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专题: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课件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部编版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专题: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课件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部编版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1 20:12:54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期末复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栏目导航
思维导图·建体系
回顾教材·串重点
连接真题
思维导图建体系
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回顾教材串重点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评价:孙中山是伟大的   。
2.早年革命活动
(1)成立革命团体: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    ,提出“   ”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准备起义:1895年,孙中山准备在   发动武装起义。因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民主革命先行者
兴中会
振兴中华
广州
考点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代表:出现   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   》、   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2)主张: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和光复会。
章炳麟
革命军
陈天华
2.中国同盟会
成立    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   成立中国同盟会
机关报 《   》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   革命政党
指导思想 “   ”“民权”“   ”三大主义,合称“   ”
意义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   的发展
1905
东京
民报
资产阶级
民族
民生
三民主义
革命运动
时间 起义名称 领导人物 结果 意义
1906年   .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使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1907年 安庆、绍兴起义    、 秋瑾 失败 —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
起义
徐锡麟
考点二:辛亥革命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失败 —
   年 黄花岗起义 黄兴 失败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广西起义
1911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
(1)主要力量: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2)时间:   年10月10日。
(3)成果: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2.辛亥革命的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制度的终结。
(2)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911
湖北军政府
君主专制
民族民主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措施:以   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3.意义:   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南京
1912
南京临时政府
考点三: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   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窃取革命果实的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概况:   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等自由和权利;   行使立法权;等等。
1912
北京
1912
全体国民
参议院
2.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性质的重要文件。
3.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   制度和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局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
民主自由
事件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背景 袁世凯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    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镇压国民党 袁世凯复辟帝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颁布《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   ”的大部分内容;准备于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时间 1913年 1915—1916年
人物 孙中山、黄兴 蔡锷、  、唐继尧
结果 被镇压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失败原因 国民党力量涣散 —
一、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
宋教仁
中华民国约法
二十一条
李烈钧
考点四: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名称 控制者 控制地区
   军阀   和曹锟 控制着江苏、
江西、湖北等省
   军阀 段祺瑞 掌握着   政
府,并控制着安徽、
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军阀   盘踞 
滇系军阀   占据云南、贵州
   军阀 陆荣廷 占据广东、广西
二、军阀割据
1.北洋军阀主要派系
直系
冯国璋
皖系
北京
张作霖
东北
唐继尧
桂系
2.军阀割据
(1)目的: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2)手段:依附帝国主义,割据混战。
(3)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   的动乱之中。
军阀割据纷争
连接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材料中的“他”是( B )
A.林则徐 B.孙中山
C.宋教仁 D.袁世凯
B
1
2
3
4
5
6
7
8
9
板块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依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能与下列图片放在一起展览的是( A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书影 《警世钟》《猛回头》书影
A.《革命军》 B.《新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A
1
2
3
4
5
6
7
8
9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它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是( C )
A.实现平均地权的革命目标
B.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据记载“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的是中国同盟会( A )
A.极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B.促进了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C.是在章炳麟等人的领导下成立的
D.直接引起了二次革命的爆发
C
A
1
2
3
4
5
6
7
8
9
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苦,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D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6.孙中山在1919年指出:“民族主义之范围,有以血统、宗教为归者……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义范围,则以意志为归者也。如瑞士之民族,则合日耳曼、意大利、法兰西三国之人民而成者。……又美利坚之民族,乃合欧洲之各种族而熔冶为一炉者也。”这说明孙中山( A )
A.主张建立民族国家
B.承认了民族平等
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D.发展了民权主义
D
A
1
2
3
4
5
6
7
8
9
二、填空题
