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学实录
余映潮
师:今天我们学习梁衡先生的《夏》。梁衡先生著名的散文家,新闻出版家。下面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夏”的前面加什么词?
2、根据课文内容,在“夏”的后面加什么词?
生:热烈的夏。
师:他扣住了文章第一段的词。
生:紧张的夏。
师:紧张的旋律。
生:急促的夏。
师:夏这么快就过去了。
生:沸腾的夏。
师:夏的热浪啊。
生:生机勃勃的夏。
师:换一个说法。
生:蓬勃的夏。
师:多么蓬勃大气啊。
生:骄阳似火的夏。
师:好的。可惜差一个很关键的词。
生:金色的夏。
师:对了。后面加一个什么字?
生:夏闹。
师:从这个课文的意境看还差那么一点雅趣。
生:夏的旋律。
师:加了几个字。作者写的就是夏的美好的,热烈的急促的旋律。
生:夏的色彩。
师:色彩这个词的力度还不够。
生:夏的旺盛。
师:夏是个旺季哦。
生:夏的升腾。
师:好的。这个字你们可能一下子还说不出来。作者文章的标题其实还不是夏,而是(在黑板上板书:夏感)。夏感,文章通篇写的都是感觉、感受、感悟。这个字没有找出来吧。根据课文内容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字,赞美夏。赞美的内容都被同学们说出来了。夏感,对夏天的感觉和感受。继续。我们读这篇课文,过程是美文细读。两个环节:细细的阐释,细细的品味。
好,开始我们第一个环节:细细的阐释。话题:每一段都好。这篇课文五个段落,我们只有把每一段都好解决后,才知道文章怎么好。现在拿笔,每个人选一个段落分析一下,你说这一段怎么好,既要说在全文中的作用,又要说怎么好。读书五分钟,开始吧。
(学生读出声音)
师:这个读是默读,是写你对课文的看法。
(生默读书,批注。老师在调整ppt。然后巡视。)
师:好的,抓紧时间同桌之间讲一下。每一要段两个人说。
(学生自由的互相说,然后老师点名说。)
生:第一个写出了夏天的特点:紧张,急促。第二个写出了作者对夏的喜爱。第三个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夏天是怎样的紧张急促呢?
师:我把你后面的整合一下:概写夏的特点……
生:总领全文,为下文做了铺垫。下文围绕这紧张、热烈、急促三个词展开的。
师:这一段不叫铺垫。铺垫是很厚实的说一些内容,这是全文的总起,有了这一段后面的文章就可以展开了,扣这一段来写。我们一起要
注意一个词:旋律。出了紧张、热烈、急促外还要注意旋律。文章写了几个旋律啊……
生:第二段用了对比的手法,缠在树叶间的长鸣,为夏是金黄的做铺垫。第一句可以看住作者对夏的热爱,尤其是夏是热烈的,为下文做铺垫。
师:对啊。这一段才是铺垫。“金色”出来后第三段一开始就扣住“金”字来写啊。这个同学扣住了色、声、味道。还有触觉美,还有形态的美。……淡淡的绿烟
生:第二段有好像,一样,一片密密。这些词也能突出夏的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还有,“……终于沸腾……”我认为也体现出夏的旋律。还有下面“火红的太阳……烘烤可”以看出夏天的温度非常高,“麦浪扑打着……”可以看出麦浪翻滚的样子是非常美的。
师:谢谢。这个同学分析扣住两个字:旋律。夏天的旋律奏响了。请大家把这些词滑下来:麦浪,太阳,热风,……它们奏起了夏的交响乐。
第三段主要描写了夏天的色彩和特点。作者把夏天的色彩比作金黄色的。以及后面对农作物的描写,夏天是旺盛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到了夏天热烈的旋律。
生:这段写了两个“旺”字,突显了夏的蓬勃。
生:这一段首先开头就写了夏与秋天春天的比较,写出来夏的热烈,然后用“挑”等词语围绕生命来写。写出了动作,让夏天更充满了活力,更体现了她的旺盛
师:好的。比喻用得好,动词用得好。精细的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生:第四段,诗写出了夏的充实紧张,农民的辛苦忙碌和勤劳。
师:谢谢。这个同学读出了这一段的层次,前面写了农民的辛苦紧张。后来就用诗句来赞美农民。他们肩上挑的是夏秋两季。
生:课文第四段通过催肥等字,让我们感到夏紧张的旋律。后用诗歌表现。
师:注意,第四段非常重要,重写夏之热烈,急促,农民的紧张。由静到动,由植物到人。我的课堂观察,老师讲到重要的地方你们都没有记啊。上课不能只听,要把瞬间的感受变成笔墨记下来。
生:最后一段用对比衬托的
