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卷03(原卷版+解析版+答题卡)【必修一全册 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卷03(原卷版+解析版+答题卡)【必修一全册 人教版(2019)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22 16:57:4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卷03
(考试范围:必修一全册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
1.(23-24高一上·福建厦门·期末)福厦高铁北起福州,南至漳州,全长277.42km,设计最高时速350km/h,共设8座车站,则(  )
A.km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列车从福州到漳州的位移为277.42km
C.列车从福州到漳州的平均速度为350km/h
D.研究列车从福州到漳州的运动轨迹时,可将列车视为质点
【答案】D
【详解】A.m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km不是基本单位,选项A错误;
B.列车从福州到漳州的路程为277.42km,位移小于277.42km,选项B错误;
C.列车从福州到漳州的最高时速为350km/h,则平均速度小于350km/h,选项C错误;
D.研究列车从福州到漳州的运动轨迹时,列车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可将列车视为质点,选项D正确。
故选D。
2.(23-24高一上·湖南长沙·期末)过去的2023年,中国旅游市场逐渐走出前几年的阴影,迅速回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大景点为吸引游客的到来使出浑身解数,长沙市热门景点橘子洲景区的6台“小黄人”小火车上新,观光小火车以独特的造型、悦目的颜色,成为橘子洲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列车即将到终点站时以20m/s的初速度刹车,刹车过程车辆做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恒为。从减速瞬间开始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在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B.列车开始减速后,第5s初的速度为10m/s
C.列车开始减速后,前12s内的位移大小为100m
D.列车开始减速后,第9s内的位移大小为17m
【答案】C
【详解】A.列车在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
BC.列车从开始减速到停下所用时间为
列车开始减速后,第5s初的速度即为第4s末的速度,则有
列车开始减速后,前12s内的位移大小等于前10s内的位移大小,则有
故B错误,C正确。
D.列车开始减速后,第8s末的速度为
则第9s内的位移大小为
故D错误。
故选C。
3.(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末)如图,站在滑轮车上的甲、乙两人原来静止不动,甲猛推一下乙后,甲乙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滑轮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甲乙两人均与滑板相对静止,甲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受到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
B.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等于乙的初速度
C.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大小等于乙的加速度大小
D.甲和滑板整体受到地面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C
【详解】A.乙向右运动,由乙的受力可知,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错误;
BC.甲乙分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作用,由于动摩擦因数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由运动学规律可知
可知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故B错误,C正确;
D.甲和滑板整体受到地面的作用力是滑动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甲和滑板整体受到地面的作用力不是竖直向上的,故D错误。
故选C。
4.(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末)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有a、b两辆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a、b所示,其中a为倾斜直线,b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且坐标原点为抛物线最低点。两车始终保持图示运动规律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时刻位于同一地点
B.a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4m/s,b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C.两车相遇前,时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16m
D.时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16m/s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时刻两车分别位于和的位置,故相距12m,不在同一地点,故A错误;
B.根据图线的斜率可求解自行车a的速度大小为
由于b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可知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代入图中数据有
解得
故B错误;
C.根据运动学公式

解得
即两车相遇前,时相距最远,最远距为
故C正确;
D.设经时间两车相遇,则有
解得
此时b车的速度
故D错误。
故选C。
5.(23-24高一上·浙江杭州·期末)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象棋比赛日前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棋盘放在游泳池底,参赛选手每走一步棋之前,都要憋一口气沉入水下。水下国际象棋比赛没有计时钟,选手每走一步棋的用时限制取决于能在水下待多长时间,一旦浮出水面,就轮到对手潜入水中下棋。棋子以磁吸的方式吸附在棋盘上。假设有一质量为m的棋子,选手对其施加一个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推力F1将其向前推进一段距离。下列对棋子运动和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棋子在运动过程中共受到了5个力的作用
B.棋子在运动过程中,随着推力F1增大,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
C.开始施加这个推力F1并逐渐增大时,静止的棋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1sinθ
D.棋子运动过程中,随着推力F1增大,棋子所受的浮力增大
【答案】B
【详解】A.棋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推力、磁力、支持力、浮力和摩擦力作用,共受到了6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棋子在运动过程中,随着推力F1增大,竖直方向根据受力平衡可知
可知,随着推力F1增大,棋子受到的支持力增大,根据
可知棋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故B正确;
C.开始施加这个推力F1并逐渐增大时,静止的棋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
故C错误;
