学过这个词?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宋濂嗜学到何种程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五柳先生嗜酒到什么程度?(“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2)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喜欢嗜酒成性的人吗?那么,你讨厌嗜酒的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分析“常著文章自娱”
(1)“自娱”怎讲?(提示:组词法翻译)
(2)身为文人,写文章就算不为赚稿费,至少也要博得别人的赞赏,五柳先生为什么只爱自己欣赏?他真的不需要别人的欣赏吗?你从文中哪些语句推测出来的?
???(三)五柳先生之“苦”
1.一个生活贫苦,心境凄苦的人,把他的凄苦倾吐给世人了吗?
2.陶渊明欣赏这样的五柳先生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谁能以陶渊明的口吻来朗读课文第二段,读出陶渊明对五柳先生的敬慕之情。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五柳先生与陶渊明的关系
1.传记要介绍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可是读完本文后,我们却不知道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是不是陶渊明先生为五柳先生作传时百密一疏呢?
2.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西晋左思有诗云“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咏史》),是当时门阀制度的真实写照。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淡,那边一面招权纳贤。”人是社会环境中的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陶渊明又是怎样的呢?教师介绍陶渊明生平、事迹。
3.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如大于等于号。《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自我认定,是他希望成为的形象。如果说《桃花源记》提供了一个文化理想,那么《五柳先生》就提供了一个精神理想。
四、拓展延伸:描绘陶渊明生命的颜色
????当生命成为散文的写照时,生命便有了色彩;当散文成为心灵的慰藉时,散文便有了生命。陶渊明的散文,就是陶渊明自己生命的颜色!在你眼中,陶渊明的生命应该是什么颜色?
????示例:水之色。即无色。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无色之色,乃成至色。
????白色。绚烂之极终归于平淡,如日光之七彩这融为一白,有七彩之合蕴,又有一白之融贯。
红色。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的精神通向了永恒,他的生命却回到最初的状态。
????菊之色。他有菊的幽幽清香,有君子的安贫乐道、不慕荣华。
五、布置作业
陶渊明就像一本书。这本书,我们刚刚开始读,却永远读不完。老师推荐几个作业,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对陶渊明做进一步的阅读?。(国画讲究“留白”,一堂课也要“留白”,给学生更多阅读积累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作业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推荐作业如下(任选其一):
1.你认为书中的插图是否完全展现出五柳先生的精神面貌,如果不是,你打算如何设计?(注意人物的神情、姿态、服饰、画面背景及其他细节)。
2.陶渊明的宅边“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他为什么单单以“五柳先生”为号,而不以“五桃先生”或“五榆先生”为号?
3.制作一张关于陶渊明的手抄报(包括陶渊明的生平、作品、趣事、后人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