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课题名称:比的意义
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师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让学生清晰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理解掌握了比的意义,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学好比的基本性质为下一步学习化简比打下基础,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交流的能力。考虑到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知道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让学生对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找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在学习上降低难度。
教学难点:比、分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能够熟练准确地的求出一个比的比值。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例1图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后提问: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每两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都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能找到每两个数量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针对学生所答,及时作出引导评价。
教师引导:我们会用加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合并关系。会用减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两个量间数量关系的方法。
教师揭示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从家到学校所以的时间和路程)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比及比的读、写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看例1中的表格,根据表格中信息写出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学生用分数或除法表示表中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
预设:240÷5;200÷4;240÷200;5÷4……。
教师给予鼓励。
教师根据学生写出的算式,揭示: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教师举例:比如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 5÷4=,我们就说,张丽和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可以写成 5:4 或 ,读作:5比4。
教师:比是除法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它也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关系,只是形式不同。
然后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自读教科书例1内容。
问题:①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②你都知道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
③5比4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那4比5呢?
学生自学后根据问题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学例1之后的“试一试”。
提问: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评价。
教师追问:为什么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中5是比的前项,而在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中5又是比的后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教师提问:5分钟、4分钟都表示什么?(时间)
教师小结: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观察“试一试”中的最后一个问题。
教师:求的是什么?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
教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
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师生共同小结: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
【设计意图:在出示例题后,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去研究、探索、讨论、概括、总结,实现了自主学习,这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2.学习求比值。
教师:5∶4表示什么?4∶5表示什么?它们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揭示: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
教师:你知道怎么求比值吗?
预设: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求出试一试中的各个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师提出: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学生简单交流后汇报。
预设:比的后项不能为零,因为在求比值是比的后项是除数,除数不能为零。
教师给予鼓励。
3.探讨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议一议: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探讨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促使了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新知
1.处理教材第51页课堂活动第(1)小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中国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与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的比是1∶5。
你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了哪些关于比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何想法?
(2)图示呈现:两杯糖水,第一杯中糖与水的比是2:50;第二杯中糖与水的比是3: 50。哪一杯糖水更甜?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集体订正评价。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十四第1题。
指出下列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评析。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能够熟练准确地的求出一个比的比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达标反馈
1.填空题。
(1)黑兔只数是白兔的,黑兔和白兔的只数比是( )。
(2)用10克糖与90克水配制成糖水,糖和水的重量比是( );糖和糖水的重量比是( )。
(3)用一辆汽车运货,上午运了5次,共运20吨;下午运了6次,共运24吨。
上、下午运的次数的比是( ),比值是( ); 上、下午运货吨数的比是( ),比值是( )。
(4) ( ):8 = =( )÷4 = 0.25
2.判断题。
(1)小明身高1米,爸爸身高174厘米,小明与爸爸身高的比是1 :174。( )
(2)比的前项不能为零。 ( )
(3)把1克盐溶于2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1 : 20。( )
(4)4比5可以写成4 : 5 ,也可以写成,都读作四比五。( )
3.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
4.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4:8 0.2:0.1 : :
答案
1.(1)1:3(2)10:90 10:100(3)5:6 20:24 (4)2 40 1
2.(1)×(2)× (3)×(4)√
3.答案不唯一,例如:3:5 5:3 180:60等
4.0.5 2 0.5 3
(五)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这堂课,学习之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们想知道的东西,都得到解决了。
生2:我认识了比,知道了它的意义与写法。
生3:我认识了比,并学会了比值的计算。
生4:比实际上就是除法,只是形式不同。
这节课上,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师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布置作业
1.填一填。
(1)在21:5中,比的前项是( ),后项是( ),比值是( )。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宽和长的比是( )。
(3)( ):8 = =( )÷2 = 0.5
(4)乙数是甲数的,则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 )。
2.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 0.8:0.4 : :
3.货车4小时行驶260千米,轿车3小时行驶240千米,轿车与货车的时间比、路程比和速度比分别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形式,又叫做比。
5 : 4 = 5 ÷ 4 =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这个比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