D.棋子运动过程中,随着推力F1增大,棋子所受的浮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6.(23-24高一上·浙江嘉兴·期末)如图所示,矩形物体甲和乙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静止在丙物体上,物体丙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减小水平外力,三物体仍然静止,则( )
A.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B.物体甲对物体乙的压力一定减小
C.物体丙对于物体乙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D.物体丙对于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答案】D
【详解】A.物体甲始终平衡,受到的摩擦力
不变,选项A错误;
B.物体甲对物体乙的压力为
不变,选项B错误;
C.对甲乙的整体,若开始时整体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则
当F减小时,物体丙对于物体乙的摩擦力增加,选项C错误;
D.对甲乙丙的整体,地面对整体的摩擦力
则当F减小时,物体丙对于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减小,选项D正确。
故选D。
7.(23-24高一上·湖北荆州·期末)如图所示,小球A、B的质量相等,A球光滑,B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中间用一根弹簧连接,弹簧的质量不计,斜面足够长,倾角为,将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放到斜面上,并让弹簧处于原长时由静止释放,弹簧轴线平行于斜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开始释放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B.刚开始释放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C.A球的加速度为零时,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D.A、B球的加速度第一次相等时,弹簧第一次最短
【答案】B
【详解】AB.设小球A、B的质量为,刚开始释放瞬间,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刚开始释放瞬间,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故A错误,B正确;
C.A球的加速度为零时,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此时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C错误;
D.A、B球的速度第一次相等时,弹簧第一次最短,故D错误。
故选B。
8.(23-24高一上·四川德阳·期末)跳绳运动是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如图所示,运动员在跳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离开地面向上运动的是因为她受到向上的冲力作用
B.运动员向上运动的原因是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C.运动员下蹲时,她对地面的压力先小于她的重力,后大于她的重力
D.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她对地面的压力
【答案】CD
【详解】A.运动员离开地面向上运动是因为运动员在起跳一瞬间具有初速度,运动员只受重力,A错误;
BD.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B错误、D正确。
C.运动员下蹲时,运动员先加速后减速,根据力与运动的规律可知,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即她对地面的压力先小于她的重力,后大于她的重力,C正确;
故选CD。
9.(23-24高一上·山东潍坊·期末)非洲大草原上,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动物,而羚羊最擅长耐久跑。一只羚羊在草原上沿直线匀速奔跑,潜伏的猎豹发现它在前方150m时,立即加速追赶,而羚羊的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它发现身后的猎豹后马上加速,如图是它们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内,羚羊和猎豹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B.6s末时羚羊与猎豹相距30m
C.猎豹加速时的加速度比羚羊加速时的加速度大
D.12s末时,猎豹刚好追上羚羊
【答案】AC
【详解】A.由题图可知,在内羚羊的速度比猎豹快,而其中羚羊是被追者,所以两者之间距离逐渐增大,故A项正确;
B.由可知,其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则6s末羚羊的位移为
则6s末猎豹的位移为
所以两者之间此时的距离为
故B项错误;
C.图像的斜率为加速度,由题图可知,猎豹的加速度大小为
羚羊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C项正确;
D.由可知,其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则12s末羚羊的位移为
则6s末猎豹的位移为
所以两者之间此时的距离为
所以12s末猎豹并没有追上羚羊,故D项错误。
故选AC。
10.(23-24高一上·福建泉州·期末)如图甲,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距弹簧上端处一小球由静止下落。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竖直向下建立坐标轴,小球下落至最低点过程中的加速度随位移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坐标值均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则( )
A.小球的质量为
B.小球加速度时对应的横坐标为
C.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D.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表示小球最大速度的大小
【答案】AC
【详解】A.由图像可知,加速度为0时,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解得小球的质量为
故A正确;
B.设小球加速度时对应的横坐标为,根据图像结合对称性有
解得
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
在最低点时
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故C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运动到位置时,小球刚接触弹簧,之后从小球继续向下加速运动,当小球运动到位置时,加速度为0,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根据运动学公式
可知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不是表示小球最大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A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1.(8分)(23-24高一上·湖南湘西·期末)某同学学习了胡克定律后,得知可以用劲度系数来描述弹簧的弹性强弱,同时他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他平常锻炼时用到的弹簧拉力器(如图1所示)是由几根相同的弹簧并联制成的,那么弹簧并联后对劲度系数会有什么影响?另一方面,弹簧串联后对劲度系数又有什么影响呢?于是他找出弹簧拉力器,拆下弹簧,准备先测量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随后他发现家中还有一个激光测距仪,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不计弹簧和纸片的重力,激光测距仪可测量纸片到地面的距离。
(1)先在水桶中装入一定质量的水,测量出桶和水的总重力,挂好水桶稳定后,用激光测距仪测量纸片到地面的距离h,然后依次向水桶中加入已知重力的水,记录相应桶和水的总重力,并测量对应的h,得到了图3中的图线a,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结果保留到个位);
