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与月相关的诗句。(学生活动)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篇也与月亮相关的文章(板书《月迹》贾平凹wā
)。这里贾平凹的“凹”读wā,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小说集 《商州散记》、《天狗》 ; 长篇小说 《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重点字词强调
倏忽(shū) 袅袅(niǎo)嫉妒(jí) 掬(jū) 淙(cóng ) 面面相觑(qù)
三.出示目标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巡视)
⑴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内容。
【明确】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中秋夜寻月亮的过程。
⑵文章围绕寻找月亮的过程写了哪几件事呢?
【明确】盼月亮
↓
寻月亮(镜中望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
↓
议月亮;
2.教师小结:由此来看,全文是按照“盼月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来展开的,其中“寻月亮”又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围绕寻找月亮的踪迹,写了镜中之月、院中之月、杯中之月、沙滩之月、眼中之月,文章看似散乱,实际上都是紧扣“月迹”在写,表达作者那种月一般纯洁、真挚、明亮的心境,这就是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
五.文本解读
1.学生自学一: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的地方月亮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明确】穿衣镜上(3)→院子里(5)→酒杯里(24)→小河里(28)→眼睛里(30)
镜中月 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
院中月 玉玉的、银银的
杯中月 小小的满圆 、可怜儿样
水中月 银光 、多
眼中月 小小的 、多
2.小组交流:作者写月亮,为什么要写镜子、写杯子、写院子、写小河,怎么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这里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化实为虚。写月迹,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
3.学生自学二: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呢?(尽量从文中找寻表现人物心理情绪变化的词语)
【明确】
⑴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⑵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
⑶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 →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⑷河中寻月,眼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4.小组交流:这些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了什么呢?
【明确】
⑴因一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反衬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⑵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反衬出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⑶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同样表现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⑷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
5.学生自学三: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奶奶这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那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小组交流)
【明确】①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
②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作用:没有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讲故事的奶奶其实业在关注着月亮。是她首先提醒“月亮出来了”,让孩子们看月亮;
★月亮出来后,是奶奶要求孩子们“快去寻找月吧”
★是奶奶告诉孩子们为月亮而“争执”时,是奶奶给每人倒一杯酒,让孩子们从院内寻到院外,见到水中月,眼中月。】
六.鉴赏评价(小组交流)
1.有人说,这篇文章充满了童心、童真和童趣,文中所写的月亮也是孩童们眼中的月亮,你能结合文章举例说明吗?
【明确】
★镜中看月,写月亮“是长了腿的”,“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院中望月,写月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面有了什么东西”等等。
这里写的都是最基本的关于月的形状和色彩的感觉,不知道名称便不使用名词术语,拟人化的感觉更显然符合孩童的感觉特点。
从孩童的感觉来写:“倏忽间,哪儿……痒痒的感觉”。
2.孩子眼中的月亮是不是就是单纯的月亮?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感情的呢?
【明确】
例句:①“月亮是我所要的”,“月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个好”。②“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含义:①孩子“所要的”就是美好的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月亮就是美好的事物的象征,妹妹所说的“月亮是个好”更是一语中的,点明月亮是美好事物的化身。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这个目标。
②印章,泛指图章。在政府的文件上盖上印章,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文件确由政府发出;在个人的字画书刊上盖上印章,表明属于自己所有;在条据或证明材料上盖上印章,表明自己对条据或证明材料内容负责。总之,印章起着证明的作用。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那么天空就是一个巨幅的纸页,纸页上的作品为“我”所有,“我”是天空的主人,“我”对天空的一切负责。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
七.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明确】传统的吟咏月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文,常以月亮的圆缺比拟人世的盛衰,抒发伤感乱离、期盼团聚的思想感情。本文的不同就在于通过月亮抒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温馨融洽、积极向上的。
八.文本小结
是啊,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变化的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才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九.当堂训练
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贾平凹借景抒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美文《月迹》,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手法,从下面提供的自然景物中任选一种,展开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写出其特征及你的感受,一百字左右,时间3到5分钟。
太阳 月亮 小草 树叶 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