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有的人》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有的人》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8 08: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十五 有的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活”与“死”的深刻含义,认识“活”与“死”的辩证关系。
(2)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反复抒发感受的写法。
(3)品味诗歌冷峻、形象、意味深远的哲理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渐入佳境,品出诗味。
(2)寻找富含哲理的诗句,积极思维,深入理解,领悟其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吟哦品味富于浓烈感彩的词句及对比的手法。
2.难点
对“两种人”人生态度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参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情导语:泰戈尔有首诗写道: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藏匿,/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请问诗中的“你”有哪些美德?
2.学生讨论明确:诗中的“你”一切为了别人,一切为了人民,从不追求名利,但人民却深深地爱戴他们。
师顺势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泰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美德犹如宝石熠熠闪光, 活得崇高、伟大;又有一种人,他们是历史舞台的小丑,活得无耻、卑微。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认识这两种人的人生价值与态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臧克家
臧克家(1905.10—2004.2),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诸城人。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193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有诗集《罪恶的黑手》、《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创作背景
1949年全国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3.学生自由诵读并思考: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拨】这首诗分三部分: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部分(1节),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第二部分(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想一想】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
【点拨】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观点分别进行解说和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呈交叉式的推进结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想想诗中哪些语句是纪念鲁迅的,是否只写了像鲁迅这样的一类人?这是运用什么手法?作用何在?
【提示】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两类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比反衬了鲁迅先生精神的伟大,深化了主题,抒发纪念鲁迅的感情,颂扬鲁迅先生对人民博大深沉的爱和为人民奉献、献身的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结构,说出诗歌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说话时试用如下句式:“从诗歌的结构上来看,我认为……;从对比的角度上看,我认为……”。
2.人都有生和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的理解和态度。在死的问题上,毛主席曾经指出:“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开拓视野。
播放多媒体,出示历史、现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两种人的图片资料。从直观、形象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正面示例:公安局长任长霞勤勤恳恳为百姓办事,她的人生理想就是“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水利部副部长汪洋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反面示例:安徽省副省长巨贪王怀忠卖官鬻爵,这样的“坏种”活着,广大人民群众就不能活;巨贪胡长清想“流芳百世”,结果“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这首诗所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于它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想一想,这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点拨】这首诗就是在生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荣与辱、善与恶、美与丑这些人生观的种种具体表现的激烈交锋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内涵: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这种生与死的转化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者永生,压迫人民者速朽。
【拓展】对于生与死,你还能悟出哪些道理?
(四)课内小结
《有的人》这首诗从人生观的高度,采用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写法,写了对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态度和表现,热情歌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反动派的种种丑行,以此来纪念鲁迅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呵”同“啊”的意思时有这几种读音:①ā ②á ③ǎ ④à ⑤yɑ。请判断下列加点的“呵”的读音,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呵,我多伟大! ( ④ )
(2)呵,你说什么? ( ② )
(3)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⑤ )
2.这首诗是臧克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 鲁迅 逝世 13 周年而写的。
能力提升
3.下列诗句、对联和哪些文人有关,请在括号里填上他们的姓名。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鲁迅 )
(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范仲淹 )
(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蒲松龄 )
(4)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杜甫 )
4.有一家商行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横眉冷对劣质品”,下联是“俯首甘为顾客牛”,这分明是从鲁迅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引申出来的,你能说说其中的新意吗?
上联表明了商行对劣质产品的憎恨,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示了拒绝销售的态度,下联表示自己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上下联结合起来具体而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商行的态度。
开放探究
5.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殷雪梅同志生前是金坛市城南小学的一名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教师。今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中排队前往影剧院。当殷雪梅带着学生队伍沿斑马线过马路时,突然,一辆白色小轿车飞驰而来。危急中,殷雪梅张开双臂奋力将五六名学生一起推到路边,而自己却被轿车撞飞。虽经全力抢救,但她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殷雪梅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孩子们,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离开了她为之奉献了终生的教育事业。
②4月7日那天,整个金坛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流泪。十里长街,十万之众,为她送行。人们自发地扶老携幼,肃立路旁。他们之中。有学校师生,有公务人员,更多的是蹬三轮的、打工的、种地的、卖菜的……殷雷梅的事迹令老百姓泪流满面,有一副挽联写道“有的人死了,她还活着。”
请你根据殷雪梅同志的事迹,结合《有的人》探究这副挽联的深刻内涵。
殷雪梅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学生的生命,她虽然死了,但人民对她感念不忘,她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
这首诗一开始就点明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面紧紧围绕人应该怎样活,怎样对待死来展开,把问题升华到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观的高度。鲁迅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人民就崇敬他,纪念他;反动派骑在人民头上,一心想流芳百世,人民就诅骂他,唾弃他。诗是诗人感情的迸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体会臧克家内心的万千感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把火一样的热情包在字句里。请同学们举出具有鲜明感彩的词语来说明。
【讨论交流】学生举例,师生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如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诅骂;相反,第二个“死”字却表达了作者的惋惜的怀念之情,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刻入”和“烂”是讥讽、嘲笑,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动派的鞭挞、讨伐;“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作者的爱憎感情是多么鲜明!
