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卷(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卷(三)(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1 20: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卷(三)
(测试内容:秦汉时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秦统一不仅体现在“尽并兼天下诸侯”,还体现在君主与地方政治联结层面。这一“联结层面”是指( )
A.三公制开始确立 B.郡县制全面推行
C.度量衡实现统一 D.驰道连接了各地
2.秦朝从国家制度层面奠定了统一民族国家的物质、精神基础。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车同轨 ②书同文 ③推恩令 ④科举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史料实证《史记》记载: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一法度衡石丈尺”。1986年,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出土的铜权(如图)上刻有铭文“皇帝并兼天下诸侯……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表明( )
①秦始皇对度量衡制度进行统一 ②秦始皇以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③西汉初年诸侯国势力强大 ④考古发现可证实文献记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七年级组织开展故事会活动,某位同学查阅、整理的历史资料中有“戍守长城”“大泽乡”“张楚政权”等关键词。这位同学准备讲述的故事是( )
A.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B.商鞅变法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5.秦与汉初服役者的起役年龄一般为15岁,至汉景帝时改为20岁,汉昭帝时改为23岁。秦与汉初止役年龄一般为60岁,有爵者可提前到56岁;汉昭帝以后则一律改为56岁止役。这一变化说明西汉前期( )
A.民众负担有所减轻 B.经济恢复成效较显著
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D.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
6.从“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汉兴七十余年之间……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主要是得益于(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周边游牧民族的威胁被彻底清除
C.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D.西南地区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开发
7.汉武帝曾派著名农学家赵过到边疆地区传播农耕技术,他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了代田法,还把“三犁共一牛”的耕作技术带到西北边疆。这一做法( )
A.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B.消除了汉代民族之间的隔阂
C.有助于推动西北边疆农业发展 D.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8.有学者指出,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典《春秋》仿佛成了治国的宪法,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人们都会引《春秋》的内容来解决。这一现象说明,西汉中后期( )
A.法律制度形同虚设 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
C.法律制度基本完备 D.儒家伦理得到弘扬
9.“当时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提高了冶铁质量。”材料中的“当时”指( )
A.东汉时期 B.西汉时期 C.秦朝时期 D.春秋时期
10.西汉文帝、景帝、东汉光武帝等调整统治政策,使国家走向兴盛,出现了盛世局面。导致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11.绘制时空坐标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新朝和东汉综合国力变化示意图》中的①处应为( )
A.文景之治 B.汉武帝的大一统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三国鼎立
12.“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 )
A.陈胜、吴广 B.张角 C.刘邦 D.霍去病
13.《后汉书》记载,东汉守宫令的职责是管理皇帝所使用的笔墨纸张等物品,还提到皇帝曾赏赐大臣一份用纸撰写的经文。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
A.纸已进入书写领域 B.纸张在民间普及
C.造纸原料廉价易得 D.重视推广造纸术
14.“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这反映出( )
A.中原传入西域的主要是地方特产 B.西域传到中原的主要是技术
C.丝绸之路加强了欧亚之间的交流 D.丝绸之路双向交流的特点
15.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皆大欢喜”“大千世界”“在劫难逃”等,都源自佛经。这说明( )
A.佛教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B.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D.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材料三:汉武帝是两汉时期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旧史往往将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秦皇汉武”。
材料四: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材料一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积极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积极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说一说“秦皇汉武”在经济方面分别采取的相似措施。(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内容,说一说秦汉两朝在思想控制的具体措施上有何差异?(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措施的名称,并说说图一措施实行的重要影响。(5分)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三: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加强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将自己的一些子侄分封到一些地域为王,……诸侯王拥有重兵,极大地削弱了中央朝廷的权力。……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到汉武帝时,这一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中央权力得到加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中的“这一问题”是什么,并概括汉武帝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4分)
材料四:汉武帝时,董仲舒认为,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汉武帝提出的建议以及汉武帝采纳该建议后带来的重要影响。(4分)
(5)综上所述,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从刘秀称帝的次年至建武十四年,共下解放奴婢令六道,解放奴婢的地域范围,适用于全国;奴婢种类,包括了因贫穷而“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为官奴婢者,被权势之家掠为私奴婢者……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
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概括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提到的“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4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东汉中后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局面产生的影响。(6分)
19.两汉时期,文化灿烂,星光耀眼,在我国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秦始皇批奏折,每天“以衡石量书”。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竹简很沉,要论斤称,按当时的单位讲,秦始皇一天要批一石奏折,一石重的奏折大约是现在的30千克。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情形得以改变与谁的贡献有关?这项贡献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司马迁写的《史记》有何历史地位?(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图一、图二中任选一位人物为其写一份简介。(6分)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A 6.A 7.C 8.D 9.A 10.D 11.C 12.B 13.A 14.D 15.D
16.(1)改革:商鞅变法。
积极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防御游牧民族的入侵;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巩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3)统一货币。
(4)秦朝是刑罚的制裁;汉朝是利禄引诱。
17.(1)图二措施:统一货币。
图一措施的影响: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文帝和景帝实施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田租;改革法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3)问题: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措施:实行“推恩令”。
(4)建议:尊崇儒术,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8.(1)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局面:光武中兴。
(2)政治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9.(1)蔡伦;改进造纸术。
(2)《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选择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著有《伤赛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选择华佗:东汉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创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