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度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某种鱼300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该种鱼24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该种鱼的密度。后来发现与真实数据相比,这次估算的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该鱼首次被捕后变得更警觉,标记后很难再捕到 B.两次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C.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D.被标记的鱼放回后存在部分死亡
2.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生活实践中常利用酵母菌制作许多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和饮料。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 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20min取样并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数量/个 5 10 20 40 80 160 320
A.酵母菌的计数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实验结果往往偏大
B.在最初的2h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
C.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种群数量将持续增长
D.实验结果体现了自然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年龄组成处于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4.就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样,自然界的种群是有盛有衰,数量处于不断变动中。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干旱缺水条件下,某些种群可能会爆发式增长
B.随着种群数量增多,种群数量的增长受限制的程度增大
C.林下光照较弱时,会使所有林下的植物种群数量下降
D.凡是影响种群重要数量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5.对某一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稀释10倍,然后滴入血细胞计数板(1mm×1mm大方格)中观察,发现一个中方格内(1个大方格含有25个中方格,且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的平均数为4,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
A.4×106个 B.2×107个 C.1×108个 D.1×109个
6.λ表示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0-5年,种群呈“S”型增长 B.5-15年,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15-25年,种群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D.第30年,种群数量最少
7.拟谷盗和锯谷盗均属于面粉虫,某研究小组将等量的拟谷盗和锯谷盗放在盛有面粉的容器内共同培养,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拟谷盗和锯谷盗为种间竞争关系
B.前100d,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50d后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D.拟谷盗属于影响锯谷盗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
8.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或地位。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
B.竞争可导致物种生态位发生变化甚至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
C.研究动物的生态位只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和天敌
D.物种的生态位就是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9.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群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群落
B.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群落的垂直结构最为明显
C.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此现象属于群落演替
D.北方针叶林群落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优势种主要有红松、云杉、冷杉等落叶针叶植物
10.研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
B.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C.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11.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大量采伐后,在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该地区生态环境很快得以恢复,其演替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加快了该地区的群落演替速度
C.该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逐渐提高
D.生态位重叠度越高的生物更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12.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10%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13.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下列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拟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树种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湿地公园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B.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
D.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14.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因此本实验只需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物种数目即可
B.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梨
C.两种装置采集的小动物,观察其特征进行分类时,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在40倍物镜和5倍目镜下进行观察
D.两种装置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入试管
15.九寨沟地震引发了小范围的山体滑坡,导致部分自然景观遭到了破坏,景区封闭一段时间后,被破坏的景观又重新形成,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物群落,使景区更加的秀丽迷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物种与景区原有物种可能存在竞争
B.该群落演替的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
C.该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D.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
二、多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二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探究实践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使用标记重捕法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需预实验以确定合适的接种量和培养条件
C.调查某趋光性小昆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捕法
D.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以随机扫取表层土进行取样
17.刈割是一种常见的草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它可以通过利用植物的补偿性生长,促进牧草生长并影响牧草产量,研究发现对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持续刈割干扰利于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生长的正效应发挥,但低频刈割相比对照(不刈割)将导致种间竞争增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刈割可以改变牧草营养物质的沉积和分配方向,进而影响牧草品质
B.黑麦草和白三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光照、养分、水分等资源上
C.推测随刈割频率的增加,黑麦草和白三叶的种间竞争逐渐趋于明显
D.若刈割时期和刈割频率相同,草地生态系统产草量和种间竞争力相同
18.下图表示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若乙物种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19.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山区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其优势物种经历了从一年生草本到多年生草本再到灌木的变化过程,其典型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封山育林后,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过程就是该群落初生演替的过程
B.a点所对应的物种①的种群密度即为其K值
C.bc段物种①和物种②的种群密度变化与它们对光能的利用有关
D.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下降,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20.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演替过程大体要经历如下图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湖泊上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裸底阶段以浮游生物为主,此阶段沉水植物无法生长是因为缺乏阳光条件
C.湖水水位的季节波动使湖边浅水地带的湖底时而露出水面时而又被水淹没,浅水地带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出现规律性的变化,说明影响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外,还包括外界环境的变化
D.一般来说,顶级群落净生产量高于其他群落(净生产量=固定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三、简答题(共55分)
21.(每空2分,共12分)高羊茅是多年生优质牧草。研究者研究不同行距对高羊茅种子产量及千粒重的影响,结果如下图1和2所示(千粒重为一千粒种子的重量)。
(1)该研究样地内的所有高羊茅属于一个_______________。调查样地内高羊茅的种子产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法。
(2)由实验结果分析,当行距较_______________时,每株高羊茅对_______________和土壤中矿质元素等非生物因素的利用更充分,因而籽粒更大、饱满程度更高。
(3)在不同年份中,高羊茅种子产量都随行距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随着行距增大,高羊茅种群的_______________降低所致。
22.(每空2分,共12分)下图表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J”型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将______________;曲线Ⅲ与“J”型曲线相比出现的阴影部分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K代表________________。若a点时干旱,且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则a点后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曲线________。若要抑制蝗灾,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以下。
23. (每空2分,共18分)I.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繁殖力极强,生长优势明显,且传播速度快,其根状茎发达并以植株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伸展生长,每个根状茎顶端的芽可萌发成独立的植株,且其种子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成熟,一株植株可形成上万粒种子,可通过风、鸟等多种途径向四周扩散,还可通过农林作物种子、种苗调运等远距离传播。现对某块稻田中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开展研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稻田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通过调查物种_____来反映该稻田中物种种类的多少。
(2)该稻田刚开始只有边缘田埂处长有加拿大一枝黄花,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拿大一枝黄花会成为单一优势种。由此可见,外来物种的入侵会______(升高/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3)下列措施中能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的有_____。
A.种子成熟前割除枝干
B.机械耕翻,拣除残根残茎,集中销毁
C.禁止空地,尽量种植适宜的植物
D.采用化学防除,如草甘膦等除草剂
经过处理稻田恢复产量,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______。
Ⅱ.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4)草木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5)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6)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
装置编号 A B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温度(℃) 5 25
24.(每空2分,共13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1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2)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填字母顺序),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步骤五中每天应________(填“固定时间”或“随机时间”)对两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计数时,研究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每个大方格上含有_____个小方格,其容积是_____ml(使用科学计数法)。
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2,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_________个。
(5)在实验过程中,若先滴加培养液后盖盖玻片,则计数时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基本不变”)。
2024-2025学年度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A B C C C C B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D A A D A AC AB
题号 18 19 20
答案 ACD ABD AC
21 种群 样方 大 光能,水分 减小 种群密度
22 理想条件 保持不变 环境阻力所淘汰的个体数 环境容纳量 I k2
23(1)群落 丰富度 (2)水平 降低 (3)BCD 速度和方向 (4)竞争 (5)镶嵌分布(6)次生演替
24 先稀释再计数 BAC 固定时间(1分) 400 1X10-4 3.5X107 偏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