2.这首诗除了直硬、冷峻的语言风格外,在语言运用上还有哪些特点?
【点拨】①语言通俗、明白。例如“有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巧妙地运用了大众的语言表达深沉的哲理。整首诗几乎句句都是这样的语言。因此,他是用人民大众的语言唱出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②语言形象、生动。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重大主题。例如“摔”字一个普通动作,但在诗句里使读者联想到人民大众推翻一切反动派统治,唾弃一切历史丑类的种种壮举。这才是真正的诗的语言。
  ③语言富有一种强烈的节奏美。有的诗句长短不一,读起来却仍然流畅通达;有的没有一点修饰,似乎一挥而就,但仍然韵味无穷,含义深刻。
3.茅盾评论臧克家的诗风时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诗“只是用了朴素的字句写出了平凡的百姓的生活。”闻一多先生曾把他比为孟郊,“郊寒岛瘦”,说他的诗“沉着而有锋棱。”老舍说他的诗有股“硬”劲。
投影出示臧克家的《伟大与渺小》节选,进一步体会臧克家的诗风。
我们有太多的伟人。写在历史上的被渲染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不必说他们了;和我们同时代,向我们显示伟大的,已经够数了。这些人,凭了个人的阴谋机诈、凭了阴险与残酷,只要抓住一个机会使自己向高处爬一级,他是决不放弃这个机会的,至于牺牲个人的天良与别人的利害甚至生命,他毫不顾惜。这些伟人的伟大,是用个人的人性去换来的,是踏在人民大众的骨骸上升高起来的。当他站得高、显得伟大的时候,一般有肉没有骨头,有驱壳没灵魂的人中狗,便成群的蜷伏在他脚下,仰起头来望望他,便“伟大呵,伟大呵”的乱叫一阵子,当别人靠近他的时候,它们便狺狺狂吠起来,在壮主子的声威之余,自己仿佛也有威可畏了。这些伟人与臣侯是相依为命,狼狈为奸的。主子为了获取权势的兔,是不能没有走狗的,在走狗的瞳孔里,主子的尊容也许并非那样庄严,然而在他们口里又是另一回事了。为了一块骨头,它们出卖了自己。
……
这样的伟人,拔地几千尺,活在半空里,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众、和现实,脱离得一干二净。在别人眼前,他作势,他装腔;他在别人眼里不是“人”,而是“伟人”。他自己,喜怒哀乐,不能自由,不愿自由,不敢自由,硬把人之所以为人一些天性压抑,闷死,另换上一些人造的东西,这样弄得长久了,自己也觉得自己不是“人”了,而成了“人”以上的另一种人的“人”,勉强解释,就是孤家“寡人”之“人”。这样的“人”,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远的是民众,是人性。这样的人是刚愎的,残暴的,虚伪的,反动的,半疯狂的,自欺欺人的,存心“不令天下人负我,我负天下人”的。把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交给这样一个半疯子去统治,那会造成个什么样子呢?