手法写了夏的紧张,书法了作者的赞美。师:请大家做笔记,每一段写四个字:第一段:总写一笔。第二段,宕开一笔。就是延展一下,而是从春天开始写,描写春的灵秀。文章就委婉有致,就好看了。第三段,赞颂一笔,讴歌夏的承前启后,赞美夏是生命交替的忘记。第四段,深化一笔,赞叹在下的紧张旋律中辛勤劳作的农民。第五段,收束一笔,再次表达对夏的衷心赞美。五笔,笔笔都有讲究。
师:好,再换一个角度理解。第一段,全文的线索,设置之美。全文就扣住四个关键词来写的。总写,概写,表达了情感。第二段,着力的铺垫。老师为什么要你们画这么多词呢?为的是第三段的出现,议论描述金色的夏。充满活力的夏,议论描述之美。第四段,笔锋转折之美。描写农民的赞美。第五段,从抒情的角度看,直抒胸臆。所以,每一段都好,都有它丰富美好的作用。所以是篇美文。
师:下面我们宕开一笔,做点其他的事情。刚从这个环节我们主要进行了“文意把握”,表达作用阐释能力的训练。下面继续做笔记,我来讲点什么给你听:课中知识积累。《夏》,语言的音乐美。对称。记下来了吧?
师:这篇文章句子中间的对称,是“句中自对”。有的短语也是自己跟自己对的,现在你们读读就感觉到了。你看看,有加粗的字,只读加粗的字。“山坡上的仙仙仙草”“林带上的淡淡绿烟”;“远处的山,天上的云”;“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老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
师:谢谢同学们。这篇文章的音乐美表现在哪里?对称,特点是:句中自对。
师:我们学习第二个环节:细细的品味。课文第三段美点欣赏。我们一起来读,男生读到“旺季”,女生读“你看”,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就要想一下了。
学生读。
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一定有理由。猜一猜。
生:男生读的那一段主要是描述夏的色彩,女生读的是秋天的活力,以及麦田中秋天的活力。
生:男生读的是夏,女生读的是特点。
生:男生读的是说夏是旺季,女生读的是描绘的内容。
师:分析到位了。这一段有两个层次。第一层议论,第二层描绘。第一层充满理性,第二层充满感性。第一层大气,第二层细腻。下面我们静默思考,手法之美……我不说了,自己考虑。开始吧。
师:好。默默的想该怎么说。每个人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思考。
生:我的感受是,这一段用了一系列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夏的生机勃勃
他说的是第二段,拟人的手法用得很精致。
生:第二段的动词描述了动植物很享受这个季节。如:这句话中的挑的字,感受到棉条的喘息。
师:我觉得不一定是喘息。是自豪,棉苗出来了,挑,多好的动词。
生:这一段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二层的细滋满长和蓬勃。
生:我觉得了写了春和秋季的色彩,更说明了是承前启后的生命交替的旺季。
师:是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句子,是文章中最重要的感受之一。
生:这一段话用国拟人的手法,夏天的农作物也具有人的气度和灵秀
师:我觉得大家有点粗,还要说细点。如迸发,活力好不好?这样来说话就更好听了。
生:我觉得有些地方承接的很好。如果这正是一个……旺季。下面就举例,……上文说特点,下文举例。
师:很喜欢你分析的“承接之美”。这是很重要的词,旺季。后面的描写都是支撑“旺季”这两个字
生:通过旺季我们联系到夏天的蓬勃。更体现出夏的旺盛与活力
生:蒸腾,勃发,冲刺等等都是写旺季的。
生:把春秋夏三季的颜色对比,体现三个节不同的特点,春充满希望,冬是终极,夏是承前启后的旺季。
师:好的,这里优美的两个比喻句就引出了作者重要的感受。再听老师小结:清晰的层次。(学生笔记),有非常精妙的动词运用,有及耐咀嚼的比喻美句。第二层拟人精段。有优美的穿插,绘画的观点就是穿插,是文章有波澜,还有深刻的感悟。
师:我又要考大家一下:深切的感悟是那句话?一起读。“这是他们……”这是形象的说法。理想的说法在哪里?“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所以这段话是诗意的赞美夏之蓬勃的生命力。有了这一段,笔锋一转再来赞美农民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个环节我们进行的是精锻品读,语言欣赏能力训练。这节课我们进行了美文的阅读,进行了你能力的训练。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