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设计
授课题目 《短歌行》 审阅人:语文教研组 使用时间:2024-2025学年
授课时间 2024-2025 课型 新授课
课标分析 《短歌行》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此诗虽侧重于表达曹操对贤才的渴慕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其中也蕴含着曹操积极进取、志在天下的胸怀与抱负,可引导学生思考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追求理想、实现价值,与单元主题有一定的关联与拓展。它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领略建安文学风貌、感受诗歌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复杂情感与宏大抱负的绝佳范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情,使学生在诵读与赏析中,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古典诗歌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也有一定的了解,知晓他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如对贤才的极度渴望、对时光易逝的深沉忧虑以及其统一天下的宏大志向之间的交织融合,难以有深刻而全面的体会。在诗歌的艺术手法方面,如比兴、用典等的理解与把握上,可能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领会其在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深化主题等方面的精妙作用。此外,学生在将诗歌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解读,以准确把握诗歌的深层内涵和文化价值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帮助他们跨越这些理解障碍,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感受《短歌行》的独特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情分析 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以往作业和测试情况的分析,了解到学生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较为熟悉,但对其文学作品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在古典诗歌学习方面,学生能够理解一些常见意象和简单的情感表达,但对于诗歌中复杂的情感交织、深层的文化内涵以及精妙的艺术手法的把握尚有不足。基于这些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尤其是对曹操诗歌独特风格和思想深度的理解。 (二)导入(5 分钟) 教师: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时代。(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和一些著名战役的图片)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关键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气势磅礴,情感深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诗作 ——《短歌行》。大家对曹操在历史上的事迹都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 1:我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很有手段。
学生 2:他还统一了北方,为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教师:非常好,那我们就带着对曹操的这些认识,走进他的诗歌世界。 (三)作者介绍(3 分钟) 教师: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他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崛起,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逐渐统一了北方。在文学方面,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慷慨悲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表达了他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曹操的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吗?
学生 1:《龟虽寿》,还有《观沧海》。
教师:对,这些作品都体现了曹操的文学才华和独特风格。那我们来看看《短歌行》的相关文学常识。 (四)文学常识(3 分钟) 教师:《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乐府诗是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可以配乐演唱,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短歌行》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诗的形式,四言诗在《诗经》中较为常见,具有节奏明快、韵律和谐的特点。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在继承《诗经》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四言诗和五言诗、七言诗在节奏和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 1:四言诗每句四个字,节奏相对比较短促有力,而五言诗和七言诗相对更舒缓一些,表达上可能更细腻。
学生 2:四言诗因为字数较少,所以用词更加精炼,需要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教师:非常正确,那我们来看看《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五)创作背景(4 分钟) 教师: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各路诸侯纷争不断。曹操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成就一番霸业,就必须广纳贤才。然而,当时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许多贤才都分散在各地,有的还效命于其他诸侯。曹操创作《短歌行》,一方面是表达自己对时光易逝、功业未建的忧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天下贤才发出邀请,展示自己求贤若渴的诚意。同学们,想象一下在那个乱世之中,曹操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和挑战呢?
学生 1:他要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不仅要靠军事力量,还要有人才的支持,所以人才的争夺很关键。
学生 2:而且当时社会不稳定,贤才们可能也会担心自身的安危和前途,曹操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是值得追随的君主。
教师:对,那我们来深入解读这首诗。 (六)文本逐句解读(20 分钟) 第一节解读(5 分钟)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里曹操一开篇就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学生 1:他感叹人生短暂,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转瞬即逝,而自己已经逝去的时光太多,功业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很忧虑。
教师:那 “对酒当歌” 这一行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 1:这是一种借酒消愁的表现,他通过饮酒来抒发内心的忧愁,同时也为后面的情感表达营造了一种氛围。
学生 2:在古代,饮酒常常和诗歌创作联系在一起,他在饮酒时吟诗,更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也让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忧虑。
教师:那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学生 1:这是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调了酒是他暂时解忧的唯一方式,也突出了他忧愁的深沉。 第二节解读(5 分钟)
教师:再看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本是表达什么情感的诗句?曹操引用它有什么新的含义?
学生 1:原本是表达对恋人的思念,曹操引用它是用来表达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望,把贤才比作自己心中思念的人,说明他对贤才的重视程度很高。
教师: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几句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 1: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宴会场景,有嘉宾到来,主人用音乐来招待他们,曹操用这个场景是想表达如果贤才来到自己身边,他会以礼相待,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
学生 2:这也是他吸引贤才的一种方式,让贤才看到他的诚意和对他们的尊重。 第三节解读(5 分钟)
教师:接着看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把贤才比作明月,有什么效果?
学生 1:明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就像贤才一样难以得到,形象地表达出曹操对贤才的渴望和贤才难求的无奈。
教师:那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几句诗体现了曹操和贤才之间怎样的关系?
学生 1:体现了曹操对贤才的感激,即使贤才来自远方,他也很珍惜他们之间的情谊,愿意和他们畅谈,回忆过去的恩情。
学生 2:也说明曹操很重视人才的忠诚度,他希望贤才能够一直追随自己。 第四节解读(5 分钟)
教师:最后看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寓意?
学生 1:描绘了一幅乌鹊在月夜里找不到栖息之所的画面,寓意着当时的贤才在乱世中迷茫,不知道该投靠谁。 教师:那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句诗用了什么典故?曹操借此表达了怎样的决心? 学生 1:“周公吐哺” 的典故是说周公为了招揽天下贤才,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起身接待贤士,曹操借此表达自己也要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以实现天下归心的宏大志向。 学生 2:这显示出曹操以周公为榜样,表明自己对贤才的尊重和渴望,以及他志在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贤才们都能汇聚到自己麾下,共创大业。 (七)层次划分(3 分钟)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首诗大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即第一节,主要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短暂、功业未建的忧思,以 “对酒当歌” 起兴,情感基调较为低沉、忧虑;第二层为第二节,通过引用典故表达对贤才的渴慕,情感转为思念与期待;第三层是第三节,进一步强调贤才难求的忧虑以及对贤才到来的欣喜与感激,情感起伏;第四层即第四节,以乌鹊南飞的景象为喻,引出自己愿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以达天下归心,情感激昂,彰显壮志。 (八)主旨总结(3 分钟) 教师: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对贤才的渴慕、对贤才到来的欣喜以及对统一天下的决心的表达,抒发了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忧虑。大家能从诗中的哪些语句深刻感受到这种主旨呢? 学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句诗鲜明地体现出曹操的主旨,他以周公为楷模,急切地想要招揽贤才,以实现天下归心的抱负,将自己的求贤决心和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暗示出他为了统一天下愿意付出巨大努力,贤才在他成就霸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他对时光紧迫、需尽快完成大业的认知。 (九)手法归纳(4 分钟) 教师: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首先是比兴手法,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以明月起兴,引出对贤才的渴望,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贤才难求的心境。其次是用典,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 等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含蓄而深刻地表达出曹操对贤才的思念、尊重与求贤若渴的心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再者是比喻,如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将贤才比作乌鹊,形象地描绘出贤才在乱世中的迷茫处境,便于读者理解。同学们,你们还能在诗中找到其他运用这些手法的例子吗? 学生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也是比兴手法,以朝露比喻人生短暂,引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建的忧虑,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曹操内心的紧迫感。 学生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几句通过引用《诗经》中的典故,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表达出曹操对贤才到来后的热情款待和殷切期望,从侧面烘托出他对贤才的重视。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短歌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变化。 阅读曹操的另一首诗《龟虽寿》,与《短歌行》进行比较,从主题表达、艺术手法、情感基调等方面分析两首诗的异同,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