7.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  孙中山  联合多个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  中国同盟会  ”,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8.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1
2
3
4
5
6
7
8
9
三、材料解析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讲》(1903年12月13日)
1
2
3
4
5
6
7
8
9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
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孙中山寻求的救国方式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前:倡行新政;后:革命。原因: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对清政府失望,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中国才有出路。
1
2
3
4
5
6
7
8
9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感受到孙中山的哪些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崇高革命精神。(答出一点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由这一政党所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C )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安庆起义
2.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其纪念的辛亥革命烈士是( A )
A.秋瑾 B.邹容
C.陈天华 D.徐锡麟
C
A
1
2
3
4
5
6
7
8
9
板块二 辛亥革命
3.某班同学在清明节期间去烈士陵园参观,主持人在介绍烈士事迹时提到了孙中山先生对这次起义的评价:……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评价的是( D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绍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发动了( D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D
D
1
2
3
4
5
6
7
8
9
5.如图原画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画中两个懵懂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这幅漫画说明( C )
A.洋务运动时期西方技术大量引进
B.近代青年敲响了晚清王朝的丧钟
C.辛亥革命之前新旧思想激烈冲突
D.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观广泛传播
C
1
2
3
4
5
6
7
8
9
6.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指的是( B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
1
2
3
4
5
6
7
8
9
二、填空题
7.  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一年发生的革命为“  辛亥  革命”,它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  武昌  。
1911 
辛亥 
武昌
1
2
3
4
5
6
7
8
9
三、材料解析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均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意大利与德意志在1870年民族统一的成功,也为前瞻的中国人提供了光辉的榜样,推动他们采取相类似的行动。此时……孙中山设想了一场由全体中国人推进的毕三次革命之功于一役的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2
3
4
5
6
7
8
9
材料二 孙中山回忆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各种实业团体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以及西北等地方实业协会纷纷成立,“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许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乃至公开斥责大总统……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1921年大中小学生总数超过1911年的一倍,其中女学生增加得更多。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1
2
3
4
5
6
7
8
9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国际原因。
国际原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国内舆论对待革命的态度变化。
变化:由反对到接受(或由恐惧到支持)。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影响: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热潮,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教育的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一、单项选择题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该政府临时大总统,这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诞生。材料中的政府是( B )
A.北洋军阀政府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北京政府 D.广州国民政府
2.某班同学拟举办资产阶级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C )
A.檀香山 B.东京 C.南京 D.安庆
B
C
1
2
3
4
5
6
7
8
板块三 中华民国的创建
3.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C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4.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失败论”的是( C )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C
C
1
2
3
4
5
6
7
8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规定的实质意义是( A )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结束了封建统治
C.规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D.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A
1
2
3
4
5
6
7
8
6.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候,孙中山说:“我今天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 D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孙中山想让袁世凯接任中华民国总统
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当时最符合人民的利益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D
1
2
3
4
5
6
7
8
二、综合问答题
7.年谱是以谱主为核心,用编年体裁记录个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以下材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年龄 事件
1894年 28岁 6月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11月,联合二十余名华侨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29岁 1月底回到香港,2月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广州起义。起义失败,被通缉,逃亡日本,后抵夏威夷
1
2
3
4
5
6
7
8
时间 年龄 事件
1900年 34岁 10月,利用会党力量和日本人的支持在广东惠州发动反清起义,失败
1905年 39岁 8月,在日本东京赤坂区,中国同盟会成立,他被推举为总理
1911年 45岁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月,他在南京被各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 46岁 1月1日,他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他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3月11日,他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2
3
4
5
6
7
8
(1)根据材料判断出这位历史人物的姓名。指出他在“上书李鸿章”后其政治主张的变化。
姓名:孙中山。变化:由变法自强到反清革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其政治纲领后来被阐发为哪些内容?
