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学案+课件(28张)+检测(无答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学案+课件(28张)+检测(无答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08 14:48:18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重点】过渡时期及总路线的特点及实质;三大改造的特点;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难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知识链接】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史
1.1949年10月----1956年底 :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1953年-----1956年底: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4.1978年-----现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知识梳理】
一、奠基创业的成功实践
材料一:抗日战争爆发以前,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1949年解放之前就只能买50万分之一两大米,物价平均上涨36807亿倍。
材料二: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材料三: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请思考: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了改变现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做了哪些成功的探索?
合作探究1、“一五”计划:阅读教材83页《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
(1)“一五”计划成果的特点是什么?
( 2)为什么“一五”计划的重点在东北地区?
( 3)“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总路线 有什么关系?

自主探究1、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6年)
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
问题1:阅读材料一思考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我国为什么用采取赎买的方法?
问题2:学生阅读教材83页相关内容,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步骤?


自主探究2、中共八大
问题: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二、理想追求的失误挫折
材料一:田家英告诉我,他走过多少农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惨相,像遭过一场抢劫后的情景。在这个大队里不仅没有看到耕畜,而且全队没有一只家禽。当食堂开饭的时候,人们眼巴巴盯着的是大锅里的稀粥,因为每人每天平均只有 4 两或者 3 两米……大锅无法填饱群众的肚子,不少人靠作绿肥用的红花草充饥。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大饥荒〉》
材料二: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问题:依据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从当时的国内国际背景出发,思考失误出现的原因。
三、火红年代的理性思考
合作探究2:20世纪50-70年代是中国经济曲折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探索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课堂小结】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归纳总结知识体系。
【随堂检测】
1.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 )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2. 下表是1957~1962年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情况:(单位:千吨)
年份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出口
2092.6
2883.4
4157.5
2720.4
1335.0
1030.9
进口
166.8
233.5
2.0
66.3
5809.7
4923.0
下列关于该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959年,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大丰收,故出口多,进口少
B.1957~1962年,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故粮食出口越来越少、进口越来越多
C.1961年,中国共产党积极纠正“左”倾错误,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需要
D.1962年,国民经济虽逐渐恢复发展,但形势依然严峻,故粮食出口少而进口多
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3·天津模拟)“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我党领导开展了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2.(2013·通州模拟)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3.(2013·深圳模拟)“三大改造”是中国迈向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举措之一,主要借鉴了 (  )
A.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B.巴黎公社经验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D.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经验
4.(2013·济宁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5.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6.(2013·鹰潭模拟)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年到1963年6月共减少2 800万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最合适的是 (  )
A.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城市粮食供应紧张
B.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C.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D.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我国转移城市人口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7.(2013·福州高一检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张历史照片
(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10分)
(2)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三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16分)
拓展练习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中,钢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1.7万吨,1860年增至380万吨,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总和的一倍。
材料二 1860—1913年,美国生铁产量由84万吨增至3 140万吨,钢产量由1.2万吨增至3 180万吨,成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
材料三 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1957年增至535万吨……1958年达到1 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仅有800万吨。
(1)1740—1860年英国生铁产量为何增长如此迅猛?
(2)1860—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钢铁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工业结构的什么变化?
(3)1949—1957年,我国钢产量迅猛发展的政策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1957—1958年,我国钢产量为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件28张PPT。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毛主席语录像一幅浩瀚的画卷,记录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毛主席语录,回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反思那段火红的岁月…… 中国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探索与失误
难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毛主席对我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哪些努力?1.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2.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5.领导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6.1949年,10月1日,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1949年10月------1956年底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
1953年-----1956年底
(一化三改时期)2.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1966年------1976年4.1978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曲折发展宏观把握“鸡毛不能飞上天”这个古代的真理,在社会主义时代,它已经不是真理了。穷人要翻身了,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鸡毛确实要上天了。一、奠基创业的成功实践
长 江武汉长江大桥康 藏宝 成鹰 厦新 藏青 藏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从工业建设成就的区域布局来看,有何特点?
从工业建设成就来看,优先发展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中西部
和东北地区,以东北为中心。重点一重点二:概念解析: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上: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二、理想追求的失误挫折当梦想照亮现实?大炼钢铁——15年赶英超美运送铁矿石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土高炉修建土高炉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龟裂的稻田1959至1961年,中国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困苦不可言状,饿毙者成千上万,非正常死亡人数5000多万,人口出现历史上少有的也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唯一的一次负增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错误决策错误行动“大跃进 ”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后果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经济调整时间
方针
内容国民经济比例和发展速度好转巩固 调整 充实 提高三面红旗1960年你知道吗?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论断,是新中国经济探索中的失误,你知道其原因吗?①急于求成的心理;②没有经济建设经验;③“左”倾错误的影响;④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⑤受苏联模式影响文化大革命(1966——1976)“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三、火红年代的理性思考挫折和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成就?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9中国第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一九六五年,中国在世界上
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以史为鉴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你从1956年到1976年20年的历史中学到了什么? ★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客观,不能盲目扩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
★生产关系调整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水平。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主线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
人民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小结探索——失误——曲折中发展过渡时期建立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十年探索失误成就十年“文革”失误成就<<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7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 …感谢同学们的
支持和配合!