(2)该同学将两根相同的弹簧并联挂在铁架台上,重复(1)过程,得到了图3中的图线b,则两根相同的弹簧并联后的劲度系数与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关系近似为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将两根弹簧串联挂在铁架台上,重复(1)过程,得到了如图4所示的图像,当h=40cm时,对应的力F=62.4N,则两根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为 N/m(结果保留到个位),图4中,当拉力大于62.4N后图像弯曲的原因是 。
【答案】 312 2.0 156 超过弹簧弹性限度
【详解】(1)[1]由胡克定律可得,即图像斜率绝对值的倒数表示弹簧劲度系数则有
(2)[2]由图线b知,两根相同的弹簧并联后的劲度系数,则
(3)[3]由图4所示的图像,两根相同的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则
[3]图4中,当拉力大于62.4N后图像弯曲,不在成线性变化是因为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12.(9分)(21-22高一下·湖北恩施·期中)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操作如下:
(1)平衡摩擦力时,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确,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先 (填“增大”或“减小”)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间距相等为止。
(2)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要使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 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等于”)。
(3)实验中得到如图丙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物块的加速度为 。打图中第4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实验中长木板水平放置且细线平行于长木板,以绳的拉力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如图丁所示,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横轴截距为,且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用、k、g表示)
【答案】 增大 远大于 1.97 0.994
【详解】(1)先增大木板的倾角,使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木板与小车间的摩擦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小车和盘与砝码整体分析

对小车分析,绳子的拉力
所以当时,才能认为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3)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为0.1s,由逐差法可得

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为

(4)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所以有
又当时,,即

13.(8分)(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末)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威胁着行人安全。某高层住宅楼上一居民家住26层,阳台离地面高度为78m,某日一个花盆从阳台不慎由静止坠落,4s后砸到地面摔得粉碎,幸好没造成人员伤亡。若花盆竖直下坠且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其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
(1)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前2s花盆下落的距离和t=2s时该图像切线的斜率大小。
【答案】(1);(2),
【详解】(1)花盆做自由落体运动,4s后砸到地面,根据动力学公式有
解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2)前2s花盆下落的距离为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t=2s时该图像切线的斜率大小等于t=2s时花盆下落的速度大小,t=2s时该图像切线的斜率大小为
14.(11)(24-25高一上·浙江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某次滑雪训练,运动员站在水平雪道上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而获得水平推力,从静止向前滑行。通过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具有“间歇性”,每次作用时运动员滑行距离相同,每次撤除水平推力F后经过t0=2.0s再次利用滑雪杖获得相同的水平推力,水平推力大小恒为F=84N;其第一次作用时间为t1=1.0s。已知该运动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为m=60kg,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f=12N,求:
(1)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运动员获得的速度大小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2)若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只提供了两次推力,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后,能够继续滑行的距离;
(3)按照题目所述节奏,经过足够远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答案】(1)1.2m/s,0.6m;(2)5.2m;(3)2m/s
【详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运动员利用滑雪杖获得的加速度为
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速度大小
位移为
(2)运动员停止使用滑雪杖后,加速度大小为
设运动员第一次撤去推力后最终的末速度为,则
第二次利用滑雪杖获得的速度大小,则
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
解得
(3)每次撤去推力后速度减小量都相同,大小为
所以,当速度增加量也为时,设施加n次推力达到最大速度,此时
其中
解得
即,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15.(18分)(23-24高一上·福建宁德·期末)图(a)为车站的安全检查装置,图(b)为该装置的简化示意图。质量的小物块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端,经传送带加速后从端离开,最后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至底端处,到过程可认为速率不变。已知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传送带以的恒定速率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斜面的长度,倾角,小物块与传送带、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取,,。求:
(1)物块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3)若水平面放一质量的薄木板与点平滑连接,物块下滑后冲上薄木板时的速率不变,物块与薄木板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薄木板下表面光滑,薄木板和地面都足够长。求物块最终距薄木板右端的长度。
【答案】(1);(2);(3)
【详解】(1)物块刚放上传送带时受力分析如图


故到达点时的速度为
(2)过程受力分析如图


(3)物块冲上薄木板后,受力分析如图
对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速度相等时有
解得
物块的位移
木板的位移
物块离木板右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卷03