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内容:民族、民权、民生(或三民主义)三大主义。
1
2
3
4
5
6
7
8
(3)指出材料中标志中华民国诞生的一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内容: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国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作了细致规定;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先生的看法。
看法: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1
2
3
4
5
6
7
8
一、单项选择题
1.“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宋教仁被害从本质上反映了( B )
A.统治集权内部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B
1
2
3
4
5
6
7
8
9
板块四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2.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是( C )
A.解散国民党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宋教仁遇刺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3.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道:“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材料中袁世凯唱的“独角戏”是指( C )
A.军阀割据 B.逼清帝退位
C.复辟帝制 D.刺杀宋教仁
C
C
1
2
3
4
5
6
7
8
9
4.学者马海珍在《袁世凯的时代困境:新军、辛亥革命与民初军阀割据》中记述:“袁世凯是清末新军训练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受害者。”作者判断其“受害”的依据是( C )
A.袁世凯借助新军篡夺了清朝的政权
B.没有新军的参与就没有辛亥革命
C.部分新军将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新军将领拥兵自重导致军阀割据
5.1915年12月25日,云南“以一隅而为天下先”,毅然举起反对袁世凯复辟的义旗,出师讨袁。这一事件被称作( C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C
C
1
2
3
4
5
6
7
8
9
6.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D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帝制的终结
C.《中华民国约法》颁布 D.北洋军阀的统治
D
1
2
3
4
5
6
7
8
9
二、填空题
7.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  宋教仁  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8.1915年底,  蔡锷  、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宋教仁 
蔡锷 
1
2
3
4
5
6
7
8
9
三、材料解析题
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卑劣的手段·暗杀】
材料一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方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1)材料一中的“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
人物:袁世凯。 原因:他怕暴露自己的专制独裁野心。
1
2
3
4
5
6
7
8
9
【卖国的独裁·称帝】
材料二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供“二十一条”摘录内容:“一、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增加通商的权利……二、日本在南满……享有多种经济、军事特权……五、中国警队及工厂由中日合办……六、中国政府聘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针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的态度如何?为什么说“二十一条”是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条约?
态度: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原因:通过此条约中的措施,日本将全面控制袁世凯政府。
1
2
3
4
5
6
7
8
9
【正义的回击·革命】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3)孙中山由此发起了什么战争?讨伐的对象是谁?
战争:护国战争。对象:袁世凯。
1
2
3
4
5
6
7
8
9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习题(后附答案)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1.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活动,有以下台词,据此可知该角色可能是 ( )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革命胜于改良
A.李鸿章 B.曾国藩C.孙中山 D.洪秀全
2.(时空观念)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3.陆皓东就义前慷慨陈辞:“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陆皓东所说的“不成”之事是 ( )
A.广州起义 B.天津保卫战C.廊坊阻击战 D.黄海海战
4.下列著作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
A.封建专制 B.变法维新C.资产阶级革命 D.“自强”“求富”
5.(史料实证)它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以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也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6.中山陵的平面图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其核心是 ( )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7.“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文中“民主革命的涛声”可能是( )
A.《资政新篇》的编写B.《民报》的宣传
C.《国闻报》的发行D.《时局图》的发表
8.近代中国进入20世纪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历史舞台,开始救国救民的探索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1)材料一中孙中山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该组织指导思想的哪一项。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他准备如何建立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或三大革命有什么局限性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1. (史料实证)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在江西湖南交界地带发动武装起义。它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此次起义是 ( )
A.安庆起义 B.绍兴起义C.镇南关起义 D.萍浏醴起义
2.柳亚子写诗称赞一位革命志士:“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这位志士系光复会会员兼巡警学堂监督,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这位志士是 ( )
A.黄兴 B.徐锡麟C.秋瑾 D.赵声
3.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革命志士是 ( )
A.秋瑾 B.邹容 C.陈天华 D.陆皓东
4.“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5.某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________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横线上应该填写 ( )
A.武昌 B.广州C.南京 D.镇南关
6.(历史解释)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 ”这说明辛亥革命 (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7.小史查阅武昌起义相关资料时发现: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15个省份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27人中,革命党人仅5人,其余多为清政府旧官僚。这一情况反映了辛亥革命 ( )
A.具有明显的妥协性B.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完成革命任务的彻底性D.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8.民主共和,丰碑巍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者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学者 龚书锋 金冲及
描述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摘编自马勇《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摘自习近平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有学者描述道“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加以概括说明。金冲及认为中国人向往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对辛亥革命予以评价。
(3)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留下了值得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即“辛亥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精神”的理解。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1.(史料实证)1912年,孙中山曾说“(此事)是革命成功而破坏专制之结果也。此为吾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的“创举”是指( )
