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卷(二)
(测试内容:夏商周时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从“大同”到“小康”的分界线是( )
A.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B.夏朝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家天下向公天下的转变 D.世袭制向禅让制的转变
2.《三字经》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早期文明的起源
3.如图是某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图中①说明( )
A.周天子的义务 B.诸侯的义务
C.分封制的内容 D.分封制的作用
4.西周初年,统治者在全国各个要害地方建立诸侯国。太行山东向八条通道的东边封燕国,泰山南边封鲁国,泰山北边封齐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生产 B.巩固疆土 C.传播文化 D.建立县制
5.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鼎内有铭文291字,其中记录了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并且赏赐给盂礼服、酒、车马、仪仗和奴隶等,叮嘱盂要恭敬办政,莫违王命。这件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
A.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B.分封制下周王与臣属的权利义务关系
C.郡县制的产生原因 D.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争霸的历史进程
6.青铜器“克盉(hé)”上铭文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与此记载不相符的是( )
A.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B.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C.确立了社会等级制度 D.周天子授予诸侯土地和人民
7.《国语·齐语》记载了管仲对齐桓公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斤斧鉏(通“锄”)夷锯欘,试诸木土。”这可用来印证春秋时期( )
A.王室衰微 B.百家争鸣 C.铁制农具出现 D.牛耕得到推广
8.我国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出自( )
A.《春秋》 B.《诗经》 C.《黄帝内经》 D.《离骚》
9.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每年会评比耕牛,进行考核。秦律《厩苑律》规定,使用耕牛的,牛被使用坏了,腰围每减瘦一寸要鞭笞主使人10下。此则材料可以了解当时( )
A.保护动物观念 B.百家争鸣局面
C.诸侯纷争状况 D.重视农业生产
10.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 )
A.吴起 B.韩非 C.孙膑 D.孙武
11.《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法国学者格扎维埃·瓦尔特评价他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只要借助他,这道“光华”就将“永恒”!这道“光华”就能超越国家的疆界,肩负启迪人类的神圣使命,据此判断“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12.先秦诸子中,有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自孔子的“仁”,进而发展成为“仁政”学说,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言论,成为历代民本思想的渊源。这个人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3.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各项中能代表商朝文明的是( )
①青铜器 ②甲骨文 ③禅让制 ④百家争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纪录片《甲骨王朝》中讲道:“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的特殊方式,让这些记录商代人生活点滴的‘商朝日记’能够保存至今。这些刻在甲骨上的符号,与现代汉字一起成为中华文明的标注。”材料中“刻在甲骨上的符号”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15.妇好墓室共出土青铜器468件,刻有铭文的近200件,文物种类以礼器和武器为主,随葬铜酒器多达15种。由此可知,商朝时期( )
A.文字开始出现 B.社会长期动荡
C.冶炼技术高超 D.青铜文明灿烂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史书记载:禹利用自己“号令天下”的权威,扶植儿子启的势力,使启得以攻杀接替禹位的东夷首领,并征服其他不服从自己的部落。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材料一表明启以什么制度取代了旧的制度,开始了“家天下”?(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的“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有何作用。(3分)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中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6分)
17.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图文资料。
宗庙之牺(祭品,如牛羊),为吠亩(田地)之勤(劳力)。《国语》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墨子说:“(战争使)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同时,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
材料三: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摘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兼并战争”的影响。(3分)
(3)针对材料三中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问题,举例说明商鞅的对策是什么。(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两千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对武王克商的年代形成了40余种结论,最早时间为公元前1130年,最晚时间为公元前1018年,前后相差达112年。
(1)材料一中,中外学者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争论?他们得出各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二:如表
铭文的大意是:武王讨伐商纣王是在甲子这天,清晨有“岁”(木星)出现,当属吉兆,周师向商王发起进攻并最终战胜商王,七天后(辛未)武王在阑师对有功人员进行赏赐。
(2)武王克商的结果是结束了一个朝代,开启了一个新王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王结束了谁的统治,他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三:《史记》记载:“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商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利簋的价值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关系?(6分)
19.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中华文明的载体】
材料一: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收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如图甲骨片中所示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如图所示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请说出这种文字的两种造字方法。(2分)
【巧夺天工的工程】
材料二: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
部位 主要作用
鱼嘴 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飞沙堰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
(2)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这项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据材料二的相关说明,说说这项水利工程具有什么功能。(6分)
【影响深远的思想】
材料三: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能够相互转化的。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3)材料三中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的经典是什么?(4分)
(4)通过以上问题,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B 6.B 7.C 8.B 9.D 10.D 11.B 12.B 13.A 14.A 15.D
16.(1)世袭制。
(2)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他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还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韩非主张改革,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张以法治国。
17.(1)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但在兼并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
(3)为解决生产率低下: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为解决行政效率低下: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为解决军队战斗力低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为解决土地制度落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18.(1)问题:武王克商的年代。
依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
(2)商朝。
原因:商纣王的暴政,周武王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3)价值:解开了武王克商的年代谜团;确定了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此外从铭文文字本身、利簋铜器本身,均体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系:相互佐证。
19.(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工程:都江堰。 主持:李冰。 功能:灌溉、防洪等。
(3)学派:道家学派。 经典:《道德经》。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