【学生活动】合理即可。对于表达突出的同学给予“小小评论家”的称号。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这首诗于直硬、冷峻中表达了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浓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于通俗、形象中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于严整、对称中又富于韵律美、流畅美。而这一切均以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为依据,使我们在字里行间体会到诗人内心强烈的、压抑不住的、火一样的热情。于是,对人价值的认识又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延伸阅读】
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
即使是少数名传千古的帝王,也并不是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尽美。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就有这样的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们呼风唤雨的时代早已化为历史的烟尘。
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京城长安繁花似锦,风流天子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由于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才得以传诵千古。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不管后人如何扬杜抑李,还是扬李抑杜,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不过反观历史,权势地位、金钱财富毕竟是短暂的,而民众的“青山绿水”、“晴空万里”才是永恒的。
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的思考。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时,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古代哲人孟子曾说:一个人身处富贵温柔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乡,不丧失志向;身处贫贱困苦之时,不改变人格;身处强暴威胁之时,不丢掉气节——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阅读建议】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伟丈夫。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想一想,这篇文章与《有的人》在主旨的表达上有何异同?
(四)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探究课文并结合相关资料,你可以对它进行多角度的巧妙创造:(答案略)
写一句鲁迅素描:
写鲁迅墓志铭:
写鲁迅纪念词:
写鲁迅简介:
能力提升
2.请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
我喜欢渺小,渺小是最本色的,最真的,只有渺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分子才能构成集体。—个浪花是渺小的,它们却汇聚成波浪滔天的海洋;一粒砂尘是渺小的,它们却矗立成了巍峨雄壮的泰岱;一颗星星是渺小的,它们却辉映了无边无际的夜空;一株小草是渺小的,它们却灿烂了多姿多彩的春色。
阅读《有的人》第一节,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请问两个“活”与“死”的含义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个“活”指躯壳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第一个“死”指灵魂腐朽,第二个“死”指失去生命。
4.欣赏诗歌要在朗诵中体会和表达诗人的感情,请你说说应该怎样处理两个“活”与“死”的轻重音。为什么?
第一个“活”轻读,第一个“死”重读,以表示对敌人的轻蔑和不齿;第二个“死”轻读,第二个“活”重读,以表示对烈士的敬仰和爱戴。
5.这一节是全诗的总起,评价了两种人的人生价值,请从后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诗句作具体分析。(答案略)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永生的眼睛
【美】 琳达·里弗斯
我终生难忘1965年那个炎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夏日,年仅36岁的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下午,一位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
我惊呆了。那些医生居然想要肢解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妈,并将她的所有给予他人!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痛苦,含着眼泪冲进了自己的房间。我14岁,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将要索取我挚爱的人身上的东西,然而父亲却回答警官:“可以。”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琳达,”他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他说,他们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多少年过去了,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已的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1980年,父亲患严重肺气肿,搬来和我们同住。他愉快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我告诉温迪她外公的心愿。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她14岁,恰恰是当年我首次听说捐赠器官时的年龄。
1986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遵从他的遗嘱,捐赠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有想到,仅仅是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亲爱的瑞弗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如果哪位被捐献者有机会到我们的家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游,并且爱上了马,坐下描绘它们,我想我知道那慷慨“施主”是谁。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6.体会下列句子中“骄傲”的含义。  
(1)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温迪得知捐献角膜后,不但没有“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亲人帮助他人而感到自豪。从温迪的言语,表明她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认识,闪耀着她思想的光芒。
(2)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再次使用“骄傲”,表达“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与前文14岁的“我”进行对照,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1)一个人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父亲的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你所能给予他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二是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这句话体现琳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2)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温迪的话让我顿悟:父亲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的不仅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颗一心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已根植与后人心中,并将世代相传。
8.请试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作者记叙了一个高尚的家庭,三个成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前作出允诺,死后愿意捐献自己所有尚为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他们把捐献的器官当作给予别人的最珍贵的礼物。
9.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因为文章以“永生的眼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资料链接
臧克家(1905.10.8-200 ( http: / / www.21cnjy.com )4.2.5),山东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民盟成员。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6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1934年毕业。后任山东临清中学教员,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1937年至1942年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三十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1942年至1946年任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候补理事。1946年至1948年任上海《侨声报》文艺副刊、《文讯》月刊、《创造诗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臧克家历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新闻出版总署编审、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理事、顾问,《诗刊》主编、编委、顾问,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三届理事。1937年臧克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有诗集《罪恶的黑手》等。抗日战争后,出版有《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和长诗《古树的花朵》。1945年出版有诗集《生命的秋天》、《民主的海洋》。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版有政治讽刺诗《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1947年出版有小说集《挂红》、《拥抱》,散文集《磨不掉的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有《臧克家诗选》、《一颗新星》、《春风集》、《欢呼集》、《毛泽东诗词鉴赏》等。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