A.提出三民主义 B.武昌起义爆发C.中华民国成立 D.颁布临时宪法
2.如图所示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它颁布于 ( )
A.1947年 B.1948年C.1949年 D.1950年
3.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曰:“……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
A.体现了清朝皇室告别了皇宫B.体现了皇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4.(时空观念)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是 ( )
A.清朝皇帝在历史上的消失B.践行三民主义,创建中华民国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5.(历史解释)列强在袁世凯身上看到了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新”政权。依靠他来收拾革命造成的危险形势,甚至为此在必要时可以完全抛开清政府那匹老马。因此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过程很顺利。这说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
A.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B.源于革命形势不稳固
C.依靠北洋新军的势力D.源于资产阶级的妥协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这些规定有助于 ( )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B.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C.鼓励人民参政议政D.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7.“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材料反映出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立场是 ( )
A.谋求列强支持B.进行对外扩张C.坚持独立自主 D.反对门户开放
8.从邮票中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邮政纪念邮票
邮票1:《中华民国光复纪念》1912年12月15日发行
邮票2:《中华民国共和纪念》1912年12月15日发行
材料二 中国人民邮政纪念邮票
邮票3:《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10日发行
邮票4:《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1年10月10日发行
(1)根据邮票1回答:邮票中的人物是谁 “光复”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邮票2回答:邮票中的人物是谁 邮票发行时,此人的身份是什么
(3)邮票3人物题词中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请你谈谈对邮票4中“天下为公”含义的理解。
(4)联系上述邮票发行的时代背景,分别概述中华邮政和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上述邮票的积极意义。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1.“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悼念宋教仁的挽联。宋教仁为保障民权所作出的努力是 ( )
A.参加临时大总统竞选B.发动的护国战争
C.组成国民党并参加国会选举D.发动二次革命
2.(历史解释)某书中写道:“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
A.缺乏统一领导 B.列强干涉C.国民党力量弱小 D.脱离人民群众
3.有学者指出:从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到1914年底,袁世凯几乎完全扫荡了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所有民主政治成果,全盘复辟了专制政治统治。以下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袁世凯 ( )
A.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重兵围剿护国军
4.“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处的“民贼”指的是 ( )
A.溥仪 B.张作霖C.袁世凯 D.段祺瑞
5.抓关键词是历史解题的有效策略之一。下列人物与“宣告云南独立”“护国战争”有关的是 ( )
A.徐锡麟 B.蔡锷C.黄兴 D.秋瑾
6.《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7.(唯物史观)如图所示反映出民国初年 ( )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D.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
材料二 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签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等到他于民国五年6月6日死的时候,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己有光的事情。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北洋政府时期的部分数据信息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 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 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1)写出材料一中两处“被看作疯子”对应的两个历史事件。
(2)“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己有光的事情”,请列举材料二所涉及的史实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洋军阀割据的影响。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对辛亥革命做一个简评。
答案: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习题(教师版,答案版)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1.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活动,有以下台词,据此可知该角色可能是 (C)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革命胜于改良
A.李鸿章 B.曾国藩C.孙中山 D.洪秀全
2.(时空观念)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3.陆皓东就义前慷慨陈辞:“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陆皓东所说的“不成”之事是 (A)
A.广州起义 B.天津保卫战C.廊坊阻击战 D.黄海海战
4.下列著作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C)
A.封建专制 B.变法维新C.资产阶级革命 D.“自强”“求富”
5.(史料实证)它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以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也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材料中的“它”指的是(D)
A.兴中会 B.光复会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6.中山陵的平面图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其核心是 (C)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7.“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文中“民主革命的涛声”可能是(B)
A.《资政新篇》的编写B.《民报》的宣传
C.《国闻报》的发行D.《时局图》的发表
8.近代中国进入20世纪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历史舞台,开始救国救民的探索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1)材料一中孙中山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名称:中国同盟会;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该组织指导思想的哪一项。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他准备如何建立
答: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民生主义。“至完美的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措施:用武力推翻清朝统治(革命)。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或三大革命有什么局限性
答:局限性:没有进行彻底的反帝斗争,对帝国主义妥协。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答:品质: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言之有理即可)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1. (史料实证)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在江西湖南交界地带发动武装起义。它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此次起义是 (D)
A.安庆起义 B.绍兴起义C.镇南关起义 D.萍浏醴起义
2.柳亚子写诗称赞一位革命志士:“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这位志士系光复会会员兼巡警学堂监督,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这位志士是 (B)
A.黄兴 B.徐锡麟C.秋瑾 D.赵声
3.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革命志士是 (A)
A.秋瑾 B.邹容 C.陈天华 D.陆皓东