(考试范围:必修一全册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
1.(23-24高一上·福建厦门·期末)福厦高铁北起福州,南至漳州,全长277.42km,设计最高时速350km/h,共设8座车站,则(  )
A.km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列车从福州到漳州的位移为277.42km
C.列车从福州到漳州的平均速度为350km/h
D.研究列车从福州到漳州的运动轨迹时,可将列车视为质点
2.(23-24高一上·湖南长沙·期末)过去的2023年,中国旅游市场逐渐走出前几年的阴影,迅速回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大景点为吸引游客的到来使出浑身解数,长沙市热门景点橘子洲景区的6台“小黄人”小火车上新,观光小火车以独特的造型、悦目的颜色,成为橘子洲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列车即将到终点站时以20m/s的初速度刹车,刹车过程车辆做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恒为。从减速瞬间开始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在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B.列车开始减速后,第5s初的速度为10m/s
C.列车开始减速后,前12s内的位移大小为100m
D.列车开始减速后,第9s内的位移大小为17m
3.(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末)如图,站在滑轮车上的甲、乙两人原来静止不动,甲猛推一下乙后,甲乙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滑轮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甲乙两人均与滑板相对静止,甲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受到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
B.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等于乙的初速度
C.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大小等于乙的加速度大小
D.甲和滑板整体受到地面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4.(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末)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有a、b两辆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a、b所示,其中a为倾斜直线,b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且坐标原点为抛物线最低点。两车始终保持图示运动规律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时刻位于同一地点
B.a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4m/s,b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C.两车相遇前,时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16m
D.时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16m/s
5.(23-24高一上·浙江杭州·期末)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象棋比赛日前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棋盘放在游泳池底,参赛选手每走一步棋之前,都要憋一口气沉入水下。水下国际象棋比赛没有计时钟,选手每走一步棋的用时限制取决于能在水下待多长时间,一旦浮出水面,就轮到对手潜入水中下棋。棋子以磁吸的方式吸附在棋盘上。假设有一质量为m的棋子,选手对其施加一个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推力F1将其向前推进一段距离。下列对棋子运动和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棋子在运动过程中共受到了5个力的作用
B.棋子在运动过程中,随着推力F1增大,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
C.开始施加这个推力F1并逐渐增大时,静止的棋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1sinθ
D.棋子运动过程中,随着推力F1增大,棋子所受的浮力增大
6.(23-24高一上·浙江嘉兴·期末)如图所示,矩形物体甲和乙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静止在丙物体上,物体丙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减小水平外力,三物体仍然静止,则( )
A.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B.物体甲对物体乙的压力一定减小
C.物体丙对于物体乙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D.物体丙对于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7.(23-24高一上·湖北荆州·期末)如图所示,小球A、B的质量相等,A球光滑,B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中间用一根弹簧连接,弹簧的质量不计,斜面足够长,倾角为,将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放到斜面上,并让弹簧处于原长时由静止释放,弹簧轴线平行于斜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开始释放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B.刚开始释放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C.A球的加速度为零时,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D.A、B球的加速度第一次相等时,弹簧第一次最短
8.(23-24高一上·四川德阳·期末)跳绳运动是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如图所示,运动员在跳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离开地面向上运动的是因为她受到向上的冲力作用
B.运动员向上运动的原因是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C.运动员下蹲时,她对地面的压力先小于她的重力,后大于她的重力
D.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她对地面的压力
9.(23-24高一上·山东潍坊·期末)非洲大草原上,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动物,而羚羊最擅长耐久跑。一只羚羊在草原上沿直线匀速奔跑,潜伏的猎豹发现它在前方150m时,立即加速追赶,而羚羊的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它发现身后的猎豹后马上加速,如图是它们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内,羚羊和猎豹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B.6s末时羚羊与猎豹相距30m
C.猎豹加速时的加速度比羚羊加速时的加速度大
D.12s末时,猎豹刚好追上羚羊
10.(23-24高一上·福建泉州·期末)如图甲,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距弹簧上端处一小球由静止下落。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竖直向下建立坐标轴,小球下落至最低点过程中的加速度随位移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坐标值均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则( )
A.小球的质量为
B.小球加速度时对应的横坐标为
