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6课《荷塘月色》 教案+课件(9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6课《荷塘月色》 教案+课件(9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8 06:33:56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品读,品味散文化的语言,了解散文语言常用的修辞手法。
2、通过深读,感受作者所营造的意境美,把握本文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
1、品读散文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三、 教学难点:
1.掌握通感的艺术手法
教学用具: 播放《荷塘月色》歌曲、电子白板、PPT。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由凤凰传奇的歌曲《荷塘月色》引出课题,朱自清先生曾说:”把最平凡的,最不显眼的事物交给我,我也能写出它的美来”,这句自负的话,初听我们觉得难以置信,下面我们一起看张图片,这是我们学校的荷塘,美不美?大家能把它的美描绘出来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之美!
二、整体诵读,感知文本
1、诵读的基本要求:
(1)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将自己溶入文中,你就是作者。
备注:教师示范诵读,提示学生注意诵读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
2、注意文中易出错的读音
蓊蓊 点缀 踱步 袅娜 霎时 弥望 斑驳 渺茫 倩影 和谐 脉脉 独处 参差 煤屑 敛裾
备注:通过学生读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和听老师诵读的认真程度。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缘起(第1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去荷塘(第2、3段)寻宁静→观荷塘(第4、5、6段)暂得宁静→回忆江南采莲(第7、8段)向往自由→踱回家(第9段) 回到现实。备注:通过本环节的学习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预习情况。
三、品读语言,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第几段?明确:四、五、六段
2.四、五、六段主要内容各是什么?明确:荷塘、月色、荷塘周围的景色。
3.鉴赏第四段描写荷塘的文字:
(1)学生诵读本段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之美。
要求:从第四段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按照“句子+手法+效果”的形式来鉴赏,并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来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确】:比喻:荷叶的外形与舞女特别是芭蕾舞女的裙子极像, 叠词“亭亭”说明荷径的直立、细长,使文章增添了一种韵味!
(3)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确】:博喻,用几个比喻来比喻一个本体,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扩展)
【明确】通感手法:通感,又叫移觉。它是五官功能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
此句本体——花香(嗅觉),喻体——渺茫的歌声(听觉),相似点:立于微风之中嗅馨香时有时无——听远处高楼传来的歌声时断时续。效果:把花香的特点写活了,生动形象,使得迷人的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类似的句子:“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者的名曲。”
备注:本段文字的鉴赏重在引导学生掌握散文语言中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4. 鉴赏第五段描写月色的文字:齐读本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说说他们的好处!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明确】用流水喻月光,一个“泻”字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荷叶荷花“像笼着轻纱的梦”,表现了月下荷叶荷花轻飘柔美的姿容,通过写叶和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备注:本段文字的鉴赏重在引导学生掌握散文语言中恰当的动词、形容词等练字的重要性。
三、深读,谈一谈你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我们一起讨论并鉴赏了文本的四、五、六段,欣赏了荷塘月色所营造的意境美及了解了散文语言常用的修辞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谈谈作品的思想内容。
1、小组讨论:《荷塘月色》的思想内容:
白板展示专家对文本内容的不同解读:
1.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李国平
2.苦闷彷徨与寂寞 吴周文
3.内心矛盾与冲突 钱理群
4.彷徨苦闷却无不满 程 翔
5.有浓浓的哀愁 姚效先
6.不消沉,无哀愁 吴海发
备注:引导小组同学参与文本的多元化解读,避免一元化思维,但一定要从文本中找到所持论点的依据。
明确:只要发言言之有据,推理符合逻辑,就对发言内容认可,没有固定化,上纲上线的答案,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校园的荷塘景色,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500字的散文,题目自拟!
课件9张PPT。进入荷塘月色朱自清
1、通过品读,品味散文化的语言,了解散文语言常用的修辞手法。
2、通过深读,感受作者所营造的意境美,把握本文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
1、品读散文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三、 教学难点
1.掌握通感的艺术手法
一、教学目标 1、诵读的基本要求:
(1)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将自己溶入文中,你就是作者。一、整体诵读,感知文本2、注意文中易出错的读音
蓊蓊 点缀 踱步 袅娜 霎时 弥望 斑驳 渺茫 倩影 和谐 脉脉 独处 参差 煤屑 敛裾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语言,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1.要求:从第四段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按照“句子+手法+效果”的形式来鉴赏,并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来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
二、品读语言,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第五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弯
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
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奏着的名曲。 (第六段)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三、深读,谈一谈你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1、小组讨论:《荷塘月色》的思想内容
众说纷纭:
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李国平
苦闷彷徨与寂寞 吴周文
内心矛盾与冲突 钱理群
彷徨苦闷却无不满 程 翔
有浓浓的哀愁 姚效先
不消沉,无哀愁 吴海发四、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校园的荷塘景色,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500字的散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