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出的远古人类是( )
信息一:其头部复原图 信息二:生活在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下列货币中,秦始皇将哪一货币作为标准货币流通全国的?( )
A. B.
C. D.
3.某学校开展项目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话剧展演,下面是一班同学为每一幕设计的标题。据此推断话剧的主题是( )
第一幕 舌战群儒,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第二幕 立木取信,法不阿贵,力行变法
第三幕 卑秦攻魏,封号商君,功成名就
第四幕 孝公卒,命难保,刻薄少恩遭酷刑
第五幕 身虽死,法犹存,大秦帝国正崛起
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商鞅变法 D.武王伐纣
4.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管仲改革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5.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这反映出
A.神话传说,源自河南 B.考古研究,探索文明 C.中华文明,发端中原 D.神话传说,精彩纷呈
6.《汉书》中记载“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材料表明西汉( )
A.推行“无为而治”政策 B.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C.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D.禁止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
7.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文化更是在世界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有( )
①《大明历》 ②《齐民要术》 ③改进造纸术 ④“麻沸散”的发明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史书记载:“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史书记载的“蔡侯纸”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隋朝
9.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沉重的赋税 B.严酷的刑罚 C.焚书坑儒 D.沉重的徭役
10.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如果要考证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石器 B.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11.文物是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下列文物可共同印证河姆渡居民(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A.能修建干栏式建筑 B.会制作精美的陶器
C.会制作骨器艺术品 D.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12.如表呈现了东晋南朝时期修建的两大水利灌溉工程概况。该表体现了江南地区( )
时期 地区 工程 灌溉田亩数
东晋 江苏丹阳 新丰堰 八百余顷
南朝(宋) 浙江湖州 吴兴塘 二千余顷
A.普遍使用筒车 B.逐渐得到开发 C.水陆交通发达 D.自然条件优越
13.280年灭吴,统一了全国的是( )
A.东汉 B.东晋 C.西晋 D.魏国
14.清肺排毒汤是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制的创新特效方剂,其组方来源于张仲景。为此,我们可以查阅( )
A.《黄帝内经》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5.“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巨鹿之战—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战争
B.由分封制引发的争霸战争—导致秦朝的灭亡
C.文景之治的出现—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D.休养生息政策—促进西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16.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勤俭治国
17.小芳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下列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8.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百家争鸣,推动文化走向繁荣高峰
B.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C.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D.人民深受战争灾难,起义不断爆发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开幕,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来中国参加这一盛会的开幕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某国领导人想去参观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你会推荐他去哪( )
A.北京人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20.如果你是亚运会上的一名志愿者,让你来为各国领导人介绍中国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你会介绍哪些聚落遗址( )
①半坡居民 ②北京人遗址 ③元谋人遗址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世纪 30-50 年代,我国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先后发掘出一座古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群以及手工作坊等……。就此完成下面各题。
21.这一遗址展现了哪一时期的生产生活状况
A.夏朝后期 B.商朝后期 C.西周晚期 D.春秋战国
22.该遗址,出土的文物不包括
A.祭祀用精美玉器和乐器 B.成套的青铜酒器
C.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 D.司母戊鼎
二、材料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千年,有两种原始居民分别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居住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狭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住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排放物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1)根据材料一回答,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别住着哪两个原始居民?
(2)从材料二看,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
(3)根据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
(4)分析两处原始居民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从地理环境方面考虑)。
24.根据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文明和中国经济社会结构》
材料二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求得圆周率为3.1416。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末年,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外,纷纷建国定都,其中,魏国国力较强……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280年,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59年后,刘宋皇帝也被自己的大将废掉,国号为齐。齐朝存在的23年中换了7个皇帝,末了也被权臣篡位,又改国号为梁。梁朝存在了55年,又被大将篡位,再立国号为陈。宋、齐、梁、陈四个更替的王朝,版图基本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任世江《初中历史教程“点一线”解析》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哪一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魏国的建立者是谁?“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是哪个朝代?
(2)材料二叙述的是历史上什么朝代的更替?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齐、梁三个王朝有什么共同点?请写出一点。
三、综合题
2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27.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围绕着“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这个主题,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进行了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加吧!
子项目一【文物·体会先民智慧】
子项目二【建筑·探究人地协调】
子项目三【文字·感悟中华文明】
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文物记载历史。请从上面文物中任选一个,为其设计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四和图五建筑的名称。它们的构造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各有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认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D C B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C D A C C C B
题号 21 22
答案 A D
23.(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2)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干栏式房屋。
(4)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气候湿润,北方气候干燥。
24.观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贡献巨大。
论述: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利用“极限”的思维,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总之,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5.(1)战役:赤壁之战;
建立者:曹丕;
朝代:西晋。
(2)朝代:南朝;
共同点:存在时间比较短;王朝更替都是因为大将或权臣篡位;版图基本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答出一点即可)。
26.(1)①(曹魏);措施: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
(2)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等。
(3)举措:迁都洛阳;汉化措施: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等。
(4)因素: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27.(1)解说词:图一: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吹奏七声音阶的笛子,这说明距今约9000一7500年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制作乐器;
图二:河姆渡人制作的骨耜是一种翻土工具,在当时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图三:人面鱼纹陶盆是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上面的花纹表明当时的半坡人已经学会了捕鱼;制作彩陶也是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
(2)图四:干栏式建筑;图五:半地穴式房屋;
关系:干栏式建筑位于长江流域,当地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建筑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半地穴式房屋位于黄河流域,当地冬季较冷,夏季较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3)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