4.“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5.某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________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横线上应该填写 (A)
A.武昌 B.广州C.南京 D.镇南关
6.(历史解释)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 ”这说明辛亥革命 (A)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7.小史查阅武昌起义相关资料时发现: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15个省份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27人中,革命党人仅5人,其余多为清政府旧官僚。这一情况反映了辛亥革命 (A)
A.具有明显的妥协性B.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完成革命任务的彻底性D.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8.民主共和,丰碑巍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者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学者 龚书锋 金冲及
描述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摘编自马勇《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摘自习近平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有学者描述道“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加以概括说明。金冲及认为中国人向往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答:说明: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武装起义(革命活动)的开展;革命思想的传播。体制:共和政体。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对辛亥革命予以评价。
答:积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答出两点即可)局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3)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留下了值得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即“辛亥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精神”的理解。
答:理解: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不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等。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1.(史料实证)1912年,孙中山曾说“(此事)是革命成功而破坏专制之结果也。此为吾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的“创举”是指 (C)
A.提出三民主义 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成立 D.颁布临时宪法
2.如图所示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它颁布于 (C)
A.1947年 B.1948年C.1949年 D.1950年
3.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曰:“……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C)
A.体现了清朝皇室告别了皇宫B.体现了皇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4.(时空观念)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是 (D)
A.清朝皇帝在历史上的消失B.践行三民主义,创建中华民国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5.(历史解释)列强在袁世凯身上看到了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新”政权。依靠他来收拾革命造成的危险形势,甚至为此在必要时可以完全抛开清政府那匹老马。因此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过程很顺利。这说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A)
A.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B.源于革命形势不稳固
C.依靠北洋新军的势力D.源于资产阶级的妥协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这些规定有助于 (D)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B.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C.鼓励人民参政议政D.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7.“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材料反映出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立场是 (A)
A.谋求列强支持B.进行对外扩张C.坚持独立自主 D.反对门户开放
8.从邮票中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邮政纪念邮票
邮票1:《中华民国光复纪念》1912年12月15日发行
邮票2:《中华民国共和纪念》1912年12月15日发行
材料二 中国人民邮政纪念邮票
邮票3:《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10日发行
邮票4:《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1年10月10日发行
(1)根据邮票1回答:邮票中的人物是谁 “光复”的含义是什么
答:孙中山;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恢复中华。
(2)根据邮票2回答:邮票中的人物是谁 邮票发行时,此人的身份是什么
答: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邮票3人物题词中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请你谈谈对邮票4中“天下为公”含义的理解。
答: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4)联系上述邮票发行的时代背景,分别概述中华邮政和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上述邮票的积极意义。
答:纪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功绩等;缅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丰功伟绩,继承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等。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1.“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悼念宋教仁的挽联。宋教仁为保障民权所作出的努力是 (C)
A.参加临时大总统竞选B.发动的护国战争
C.组成国民党并参加国会选举D.发动二次革命
2.(历史解释)某书中写道:“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
A.缺乏统一领导 B.列强干涉C.国民党力量弱小 D.脱离人民群众
3.有学者指出:从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到1914年底,袁世凯几乎完全扫荡了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所有民主政治成果,全盘复辟了专制政治统治。以下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袁世凯 (C)
A.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重兵围剿护国军
4.“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处的“民贼”指的是 (C)
A.溥仪 B.张作霖C.袁世凯 D.段祺瑞
5.抓关键词是历史解题的有效策略之一。下列人物与“宣告云南独立”“护国战争”有关的是 (B)
A.徐锡麟 B.蔡锷C.黄兴 D.秋瑾
6.(2024 贵阳月考)《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D)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7.(唯物史观)如图所示反映出民国初年 (A)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D.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
材料二 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签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等到他于民国五年6月6日死的时候,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己有光的事情。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北洋政府时期的部分数据信息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 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 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1)写出材料一中两处“被看作疯子”对应的两个历史事件。
答: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或张勋复辟)。
(2)“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己有光的事情”,请列举材料二所涉及的史实予以说明。
答:刺杀宋教仁、复辟帝制、接受“二十一条”。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洋军阀割据的影响。
答:影响:严重破坏了经济;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对辛亥革命做一个简评。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