C.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D.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表示小球最大速度的大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1.(8分)(23-24高一上·湖南湘西·期末)某同学学习了胡克定律后,得知可以用劲度系数来描述弹簧的弹性强弱,同时他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他平常锻炼时用到的弹簧拉力器(如图1所示)是由几根相同的弹簧并联制成的,那么弹簧并联后对劲度系数会有什么影响?另一方面,弹簧串联后对劲度系数又有什么影响呢?于是他找出弹簧拉力器,拆下弹簧,准备先测量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随后他发现家中还有一个激光测距仪,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不计弹簧和纸片的重力,激光测距仪可测量纸片到地面的距离。
(1)先在水桶中装入一定质量的水,测量出桶和水的总重力,挂好水桶稳定后,用激光测距仪测量纸片到地面的距离h,然后依次向水桶中加入已知重力的水,记录相应桶和水的总重力,并测量对应的h,得到了图3中的图线a,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结果保留到个位);
(2)该同学将两根相同的弹簧并联挂在铁架台上,重复(1)过程,得到了图3中的图线b,则两根相同的弹簧并联后的劲度系数与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关系近似为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将两根弹簧串联挂在铁架台上,重复(1)过程,得到了如图4所示的图像,当h=40cm时,对应的力F=62.4N,则两根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为 N/m(结果保留到个位),图4中,当拉力大于62.4N后图像弯曲的原因是 。
12.(9分)(21-22高一下·湖北恩施·期中)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操作如下:
(1)平衡摩擦力时,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确,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先 (填“增大”或“减小”)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间距相等为止。
(2)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要使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 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等于”)。
(3)实验中得到如图丙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物块的加速度为 。打图中第4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实验中长木板水平放置且细线平行于长木板,以绳的拉力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如图丁所示,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横轴截距为,且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用、k、g表示)
13.(8分)(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末)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威胁着行人安全。某高层住宅楼上一居民家住26层,阳台离地面高度为78m,某日一个花盆从阳台不慎由静止坠落,4s后砸到地面摔得粉碎,幸好没造成人员伤亡。若花盆竖直下坠且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其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
(1)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前2s花盆下落的距离和t=2s时该图像切线的斜率大小。
14.(11)(24-25高一上·浙江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某次滑雪训练,运动员站在水平雪道上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而获得水平推力,从静止向前滑行。通过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具有“间歇性”,每次作用时运动员滑行距离相同,每次撤除水平推力F后经过t0=2.0s再次利用滑雪杖获得相同的水平推力,水平推力大小恒为F=84N;其第一次作用时间为t1=1.0s。已知该运动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为m=60kg,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f=12N,求:
(1)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运动员获得的速度大小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2)若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只提供了两次推力,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后,能够继续滑行的距离;
(3)按照题目所述节奏,经过足够远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5.(18分)(23-24高一上·福建宁德·期末)图(a)为车站的安全检查装置,图(b)为该装置的简化示意图。质量的小物块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端,经传送带加速后从端离开,最后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至底端处,到过程可认为速率不变。已知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传送带以的恒定速率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斜面的长度,倾角,小物块与传送带、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取,,。求:
(1)物块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3)若水平面放一质量的薄木板与点平滑连接,物块下滑后冲上薄木板时的速率不变,物块与薄木板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薄木板下表面光滑,薄木板和地面都足够长。求物块最终距薄木板右端的长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卷03
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记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1 [A] [B] [C] [D]2 [A] [B] [C] [D]3 [A] [B] [C] [D]4 [A] [B] [C] [D] 5 [A] [B] [C] [D]6 [A] [B] [C] [D]7 [A] [B] [C] [D]8 [A] [B] [C] [D] 9 [A] [B] [C] [D]10 [A] [B] [C] [D]
第Ⅱ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1.(1) (2分)
(2) (2分)
(3) (2分)、 (2分)
12.(1) (1分)
(2) (2分)
(3) (2分) 、 (2分)
(4) (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3.(8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4.(11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5.(18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物理 第4页(共6页) 物理 第5页(共6页) 物理 第6页(共6页)
物理 第1页(共6页) 物理 第2页(共6页) 物理 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