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5课 《孙权劝学》精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5课 《孙权劝学》精品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9 09: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句子。(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2.懂得劝说的艺术。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艺术的劝说和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用“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成语引入
一、检查预习
(提示学习方法:1.查字典;2.借助《文言文》和课后注释;师生、同学间互助合作。)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感知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二、阅读课文
(一)读
1.读准字音,流畅读文。
2.听读,正音并注意节奏、语气。
3.朗读课文,读懂文意。
(1)理解生字词含义
(2)古今义
(3)译文意
(4)概括课文内容
(二)赏析
1.揣摩语言,体会人物个性
2.从人物的神态、心理体会人物个性
(三).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你有何启示?
(提示:从孙权劝学、吕蒙苦学、鲁肃叹学等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也能掌握一些劝说的艺术。)
以程门立雪、悬梁刺股等历史典故激励学生努力读书
1.诵读课文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学生活动:
说说成语含义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抽生回答后屏幕展示
1.自由朗读,边读边圈画生字词。
2.认真听读,纠正读音。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抽生朗读,师生纠正读音和语感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纠正
1.抽生朗读—谈谈体会—师生评议
分角色朗读——分组探讨——师生交流评议
分组交流
积累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俗语
学生巩固积累
语文教学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用到质疑、讨论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语言。目标的确立体现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的设计很恰当过渡语的设计自然巧妙“言为心声”等等
第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先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展示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目的是培养他们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归纳并强调重点,强化记忆。
第三、朗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从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每个环节落实到位 (一读)读通课文。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所以整堂课贯穿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由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语气语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第一个层面的朗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学习;接下来老师指导并范读,起到引领作用。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二读)读懂课文。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疏通文意,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再质疑并全班互助解决,最后复述课文,整体感受文意。
总个教学流程进行的比较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畅,但也有些问题和不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分析问题,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自主的基础上去合作去探究。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深入,学生没能尽情地展示。 课堂的随机应变和驾驭能力不强。比如,听读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再次朗读;疏通文意部分,课堂反馈练习之后,应让学生对着屏幕再次记忆。给学生提出的任务要求不够明确,比如:复述课文这个环节,由于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复述要求,处理的不够灵活、不够深入,学生的参与面不广,显得有些浮于表面。 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七、课后反思
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课,把握好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展现自我教学能力的机会,这是我一贯坚持的教学风格。为了更好地上好这一节课,从备课到上课,我都精心做了准备。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广泛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资料,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细致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及能力,选用适合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根据文言文教学的需要,采用了多读,整体感知内容,精读研讨归纳主题,拓展延伸,开课前的“合作共赢”的相互探讨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堂课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形式多样的朗读。开始通过默读,学生边读边查字,查清字义,了解字义。限时限量,既提高了速度又提高了质量。朗读,让学生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达到流畅,结合注释,还进行了自由读,小组互读,集体读。最后,讨论归纳主题后,又让学生精读,读出感情,读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染力。其次,得益于学生结合实践进行拓展练习,从孙权的劝学、吕蒙的苦学、鲁肃的叹学等不同的角度体会人物个性,领悟劝说技巧、明确学习态度,掌握一些交往技巧,这样的思维训练不但让学生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巩固了学习效果,而且很好地渗透了人文教育。
反思这一节课,既有可以说的优点,但是缺点也不少。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本节课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朗读。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占较大比重。以读带讲的效果很好。而且能读出了人物的语气语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的扩充课堂容量,教学更直观。
三、能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揣摩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不同人物的语言当中,使学生从中领悟交往的一些技巧和学习的重要性,今后该怎么学,效果较好。
但是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把握不够,以至于在译读这一环节所花时间过多。忽略了其他该设计的教学东西,如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不详细。
二、多媒体运用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活动欠灵活。
三、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够,,花的时间少,而且展开的讨论有限,没能展开来讲。对学生的观点做的评价不够全面。
四.没有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缺少更多的生活体验的交流,当然这也和本文的内容有关。
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忽视。在这节课中,老师始终站在点拔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集中时间与精力对难点进行突破;正是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人文启示。这样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